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基因通过控制什么来控制生物性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以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
1.直接控制结构蛋白: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就是因为血红红蛋白结构异常引起;
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代谢,从而间接控制性状:如白化病(酪氨酸酶不能合成从而影响黑色素的形成)。
B. 基因通过控制什么来控制生物性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第一,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二,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 基因是怎样控制性状的呢
这是科学家始终关注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从1940年开始,遗传学家比德尔和美国的生物学家塔特姆合作,用红色面包霉做材料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它有很多优点,如繁殖快,培养方法简单和有显着的生化效应等,因此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并且得到了巨大的成果。他们用X射线照射红色面包霉的分生孢子,使它发生突变。然后把这些孢子放到基本培养基(含有一些无机盐、糖和维生素等)上培养,发现其中有些孢子不能生长。这可能是由于基因的突变,丧失了合成果种生活物质的能力,而这种生活物质又是红色面包霉在正常生长中不可缺少的,所以它就无法生长。如果在基本培养基中补足了这些物质,那么孢子就能继续生长。应用这种办法,比德尔和塔特姆查明了各个基因和各类生活物质合成能力的关系,发现有些基因和氨基酸的合成有关、有些基因和维生素的合成有关,等等。
经过进一步研究,比德尔和塔特姆发现,在红色面包霉的生物合成中,每一阶段都受到一个基因的支配,当这个基因因为突变而停止活动的时候,就会中断这种酶的反应。这说明在生物合成过程中酶的活动是受基因支配的,也就是说,基因和酶的特性是同一序列的。于是他们在1946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理论,用来说明基因通过酶控制性状发育的观点,就是一个基因控制一个酶的合成。具体地说,每一个基因都是操纵一个并且只有一个酶的合成,因此控制那个酶所催化的单个化学反应。我们知道酶具有催化和控制生物体内化学瓜的特殊才能,这样,基因就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而控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并最终控制生物的性状表达。虽然“一个基因一个酶”的理论,既没有探究基因的物理、化学本性,也没有研究基因究竟怎样导向酶的形成,但是它一次从生化学的角度来研究遗传问题,注意到基因的生化效应,在探索基因作用机理方面是有很大贡献的。
但生物学家到后来发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基因有时并不控制酶的合成,而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达到控制性状的目的,于是在此基础上,遗传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又提出了“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的假说,一个酶是由许多多肽链构成的。这样若干个基因控制若干个多肽链,这些多肽链又构成一个酶,并最终控制生物性状表达。
近年来,许多实验室对真核细胞基因的分析研究表明:DNA上的密码顺序一般并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断的;中间插入了不表达的,甚至产物不是蛋白质的DNA,相继发现“不连续的结构基因”、“路跃基因”、“重叠基因”等。这些研究成果说明,功能上相关的各个基因,不一定紧密连锁成操纵子的形式,它们不但可以分散在不同染色体或者同一染色体的不同部门上,而且同一个基因还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因此,过去的“一个基因一个酶”或者“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的说法就不够确切和全面了。实际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是非常复杂的,有直接作用,有间接作用,还有依靠一种叫做操纵子的东西来控制生物的遗传,甚至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等等。
如果基因的最后产物是结构蛋白,基因的变异可以直接影响到蛋白质的特性,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遗传性状,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看做是基因对性状表现的直接作用。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地作用于性状表现,这种情况比上述的第一种情况更为普遍。例如,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据研究,高茎豌豆含有一种能促进节间细胞伸长的物质——赤霉素,它是一类植物激素。赤霉素的产生需要酶的催化,而高茎豌豆的T基因的特定碱基序列,能够通过转录、翻译产生出促使赤霉素形成的酶,这种酶催化赤霉素的形成,赤霉素促进节间细胞生长,于是表现为高茎。而矮茎基因t,则不能产生这种酶,因而也不能产生赤霉素,节间细胞生长受到限制,表现为矮茎豌豆。
D.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什么,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 基因通过合成蛋白质直接控制性状
2 基因通过酶的合成控制代谢,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另: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对性状,一个性状也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
过程是转录、翻译
E. 基因通过控制什么来控制生物性状
两个渠道: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影响生物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生物的代谢从而影响其性状
F. 基因如何控制性状
1、基因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如人类的血红蛋白分子是由几百个分子结构氨基酸构成的。
2、基因间接控制性状是一些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如正常人的皮肤、毛发等处的细胞中有一种酶,叫做酪氨酸酶,它能够将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
G. 生物必修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总结
对于高中生物学科内容,学生可以梳理出知识点高效记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
1、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3、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
基因基因;基因与其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性状。
4、细胞质基因: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其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易错知识点
1、基因对性状控制的方式
(1)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2、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
(1)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只决定一种性状。
(2)生物体的一个性状有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50多个不同基因有关。
(3)有些基因则会影响多种性状 ,如决定豌豆开红花的基因也决定结灰色的种子。
3、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复杂性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H. 基因通过什么方式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1
基因通过合成蛋白质直接控制性状
2
基因通过酶的合成控制代谢,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另: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对性状,一个性状也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
过程是转录、翻译成不同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