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设计物理表格
近几年各省中考物理试题出现了三个明显的趋向:一是着重考查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试题材料密切联系同学们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二是越来越重视探究能力的考查;三是综合性试题更常见,考查大家设计和实施实验能力的题目也更普遍。在新课程实验区的考试中,除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试题外,物理表格的设计也是试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知识点。一、物理表格设计的原则1.必须设计出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要控制的不变量。2.设计的物理量必须附有单位。二、物理表格的设计方法1.行:一般设计物理量2.列:一般设计实验次数例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我们制订了两个计划:A.让研究对象都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B.让研究对象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提升的温度高低。(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只温度计以及手表、铁架台、适量的水和煤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一个仪器。
❷ 谁有初中2012年中考物理 必备公式 单位换算 常用物理量 的表格形式的总结
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备注	   
速度公式 	求速度:= 
求路程: 
求时间: 	v ┄┄速度	m/s	km/h	V平均速度=S总路程 / T总时间;车过桥、车过洞时,S总路程=S桥(洞)+S车。	   
 	 	s ┄┄路程	m	km	1 m=10dm=102cm=103mm	   
 	 	t ┄┄时间	s	h	1h=60min=3600s  1min=60s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 	G ┄┄重力	N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单位为N/kg	   
 	m ┄┄质量	kg	g=9.8N/kg≈10N/kg	   
合力 	F =F1 + F2	┄┄合力
、┄┄分力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F1 - F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 	求密度:
求质量:=ρ
求体积:=ρ 	ρ ┄┄密度	kg/m3	g/cm3	==×
===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3	cm3	 	   
浮力公式 	称重法公式:
浮=拉 	F浮 ┄┄浮力	 	通过二次悬挂,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再浸入液体中,测出在液体中的示数。 	   
 	 	G ┄物体重力	 	 	   
 	 	F拉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读数	 	 	   
 	阿基米德原理:
浮排=排
浮=ρ液排
 	F浮 ┄浮力	N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ρ液 ┄液体的密度	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压力差公式:
浮向上向下 	F向上┄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	此公式揭示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F向下┄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	 	   
 	平衡公式:
浮=物 	F浮 ┄浮力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当物体浸没时,排=物。 	   
 	 	G物 ┄物体的重	 	 	   
压强公式
普适公式:
= 	P ┄压强	Pa  (N/m2)	受力面积: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2	 	   
 	液体压强公式:
=ρ液深
 	P ┄压强	Pa  (N/m2)	此公式还适用于侧面与底面垂直的立方体水平放置时。 	   
 	 	ρ液┄液体密度	kg/m3	 	   
 	 	h深 ┄深度	m	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点的竖直距离。	   
帕斯卡原理:∵p1=p2 ∴                              	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备注	   
 杠杆平衡条件
=
或
 	F1┄动力	N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甚至可以用“个”“格”等作为力和力臂的单位。 	   
 	L1┄动力臂	m	 	   
 	F2┄阻力	N	 	   
 	L2┄阻力臂	m	 	   
滑轮组公式 	 
绳子末端拉力与物重关系:
=物
绳子末端拉力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 	F ┄绳子末端的拉力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正常下此公式是不成立的(基本不用),必须已知告知拉力的大小。
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绳末端=物 	   
 	 	G物┄提升物体的重力	 	 	   
 	 	S ┄绳子末端拉力移动的距离	 	 	   
 	 	h ┄物体上升的高度	 	 	   
 	 	n ┄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段数	不必单位	 	   
F=  (G物 +G动)	G动┄动滑轮的重	N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基本不用)。	   
机械功公式:
=
 	W ┄动力做的功	J	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
=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功率公式:
= 	P ┄功率	W	
公式变形:= 	   
 	W ┄功	J	 	   
 	t ┄做功所花的时间	S	 	   
机械效率:
          ×100%
 	η┄机械效率	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η常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
有适用于所有简单机械
总适用于杠杆和滑轮
总用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W有┄有用功	J	 	   
 	W总┄总功	J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保证△)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当物体吸热后,末温高于初温,△=
当物体放热后,末温低于初温。△= 	   
 	c ┄比热容	J/(kg·℃)	 	   
 	m ┄质量  	kg	 	   
 	△t ┄温度差	℃	 	   
燃料燃烧时放热
放= 	Q放 ┄放出的热量	J	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放=;
此时热值的单位为。 	   
 	m  ┄燃料的质量	kg	 	   
 	q  ┄燃料的热值	J/kg	J/m3	 	   
电流定义式: 
 	I ┄电流	A	电流等于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Q ┄电荷量	C(库)	 	   
 	t ┄时间	s	 	   
欧姆定律:
 	I ┄通过某导体电流	A	同一性:、、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时性:、、三个量对应的必须是同一时刻。 	   
 	U ┄导体两端的电压	V	 	   
 	R ┄导体的电阻	Ω	 	 
  
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备注	   
电功公式 	普适公式:=
结合=→=
结合=→= 	W ┄电功	J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度==×。 	   
 	 	U ┄电压	V	 	   
 	 	I ┄电流	A	 	   
 	 	t ┄通电时间	S	 	   
 	电功与电功率关系的公式:= 	W ┄电功	J	kWh	此公式是用电器消耗电能,即消耗几度电()的首选公式。 	   
 	 	P ┄电功率	W	kW	 	   
 	 	t ┄通电时间	S	h	 	   
电功率公式 	电功率定义式:
=
 	P ┄电功率	W	kW	所谓定义式:就是从电功率的定义推导出来的公式。 	   
 	 	W ┄电功	J	kWh 	 	   
 	 	t ┄通电时间	S	h	 	   
 	由定义式变形的公式:
=
 	P ┄电功率	W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I ┄电流	A	 	   
 	 	U ┄电压	V	 	   
由 	从用电器的铭牌求出电阻专用公式。	   
由P实=( )2 P额   得:当U实= U额时,P实= P额	如标有“220V,100W”灯泡,在实际使用中接入110V的电压下,此时的实际功率为25W。	   
串、并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等效电路图			   
电流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
I=I1=I2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
I=I1+I2	   
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
U=U1+U2	并联电路中,总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均相等。表达式:
U=U1=U2	   
电阻特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表达式:
R=R1+R2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表达式:
	   
电阻作用	
 
分压原理:	
 
分流原理:
❸ 怎么拟一份物理试卷上面的插图
方法一、利用电脑附件的画图工具,绘制所需的图,保存后以图片的形式插入试卷文档中。
方法二、从其他文件中复制、粘贴另存为一个图片,收藏,用时插入即可。
❹ 怎样绘制表格 物理
你的意思大概是怎样设计物理实验用的表格吧。如果是这样,那么首先要根据你的实验确定表格要多少行和多少列。如测定平均速度,因为要多测几次,所以实验次数至少要三次,实验次数就应该是表格的一列;接下来要测量长度和时间,表格的第二、三列就应该是长度与时间;还要将速度求出来并记入表格,所以还有一列是速度;这样算起来应该有四行四列!其中第一行称为表头,里面分别写实验次数、长度/m、时间/s、速度/ms-1。
表格的设计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一是物理量后面一定要填上单位,如长度/m中的m;二是要按照测量的先后顺序排列各物理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如上例中先测s后测t,所以长度在前时间在后,而计算的物理量也是先算的在前后算的在后,上例中只算速度,所以速度放在最后。
复杂的表格设计对表头还有其它设计技巧,你多注意观察,会逐渐熟悉的。
❺ 制作物理实验表格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初中
这是教研员的观点
要使设计的实验表格科学、适用,需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1)要弄清实验的原理和装置,知道实验中要测量记录哪些物理量,以决定表格的内容和项目。
(2)要弄清实验步骤,以决定表格中物理量安排的顺序。
(3)在表格的标题栏中要注明物理量的名称和单位,数据栏中只需记录测量的数值,无需重复书写单位。
一、	实验数据表格不完全设计类
1.实验数据表格修正类
例1 (2002年,北京宣武区中考题)某同学研究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时,他设计的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如下,请你指出表格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次数	电压 / V	电流 / A	电功率 / W	灯泡的平均
功率/ W
1				
2				
3				
解析:研究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需要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并且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然后利用公式P=UI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所以表格的栏目中应有直接测量量——电压和电流,还要有通过计算得到的量——电功率。由于要研究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所以要进行几次实验。但这几次实验中的实际功率明显是不同的,研究灯泡的平均功率毫无意义。因此,此表格的错误是:设置了灯泡的平均功率栏。
2.实验数据表格栏目填补类
例2 (2002年,吉林省中考题)几个同学要用天平、量筒等器材测量含泥沙的松花江水密度.下面是他们未设计完的数据记录表,请你在下表上栏空格中填上应有的数据项目.
玻璃杯和江水
的质量m1(g)	玻璃杯和剩余江水的质量m2(g)			江水的密度ρ(g/cm3)
				
解析:本题所涉及的是用天平、量筒等器材测量江水密度,从实验表格中已有的项目来看,此实验是首先用天平测量玻璃杯和杯中所盛江水的质量;然后将杯中的一部分江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此部分江水的体积;随后再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剩余江水的质量,从而得知倒入量筒中的江水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江水的密度。
明显地,倒入量筒中的江水的质量和此部分江水的体积这两个数据项目在数据记录表中没有显示出来。因此表中上栏应填的两项分别是:量筒中的江水的质量m=(m1—m2)(g),量筒中的江水的体积V(cm3)。
二、实验数据表格全方位设计类
例3 (2004年,无锡市)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俩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3分20秒。请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析:这是一道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实验题,在设计表格时,明显地要将运动的路程、时间以及算出的平均速度这三项包括在表格中,又由于涉及到小明、小红两个同学,因此记录数据的表格设计为下表所示。
	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小  明	1000	250	4
小  红	800	200	4
例4(2003年,广东省中考题)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请你:(1)写出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2)画出实验电路图;(3)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解析: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就是要研究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的分电压与总电压的关系,而为了能够发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一般要进行几次实验,因此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应该有:几个电源电压不同的电池组、小灯泡两个、电压表一个(或三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由于在实验中要分别测量各部分电路的分电压以及电路中的总电压并记录下来,并且要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几次实验,因此可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设计为下表所示。
	AB间电压(V)	BC间电压(V)	AC间电压(V)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