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道虎沟生物群是什么代的

道虎沟生物群是什么代的

发布时间:2022-10-06 22:50:43

❶ 国际学者聚焦,“中生代哺乳动物演化新证据”,证据都有什么

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北京自然博物馆承办,北京科技学院、全国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自然历史委员会支持的 "中生代哺乳动物国际研讨会 "在北京召开。人类一直在试图弄清楚他们从哪里来,而哺乳动物是这一进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但由于它们的年龄以及化石非常稀少和分散,古生物学家很难对它们进行挖掘。


1997年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第一个哺乳动物,在接下来的30年里,人们发现并研究了许多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中生代哺乳动物。近年来,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中生代哺乳动物的重要标本来源.然而,在早期哺乳动物的研究中,古生物学家对许多生物现象和一些重要门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进化仍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古生物学在中生代哺乳动物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来自于宁城道虎沟地区托吉山地层中段的凝灰质粉砂岩。该化石从头到尾长约11厘米,保存有头骨和后脑勺骨架,可分为主模型和次模型。根据其形态特征,研究小组将其归入Althistidae科,并命名为Pseudotribosrobustus(新属,新种)。

❷ 高原的演化

高原演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且高原的东西南北情况不同,下面是根据火成岩资料得出的初步认识,大致分为高原前期、高原萌生期、高原初期、高原成熟期、高原萎缩期、高原垮塌期和高原余脉7个阶段。

8.1.3.1 高原前期

高原存在有正面的和反面的证据。反面的证据如煤系沉积、热河生物群、道虎沟生物群、恐龙的发育等,需要温暖湿润的环境和繁茂的植被,不可能出现在高寒山区;此外,巨厚的碎屑岩堆积指示存在剧烈的地壳变动,可能出现在高原和山脉的边缘而不大可能出现在高原的内部。

8.1.3.1.1 道虎沟生物群

道虎沟生物群对于高原的起源有很大的限制作用。道虎沟生物群分布在内蒙古南部和冀北-辽西地区(图8.3A),主要为一套产有丰富动、植物化石的凝灰质泥岩和粉砂岩,夹数层火山岩。在道虎沟-小西沟一带产有丰富的道虎沟生物群化石,常见的有蝾螈、翼龙、手盗龙、昆虫叶肢介和植物化石等(季强等,2004),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层、生物群和年代学资料分析,为中-晚侏罗世(卡洛夫阶-牛津阶)时期形成的。从该区地层柱状图(柳永清等,2006)看,道虎沟生物群位于髫髻山组火山岩之下,髫髻山组火山岩底部年龄为164~165 Ma(季强等,2004),该文没有讨论该区髫髻山组火山岩是否埃达克岩,但是,区域资料表明它可能是埃达克岩,因此,推测道虎沟生物群生活在平原地区,其时代应早于165 Ma。165 Ma之后,高原形成,道虎沟生物群随即灭亡或向北迁移。因此,道虎沟生物群大体界定了高原的北界和高原最早形成的时间。

8.1.3.1.2 煤系地层的分布

华北煤系主要是石炭二叠纪的,侏罗纪的煤系很少,主要分布在华北北部和中部,如北京、冀北、辽西、山东和河南,大多是早-中侏罗世的(如北京的门头沟煤系、辽西的郭家店组、河南的义马组和山东的坊子组等,据赵越等,2004b;李成国和荣丹文,1999;李日辉等,2002;吕君昌等,2007),是高原抬升前的事件。北京西山的下窑坡组是门头沟煤系最主要的含煤层(图8.3A)。据杨进辉等(2005)对沉积岩碎屑锆石的研究,下窑坡组沉积晚于156 Ma。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晚三叠世杏石口组-晚侏罗世下窑坡组沉积岩的部分物源来自于北部的中亚造山带,而下窑坡组之后沉积岩主要源于华北克拉通。据此推断,晚侏罗世前北京西山地区地势明显比中亚造山带低,而后变高了,表明中国东部高原隆升开始的时间为晚侏罗世(156~148 Ma)。赵越等(2006)也认为,高原抬升在窑坡组之后。据赵越等(2004b)研究,辽西牛营子盆地(图8.3A)下侏罗统水泉沟组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沉积岩,中侏罗统郭家店组含煤层与砾岩层。盆地西缘邢杖子可见与髫髻山组时代相当的兰旗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角度不整合覆盖在经过褶皱和断裂变形的下侏罗统水泉沟组和中寒武统张夏组之上,取自不同地点的兰旗组底部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的锆石的SHRIMP年龄为158 Ma,说明盆地最终消亡并褶皱发生在158 Ma前。

上述资料表明,华北北部发育煤系沉积,髫髻山组火山岩覆于煤系之上,晚于煤系的形成。因此,煤系代表高原前的地貌状况,髫髻山组代表高原形成后的状况。

8.1.3.1.3 侏罗纪恐龙的资料

中国东部高原边部分布着不同时代的恐龙化石。其中绝大多数是晚白垩世的,少数是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和早-中侏罗世的。晚白垩世的恐龙是高原垮塌之后出现的,而中侏罗世恐龙则生活在高原出现以前。

河南有中侏罗世的恐龙兽脚类足印化石,分布在义马县的义马组(吕君昌等,2007)。义马组的岩性、厚度变化较大,下部主要为灰色粉砂岩夹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和厚煤层,上部主要为灰黑色粘土岩夹粉砂岩和薄煤层,底部多为砂砾岩层。义马组为含煤岩系,代表湿润的环境,其恐龙足印化石应当是高原崛起前的恐龙(图8.3A)。李日辉等(2002)在山东蒙阴县常路庄镇杨庄北三台组发现了侏罗纪的恐龙足迹化石(图8.3A),山东省侏罗纪地层目前分两个组,下部坊子组,上部三台组,合称淄博群。三台组化石极少,时代归属相对混乱,有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早、中侏罗世多种意见,现在一般按中晚侏罗世处理。坊子组的地质时代比较公认的属于早侏罗世。山东最老的埃达克岩在160 Ma左右,为中侏罗世中-晚期。二者共同制约了高原崛起的时间。

上述资料表明,高原的崛起是在中侏罗世煤系地层、道虎沟生物群发育之后出现的,可能正是由于高原的崛起,改变了环境,才使植被大量消失,使道虎沟生物群迅速灭绝。

8.1.3.2 高原萌生期

在冀北已经识别出几处170 Ma之前的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李承东等,2004),如峪耳崖花岗岩(175~174 Ma,锆石U-Pb年龄)、青山口花岗岩(199 Ma,SHRIMP年龄)和牛心山花岗岩(172 Ma,SHRIMP年龄,以上据罗镇宽等,2001a,b)。199 Ma的青山口花岗岩属于早侏罗世,可能与中生代早期形成的华北北部山脉有关(见张旗等,2008c)。看来,172~175 Ma可能代表了中国东部高原最早的抬升事件,是高原出现的最早迹象。此时只见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而未见埃达克岩出露,说明虽然地壳加厚了,但厚度不大(大于40 km),加厚的范围也不清楚,推测可能仅限于冀东-北京地区,本书称其为“冀东山地”(图8.3A)。说明高原在中侏罗世早期即已萌生,直至170 Ma以后出现埃达克岩,高原才初具规模并抬升到很高的高度。

德兴与斑岩铜矿的埃达克质斑岩是171 Ma的(王强等,2006),预示在高原南部也存在一个地壳加厚区(图8.3A),在其附近时代与其相当的仅有湘东北的石蛤蟆和赤马埃达克岩(165 Ma,彭头平等,2004)和江西永平的喜马拉雅型花岗岩(160 Ma,丁昕等,2005),而皖南和大别却没有与其时代相当的显示地壳加厚的迹象,因此,推测德兴可能与湖南的埃达克岩有关,共同组成中侏罗世(171~160 Ma)的湘赣山脉(见本书,第7章),并非中国东部高原的一部分(图8.3A)。

8.1.3.3 高原初期

高原初期以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喷发为标志,因为北京-冀北地区的髫髻山组和辽西与髫髻山组相当的兰旗组大多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李伍平等,2001a,b;彭艳东等,2003b;袁洪林等,2005;张宏等,2005d),但也有例外,如Yang and Li(2008)采自兴隆沟剖面的兰旗组流纹岩(153~160 Ma)就不是埃达克岩。高原应当崛起于髫髻山组火山岩喷发之前。髫髻山组火山岩最老的年龄为170 Ma,大多在165~132 Ma之间(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晚于道虎沟生物群发育的时代。冀北埃达克质侵入岩最早的是金厂沟梁花岗岩(161 Ma,苗来成等,2003)。

山东最早的埃达克岩分布在胶东地区,如玲珑花岗岩(160~158 Ma)、昆嵛山花岗岩(160 Ma)、垛崮山花岗岩(161~163 Ma)和文登岩体(157~161 Ma,据苗来成等,1998;郭敬辉等,2005)。

因此,在170 Ma以后,主要在165~160 Ma时期,高原已初见端倪,范围大致从河北-辽东至河南和山东的北部,北界在北京门头沟煤系和冀东道虎沟生物群分布区之南,南界在河南义马组恐龙足印化石和山东蒙阴三台组恐龙足迹化石之北(图8.3A)。高原的抬升是从北向南扩展的(如图8.3A的绿色箭头所示)。

图8.3 高原演化图

8.1.3.4 高原成熟期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大约157~132 Ma)是中国东部埃达克岩广泛发育的时期,包括华北北部的髫髻山组、海防沟组和兰旗组火山岩和北淮阳地区的毛坦厂组(响洪甸组)火山岩,侵入岩则有内蒙古的安家营子,河北的北岔沟门、锥子山、矾山,北京的八达岭、云蒙山,山东的昆嵛山和崂山(崂山花岗岩主体是南岭型花岗岩,但是,据赵广涛等1997b的资料,其中的147 Ma的石英二长岩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河南的五丈山、老湾、娘娘山、文峪、华山、老牛山、秋树湾、苏仙石、程香铺、伏山,安徽大别地区的云峰顶、鹅公包、天柱山、分流铺、刘家洼,安徽沿江的青阳、铜陵、新桥、沙滩脚、月山、沙溪、滁州等,湖北的铁山、灵乡、阳新、殷祖、丰山洞,江西的城门山、武山等。这个时期也是高原范围最大的时期,在北部越过北京-承德一线直抵张家口-围场-赤峰-彰武一带,向西抵达陕西的东端华县一带,向南扩展到鄂东南和长江中下游-太湖-上海一带(图8.3B)。这个时期也是成矿作用最发育的时期,如胶东金矿、小秦岭金矿、长江中下游铜矿等。

河南的埃达克岩最早的是熊耳山地区的五丈山花岗岩(157 Ma,毛景文等,2005)和桐柏的老湾花岗岩(156 Ma,张宏飞等,1999)。豫西产很多大型和特大型的斑岩钼矿,如栾川上房沟、南泥湖等,上述斑岩已经有了很好的SHRIMP年龄,如南泥湖157 Ma,上房沟158 Ma(毛景文等,2005),可惜缺少可靠的地球化学资料,据资料推测,陕西东部金堆城和豫西南泥湖的斑岩可能是喜马拉雅型的(焦建刚等,2007;朱赖民等,2008)。上述斑岩钼矿大多分布在高原的边界附近(图8.3B),处于从平原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壳可能不如高原内部厚。大别的埃达克岩时代最老的是云峰顶花岗岩(143 Ma,王强等,2007a),长江中下游时代最老的是铜陵的沙滩脚(152 Ma)。因此,高原的形成是从北向南迁移的(如图8.3B的绿色箭头所示),南部比北部晚了约20 Ma,暗示高原崛起的动力可能来自北方(见本章第8.1.2.1节)。

8.1.3.5 高原萎缩期

131 Ma以后的埃达克岩仍然不少,主要是侵入岩,如:河北的大河南、涞源,北京的八达岭、房山,河南的花山、合峪、鸡公山、楼坊弯、四顾墩、大别的九资河、天堂寨、司空山、蕲川、主薄原、天柱山,山东胶东的郭家岭和五龙地区的抗日山、李埝,江苏的安基山等。可能由于高原强烈的抬升侵蚀作用,未发现该时代的埃达克质火山岩。与成熟期高原范围相比,早白垩世中期的高原明显萎缩了,从图8.3C看,高原呈向心萎缩的态势,以东部和西部尤甚,东部上海和苏州已经退出高原,西部小秦岭已经垮塌,南界则从长江中下游退至大别腹地(从湖北麻城-英山-安徽潜山-桐城-江苏镇江-苏北)。

8.1.3.6 高原垮塌期

该时期在北部的辽西-冀北和内蒙古南部发育热河生物群,时代为124~126 Ma,义县组火山岩不具有埃达克岩的特点(关于热河生物群和义县组的问题将在后面讨论),该区(赤峰-承德-滦平-北票-彰武一带)也没有发现其他埃达克质侵入岩,126 Ma以后的埃达克岩大多分布在北京-秦皇岛及其以南的地区,说明高原的界线在126 Ma之前已经向南退缩了,承德-滦平-北票-彰武一带已经沦为平原(张旗等,2007a)。

热河生物群化石还见于胶东的莱阳盆地(莱阳群,李守军等,2007)和鲁西的蒙阴-新泰-滕县地区(蒙阴组和分水岭组,李守军,1998;李成国和荣丹文,1999),其时代归属不详(这里暂按辽西的时代讨论),暗示高原已经向西退缩到莱阳-蒙阴一线,胶东的郭家岭和五龙地区处于高原的东部边缘(图8.3D)。

在整个高原范围内126 Ma以后的埃达克岩很少,如大别最晚的埃达克岩大约是125 Ma的(徐小军等,2005),河南为127 Ma(合峪,毛景文等,2005),北京为125 Ma(八达岭黑山寨二长岩,苏尚国等,2006),辽宁略晚一些,有五龙背(120 Ma)、饮马湾山(120~129 Ma,郭春丽等,2004)和古道岭(118~122 Ma,Wu FY et al.,2005b)等。120 Ma左右及其之后的埃达克岩仅见于辽东、胶东和苏鲁东部,如辽东的古道岭,胶东的三佛山(113 Ma)、泰薄顶(114 Ma)、六度寺(115 Ma)和文登长山南(114 Ma)花岗岩等(郭敬辉等,2005;张华锋等,2006;胡芳芳等,2005);苏鲁交界处有抗日山(119 Ma)和李埝(122 Ma)等(孟繁聪等,2006)。说明126 Ma之后高原已经整体垮塌了,河南、大别虽然很晚进入高原,但是,较早脱离开高原而垮塌,高原仅存留于胶辽-苏北一带(图8.3E)。

同时期在高原的东西南北均出现了一些浙闽型和主要是南岭型的花岗岩类,它们也佐证了高原的垮塌。如辽东半岛的千山花岗岩(南岭型,126 Ma,据Yang JH et al.,2006)、承德地区的甲山花岗岩(浙闽型,113 Ma,杨富全等,2003)、山海关花岗岩(113 Ma,引自魏春生等,2001)、豫西汝阳东沟与钼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南岭型,SHRIMP年龄112 Ma,叶会受等,2006)、山东崂山花岗岩(南岭型,113~111 Ma,赵广涛等,1997a)和五莲山晶洞花岗岩(116 Ma,引自张田和张岳桥,2007)、大别英山尖花岗岩(127 Ma,K-Ar法,钱存超等,2004)和苏州花岗岩(南岭型,123 Ma,引自魏春生等,2001)等(图8.3D),其年龄大多小于127 Ma,指示地壳厚度明显减薄了。

8.1.3.7 高原余脉

高原垮塌以后呈什么状态?地壳是否已经全部变为正常厚度?中国东部是否已经全部变为平原或准平原?由于缺少该时期的岩浆活动,我们只能从另外的途径去探索,可以考虑3个方面的证据:

(1)晚白垩世中国东部恐龙的分布。中国东部的恐龙化石不少,以晚白垩世时期的最发育。从图8.3E看,晚白垩世的恐龙大体围绕着已经消失的中国东部高原分布(据李日辉等,2002,2005;甑朔南,1997;周世全和冯祖杰,2002;吴文昊等,2006;唐烽等,2001;刘亚光,1999;Itterbeeck et al.,2004;张宏和赵资奎,1999;余心起,1999;张晓红等,2001;张永忠等,2004;李建军等,2006;付雷,2006),高原既然在113 Ma以后已经完全消失了,高原腹地(图8.3E的灰色区域)为什么没有95 Ma以后的恐龙遗迹呢?可能的解释是高原虽然垮塌了,但高原腹地可能仍然具有一定的高度,其气候、环境和植被的发育均不不足以满足大型食肉和食草恐龙生存的需求。可能直到第三纪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的变化或俯冲的退缩作用,太行山以东塌陷形成华北平原,才使地壳厚度达到正常状态(30~40 km),成为现今的面貌(图8.3F)。

(2)粘土矿物指示的古气候。据李祥辉等(2008)研究,晚白垩世鲁西南和济阳坳陷、豫皖地区粘土矿物组合与早白垩世相似,分别继续保持干冷和湿热气候,表明上述地区仍然处于高原地貌。不同在于上述作者认为,山西北部和辽宁东部也处于高原环境。而豫西西峡一带显示亚热带-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特征(以上据李祥辉等,2008及其所附的参考文献),已经脱离高原的范围,与岩浆岩的资料大体吻合。

(3)中国东部白垩纪A型花岗岩大多分布于高原的最大范围的周边地区(见本章8.1.3.6节),高原腹部未见(部分与高原腹部被新生代沉积物掩盖有关,情况不明),也暗示高原垮塌从边部开始。

上述资料说明,中国东部高原腹部垮塌的时间可能比岩浆岩提供的资料还要晚一些,至于晚到什么时候,还需要专门的研究予以确认。

此外,中国东部高原从北向南的迁徙以及不同类型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高原抬升和垮塌的关系还可以从图8.4看出来。图8.4中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分布的时代大体指示了高原持续的时间:高原北部从175 ~126 Ma,东部163 ~113 Ma,西部158 ~127Ma,南部152 ~126 Ma,说明:(1)高原南部的抬升比北部晚约20 Ma;(2)126 ~127 Ma是高原大范围垮塌的时间;(3)高原可持续到113 Ma,可能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才最终消失。

❸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侏罗统髫髻山组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一带近年因发现大量的蝾螈、昆虫、叶肢介、植物,以及少量翼龙、兽脚类等化石而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而关于这一化石层的时代归属问题曾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目前对该化石层的时代认识逐渐已趋于一致。2002年和2004年,任东等和柳永清等分别实测了道虎沟一带含化石地层(图2.2)的两条不同的剖面。任东等(2002)将道虎沟化石层称为九龙山组,而将覆盖在其上的火山岩称为髫髻山组;柳永清等(2004)将该套地层称为髫髻山组—九龙山组;陈文等(2004)将任东等的实测剖面的含化石沉积层及其上的火山岩层统称为髫髻山组。髫髻山组的时代无疑为中侏罗世。下面将任东等(2002)的实测剖面引用于下(图2.3),仅补充部分化石名单。

图2.2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地层

Fig.2.2 The strata of Daohugou area,Ningcheng of Inner Mongolia

中侏罗统髫髻山组(J2t)

8.灰紫色火山角砾岩,气孔状粗安岩,未出露到顶

7.灰白色凝灰岩,底部含少量砾石 7.9m

6.凝灰质粉砂岩夹灰白色凝灰岩,中上部岩层疏松,顶部有 0.5m厚的灰黄、灰绿色致密细砂岩,局部含铁质较多,风化后呈褐色透镜状 7.0m

5.灰白色凝灰岩,顶部具灰绿、灰白相间的纹层 5.0m

4.灰白色凝灰质粉砂岩,中部夹一层凝灰岩 7.1m

3.灰白色凝灰岩,含大量叶肢介如自流井真叶肢介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海房沟真叶肢介E.haifanggouensis、靖远真叶肢介 E.jingyuanensis、滦平真叶肢介E.luanpingensis,蝾螈类如奇异热河螈 Jeholotriton paradoxus、天义初螈Chunerpeton tianyiensis、道虎沟辽西螈 Liaoxitriton hugouensis,翼龙类的宁城热河翼龙 Jeholopterus ningchengensis、威氏翼嘴翼龙 Pterorhynchus welln⁃hoferi,兽脚类的宁城树息龙 Epidendrosaurus ningchengensis、道虎沟足羽龙Pedopenna hugouensis,以及大量昆虫化石如西伯利亚中四节蜉Mesobaetis sibirica、古中蛛蜉Mesoneta antiqua、河北沟蠊 Rhipidoblattina(Canaliblatta)hebeiensis、海房沟棕鸣螽Brunneus haifanggouensis、承德中国带石蝇 Sinotaen⁃iopteryx chengdeensis、中华燕辽划蝽 Yanliaocorixa chinensis、小范杖子承德沫蝉Chengdecercopis xiaofanzhangziensis、长角辽蚊蝎蛉Liaobittacus longantennatus等 3.3m

2.灰黄、灰绿色凝灰质泥岩,夹3~4层灰白色凝灰岩 10.1m

1.凝灰质巨砾岩,向上变细 0.6m

不整合

下伏地层太古宙马鞍山片麻岩

图2.3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中侏罗统髫髻山组地层剖面

(据任东等,2002)

1—片麻岩;2—凝灰质巨砾岩;3—凝灰质砾岩;4—凝灰质粉砂岩;5—凝灰质泥岩;6—凝灰岩;7—粗安岩;8—翼龙化石层位

Fig.2.3 Stratigraphic section of the Middle Jurassic Tiaojishan Formation at Daohugou area,Ningcheng County,Inner Mongolia

(after Ren et al.,2002)

汪筱林等(2000)将道虎沟一带含蝾螈类化石的沉积层归入义县组,并认为其层位与尖山沟层大致相当。这一看法一经提出,很快受到很多中国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的质疑。季强和袁崇喜(2002)根据地层岩性和其中的翼龙化石,认为道虎沟层的时代应为晚侏罗世。张俊峰(2002)通过对各主要化石的分析,提出道虎沟层的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早、中期的观点。任东等(2002)据昆虫化石,认为道虎沟一带出露的含蝾螈类化石沉积层为中侏罗统九龙山组,该组厚度在区域上差异很大,该沉积层上整合覆盖着髫髻山组的火山岩。道虎沟层中的昆虫化石种数超过200种,它们均是中侏罗世燕辽昆虫群的典型代表性分子,因而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无疑应为中侏罗世(任东等,2002)。沈炎彬等(2003)据叶肢介化石,也认为该化石层为中侏罗世。2004年,陈文等对这一化石层之上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同位素测年,得出其年龄值在164~165Ma左右,从而表明其下的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应等于或略大于165Ma。这一年龄值无疑证实了化石层为中侏罗世的观点(陈文等,2004)。虽然有个别学者仍坚持道虎沟化石层为早白垩世的看法(He et al.,2004;汪筱林等,2005),但中侏罗世(Bathonian期)的观点最近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柳永清等,2004;季强等,2005;Gao and Ren,2006;Huang et al.,2006)。

❹ 为什么说翼龙是地球上第一个穿上“羽绒服”的

在各种恐龙大片中,翼龙(Pterosaur)作为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上镜率很高。它们是恐龙的“旁系近亲”,与恐龙一起生活在约2.3亿至6600万年前。以往的研究通常认为恐龙是最早具有羽毛状结构的生物。

有关翼龙的化石早就存在,但是直到现在它的羽毛结构才被发现,究其原因,姜宝玉说:“一方面是燕辽生物群的羽毛都保存得特别好。另一方面是现在科技的进步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先进的仪器。比如以前受仪器限制,在化石上面微米尺度的生物结构就被简单认定为微生物结构,直到2008年才被证明是保存下来的色素体。现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同步辐射等先进仪器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❺ 恐龙时代有没有猴

恐龙时代没有猴,只有恐龙等大型爬行动物。

中生代:显生宙第二个地质年代,指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时代,距今2.5亿年-6500万年前,地质学上分为3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是地球上爬虫类统治地球最鼎盛的时代,

其中代表动物恐龙,出现于三叠纪,鼎盛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由于当时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就是恐龙,统治地球时间长达约1.6亿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

(5)道虎沟生物群是什么代的扩展阅读

恐龙时代的代表动物

侏罗纪:恐龙的鼎盛时期,约距今1.99亿年至1.45亿年前,持续约5400万年

代表食肉恐龙:异特龙、角鼻龙、蛮龙、

代表食草恐龙:腕龙、梁龙、剑龙

代表水生生物:鱼龙、蛇颈龙

白垩纪:恐龙的衰亡时期,约距今1.45亿年至6500万年前,约持续8000万年

代表食肉恐龙:暴龙、鲨齿龙、阿贝力龙、棘龙、盗龙

代表食草恐龙:三角龙、鸭嘴龙、甲龙、泰坦巨龙

代表水生生物:沧龙、帝鳄

代表飞行生物:风神翼龙、翼手龙

❻ 2.5亿年前的巨虫时代,蜻蜓体长能达到一米,可以载着人类飞行吗

地球生命史有几十亿年,可是生命真正开始丰富起来的时期大约是在3亿年前,也就是是石炭幻时代(大约距今2.5亿年-3亿年),这个时期还有一个称呼:巨虫时代。既然是巨虫时代,说明这个时期的霸主是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昆虫。

对于昆虫,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蜻蜓,蝴蝶,蚂蚁,蜈蚣,蚊子等等,它们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一个生物群体。可是现代的昆虫大家可以看到都是比较小的,大一点就是蜻蜓,而蜻蜓在现代人的眼里可是益虫,是一种非常美丽少见的昆虫。

相信大家都会知道,要问这个世界什么生物群体最庞大,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是昆虫。没错,昆虫的繁殖能量是非常强的,像蚂蚁出动成群结队,而且蚂蚁的力气可是自然界中最强大的,它可以举起比自身重数几倍的食物,是真正的大力士。

现代我们还听说过蚁多咬死象,更不要说在2.5亿年前的昆虫可比现在大了20多倍,即使比昆虫大的生物,面对昆虫的时候,也很难取胜,最后成为昆虫的食物。幸好,昆虫没有一直称霸下去,最后在进化当中,不断变小,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昆虫个头大小。

❼ 中国哪儿出化石

1图朝阳生物化石群

2图热和生物化石群


辽西及相邻的内蒙古南部地区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主要脊椎动物化石地点


(部分盆地地质资料引自辽河石油管理局有关文献)


1∶第三纪盆地

2∶白垩纪盆地

3∶侏罗纪—白垩纪盆地

4∶断层(F)

5∶省界

6∶脊椎动物化石地点

A∶义县金刚山

B∶北票四合屯

C∶阜新大五家子

D∶朝阳波罗赤

E∶凌源大王杖子

F∶宁城道虎沟

G∶朝阳上河首

①∶辽河盆地

②∶阜新—义县盆地

③∶金岭寺—羊山盆地

④∶北票—朝阳盆地

⑤∶建昌—喀左盆地

⑥∶凌源—三十家子盆地

⑦∶平庄—宁城盆地

⑧∶赤峰—元宝山盆地

阅读全文

与道虎沟生物群是什么代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