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如何构建趣味性高中物理课堂

如何构建趣味性高中物理课堂

发布时间:2022-10-04 00:46:25

㈠ 如何让高中物理课堂变得更有趣味

物理学中的美,它不像艺术中用颜色、技法、造型等手段来表现美,而物理学中的美是通过迷人的现象,完整的理论,巧妙的构思方法,简洁的方程形式等,给人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从意念中体会到物理中的美。所谓物理,是指事物的道理、规律。古文中的“格物”,主要指物理。宇宙中,万物皆有规律,而人类现阶段发现自然界的规律是及其有限的,自然界中还有大量规律人类还未发现。当自然界的规律还未被发现以前,人们认为它是高深莫测的,但人类一旦掌握了它,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来为人类造福,比如:牛顿的三大定律,特别是牛顿第二定律,牛顿把力、质量、加速度这三者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用一个最简单的数学表达式F=ma 表示出自然界的复杂规律,我们无不为这个公式感到惊叹,惊叹它的简单美,惊叹它揭示事物的联系之精妙。再如: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831年的秋天终于利用磁场产生了感应电流,并得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规律,在此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发电机、变压器、电磁炉、磁悬浮列车等,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走进了电气化时代。爱因斯坦发现的质能方程 E=mc2 揭示了原子分裂的奥秘,为人类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物理学研究的既深奥又简单的规律,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深深的吸引着人们,大自然留给人类的趣味不断地激励人们对它进行研究,这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也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的趣味。

㈡ 如何有效利用小实验丰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课程较初中物理抽象,内容也多,用到的数学知识较多,物理题型解题方法多,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高初中物理产生较大的衔接,很多学生感到高中物理难学,产生畏惧情绪,课堂上能听懂,但课下不会做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是许多教师和学生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我觉得搞好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我们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本人结合有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以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教师在课堂上尤其刚上课时通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有启发性和目的性的物理问题,学生熟悉的物理生活实例或物理故事,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放映相关的物理动画或视频等。但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教学中,以雅典奥运会中刘翔110m栏夺冠过程为背景,创设情境,同时播放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中的决赛录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问题1:110m栏决赛中,裁判是根据什么判断刘翔得冠军的?问题2:比赛现场的观众是如何知道刘翔获得冠军的?问题3:有位同学100m成绩为12s,请你判断他和刘翔谁跑的快?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研究的热情。
二、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一次性塑料杯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杯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让学生进行探索性试验研究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前,安排了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前,安排了学生探究性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学的探索过程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经验,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简洁的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就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先略去一些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例如,我们在运动学中建立了“质点”模型,舍去物体的形状、大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有质量的点来描绘,这是对实际物体的简化。以及电学中的“点电荷”模型、光学中的“点光源”模型等。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物理过程模型化。如:力学中的落体模型、简谐运动模型、弹性碰撞模型、类碰撞模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量、能量的变化;电学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磁场中运动模型;热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型,分子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势能的变化等等都是物理过程的模型化。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进行抽象简化为相应的物理过程模型,然后利用相关模型的物理规律和公式,以便于快速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教师讲究授课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赖以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信息媒介,语言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表象,促进学生的想象。直观形象的教学语言最常用的是比喻法和模型化。如在讲解质量和惯性的关系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时,就要尽可能地增大它的质量,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就要尽可能地减小它的质量的理解,以结合体育运动现象充分说明,身材苗条模特不可能充当拳击运动员;而略有臃肿的拳击运动员不可能充当短跑运动员或体操运动员。如说到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径等于100m的大球,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直径为1cm的一个小球。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联想的余地,既降低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组织教学时注重语言的直观形象性,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但具体执行教学任务的是我们教师。所以,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去精益求精,教学效率会更加提高。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坚持不断地去实践、思考,去探索、尝试,去开拓、创新。

㈢ 如何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如何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和学习物理,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很可能对物理这门课敬而远之,从此不感兴趣了。所以教师备好课很重要,要让授课内容生动有趣,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如何才能做到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学生普遍反映很好。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科学合理地设计授课内容

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说:“好奇心是科学的原动力。”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就是在科学家们在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下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的努力下探索出来的。其实中学生也和科学家一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展开知识,会使课堂教学更吸引人。比如在讲“温度”这一概念时,我们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沪粤教版教材中,列举了很多不同物体的温度,也介绍了绝对零度,但是没有介绍热的本质。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科学家最感好奇的正是热的本质。人类的好奇心是相通的,科学家好奇的东西也一定是中学生所好奇的。所以我在设计授课内容时,会把热的本质纳入其中,从早期的热质说到后来的唯动说,告诉学生热的本质是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越热,反之越冷。1985年美籍华人科学家朱棣文用多束激光,从各个方面对纳原子进行照射,使原子的运动不断受到阻碍而减速,从而将其温度下降到接近绝对零度,这一实验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的本质。

二、介绍科学家探索过程的更多细节

对于一些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的物理规律,如果把实验的过程讲得更详细一些,能够使课堂更吸引学生。比如,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我是这样介绍的:一开始盖里克使用一个装满水的葡萄酒桶,用黄铜泵将桶内的水抽出,但桶不严密,水抽出后不久就有空气进入,盖里克就用空心铜球代替木桶继续实验。起初抽起来比较轻松,后来活塞很难推动了,再后来“卟”的一声巨响,铜球瘪了。盖里克又换上更结实的铜球,这一次铜球没有瘪,但抽完气后瓶里放气的场面十分吓人。1654年盖里克当着德皇和国会议员的面演示了大气压有多大,也就是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关于托里拆利实验,有一些细节也很吸引学生。托里拆利公开了他的实验后,很多科学家仍不相信玻璃管水银柱是由管外的大气压支撑起来的。托里拆利实验后来传到了法国的帕斯卡那里,他用红葡萄酒重复了托里拆利的实验,由于酒比水银密度小,他使用了一根46英尺长的玻璃管,结果得到一段真空,他进一步想,如果水银柱真的是被空气压力顶住的,那么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空气压力与水银柱高度应有变化。他自己身体太差,不能登山,于是他写信给他的内兄,请他带着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登上当地的多姆山做实验,果然在一英里高处水银柱下降了三英寸,帕斯卡将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使他十分激动,因为这进一步支持了托里拆利关于大气压支撑水银柱的观点。

三、向学生介绍一些由重大科学发现引发的发明

有些科学发现,看起来很简单,但意义重大。比如奥斯特实验,发现电和磁之间有联系,电能生磁,堪称伟大发现,在当时震动了整个欧洲科学界。可是在课堂上演示完这个实验后,学生感觉好像很简单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时我向学生介绍电报的发明:人类一直都有远距离瞬时通讯的梦想,但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前,信息的传递速度完全取决于信使坐骑的速度,在奥斯特的发现之后,安培很快就试制了一种电报,他用26根导线连接两处26个相对应的字母,发报端控制电流的开关,收报端的每个字母旁边各有一个小磁针,可以感应出连接字母的导线是否通电,人类最初的电报就是通过这种电磁方式来完成信息传递工作的,但这种电报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电流太弱,很难将信息准确地传递到较远的距离。后来,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发明了一种电码,他的电码用点和横线代替了26个字母,有了电码,在1837年莫尔斯制造了一台电报机,它的发报装置很简单,是由开关和一组电池组成,按下开关,便有电流通过,按的时间短促表示点信号,按的时间长些表示横线信号,它的收报装置是由一只电磁铁及有关附件组成,当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便产生磁性,这样电磁铁装置就在匀速前进的纸带上记下点或横线。1844年,莫尔斯鼓励美国国会架设了一条由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人类第一条电报线路就这样在美国诞生,几十年以后,电话也发明了,其中也用到了电磁铁,由电能生磁的发现能引发远距离瞬时通信的实现。向学生介绍这些由重大科学发现引发的发明,既能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科学发现的伟大意义,又能使课堂更生动。

四、用自己观察和积累的例子来解释一些物理知识,会使课堂更生动

课本上介绍每一个物理知识,一般都会有相关的例子来说明或解释,但是如果教师用自己在生活中观察积累得来的例子,效果会不一样。比如,我在电视里看过一个魔术表演,表演者在舞台上轻松地抱起一个穿高跟鞋的女孩子,然后叫一位观众来抱这女孩子,结果怎么用力也抱不起来。这个魔术我看很简单:这个女孩子的鞋底有一铁块,而舞台下装有电磁铁。我在讲电磁铁时就用上了这个例子,学生很感兴趣。再比如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时我举的例子学生也特别有兴趣:我们知道人从地面上跳起时,要先蹲下,道理是下蹲后腿步肌肉才能收缩然后给地面一个向下的力,地面再给脚底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使人向上跳起来,所以香港电影的鬼片里那些鬼向上跳起时不用先下蹲,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有次我看到电视上介绍一种树上爬行动物,它从树上跳起时不需要先弯曲腿部的,为什么?难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反例吗?原来这种动物从树上跳起时,心脏会向脚底压出血液,利用血液通过脚底向树施加一个力,树木给予脚底施加一个相互作用力使它跳起来。使课堂生动有趣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可以经常布置学生在课后思考、讨论一些有趣的物理问题,向学生讲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指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小制作等等。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物理这门学科。.

需要定制原创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需要快速发表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公务员之家办的非常成功,极具口碑。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时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当然,因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专属于个人的原创文章,请点击以上链接获得专业文秘写作服务,点击以下图标可以分享到你自己空间。

㈣ 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热门的话题之一。高中物理课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中教育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按照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创新教学方法,用一切适合的手段构建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
高效课堂就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的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有较高教学影响的课堂。在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构建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来参与教学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点,广大物理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积极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课堂教学氛围。物理课堂的开展是由问题构成的,打造物理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问题。高中生对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热爱探究新问题,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论等产生困惑,,提出问题,由此就会产生消除迷惑、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是创新教学、营造和谐氛围的前提。因此,物理教师需要抓住高效课堂构建这一特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讨论来发现问题,从现象中抓住问题的实质,并发挥思维意识来探究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其特点之二是探究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满堂灌”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氛围一般呈现出枯燥、无味等特点,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高效课堂构建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对所发现的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彼此公开各自对问题的认识、看法等。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营造出了个性自由发展、积极探索的宽松、和谐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享受到了问题探究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以此对物理学习充满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原理的发现都是通过开展实验活动探究得到的,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教学是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操作,就可以使物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可以直观理解和掌握知识。
1.开展极具趣味性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物理本身是一门极具抽象性和枯燥性的科目,单纯的物理知识讲授不仅不会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有用的知识,甚至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烦闷心理,对物理学习逐渐丧失信心。为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开展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中自觉地探究物理知识,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思索欲望。我在讲“大气压”这一内容的时候,常常会利用小实验来展开教学。例如,我将水杯装满水,然后在杯子口盖上硬纸片并将水杯倒置,这时,学生会发现水杯中的水既不会流出来,纸片也不会掉落。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虚无缥缈”的大气压是的的确确存在的。紧接着,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马德堡半球试验,使学生在试验中真实感受到巨大的大气压力。通过这种简单且带有趣味性的小实验,学生不仅会对所教授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方式,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
2.用实验导入新课,制造悬念
一节45分钟的物理课堂教学,学生一般只有在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内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精神饱满,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教师为了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紧紧抓住这前十几分钟的时间,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做一些简单易懂的小实验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借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思考。我在讲授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内容的时候,常常利用易拉罐来开展“水流星”小实验。根据常识,我们都知道,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的时候,其中的水必然会往下流,但是这个小实验却呈现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的时候,其中的水并没有洒出来,随着易拉罐的转速逐渐降下来的时候,其中的水却洒出来了。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实验中,他们对这一实验的好奇心达到了最高点,我趁机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来引出本课所要讲授的内容,以此驱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入听课环节。通过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在哲学学习中,我们都知道理论源于实践,推及到物理,这一道理同样适用,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因此,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需要学会将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带入课堂,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生活化的物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他们对所接触的各种事物都充满着很强的好奇心,而且高中物理课中的很多知识也正是启发学生探究、揭示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真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教学的这些特点将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知识搬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就“神州七号飞船升空的原理是什么?”“当我们乘坐电梯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在电梯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又为什么感到轻飘飘的?”等生活中的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自主讨论、研究。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教学。
事实上,实现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凤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张亚非.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浅析[J].中学物理,2015(7).

㈤ 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实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点入手。 一、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至关重要,只有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八年级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不理解,不喜欢,觉得难,没有兴趣,不好学。这时,教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动之以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要建立好师生关系,以真情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愿意跟老师交心,乐意听老师讲课。从而对老师教的学科感兴趣。 2.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通过做些新奇、趣味性强的实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又沸腾,会跳舞的小人、打蛋入杯、沸水游鱼等实验。学生对此感到新奇而有趣,且与他们日常经验或想象不一样。因此,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就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学习。 3.创设兴趣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抽象的事物难以产生兴趣,反而对直观的,带有刺激性的问题容易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道具、彩色图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能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先在讲台上竖立一面大镜子,请一些学生上前来照镜子,做些动作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解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就会带着激情进入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要求,而且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物理实验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而具体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善于观察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和系统地进行观察,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如下几点培养。 1.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观察。一定的知识经验是提高观察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现在学生生活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身边几乎全是物理,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体验,就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汽车刹车时人要向前冲,夏天,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矿泉水瓶放一会就冒汗。在教相关内容时,我都会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学习时就容易悟懂。因此学生就乐于观察,这将有助于增强观察的广度和深度,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2.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运用视、听、触等各种感官感知方式进行协同活动。如在探究音调和频率关系实验中,我让学生自己将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另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让学生用耳朵听它拨动发出的声音,又用眼睛注意钢尺拨动快慢。通过眼、耳、手、脑的配合感知几次实验现象的区别,最后才能淸楚的认识到音调和频率关系。 3.归纳观察法。通过分别观察个别现象得出结论后,再归纳出一般规律。如欧姆定律就是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的。 4.比较观察法。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和现象之间总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因此,总有可比之处。在教学过程,要注意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分析比较,并善于在相同事物和现象中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如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让学生比较像的虚实、像的大小、像的正倒是在物距与焦距之间有什么关系时才出现各种情况。从而分淸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顺序法。我们观察事物有一定的顺序,如果没有顺序,就会造成顾此失彼,观察不够全面,不得要领。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合理顺序。例在对水沸腾进行观察时,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判知水温的变化,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观察到有气泡从瓶底上升,以及气泡由下到上体积的变化情况,在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在变化。清楚沸腾的整个过程,从而对沸腾的概念、沸点的意义获得深刻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需要人才。 1.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动脑学习,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导人新课时,特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例:在讲《升华和凝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过会冷却后又产生碘凝华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再以主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进入本课的探究教学。一起得出物理现象。教学有法,也无定法。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鼓励质疑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要把自己的认识或书本上的知识强加给学生,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应善于诱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质疑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念,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是向学生提供标准答案的权威。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会质疑,是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创造的开端,是学习活动的思维动力。 3.创设想象思维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火花。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引发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尽情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如在讲完摩擦力后,可以向学生提出,没有摩擦的世界将会什样?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积累,对摩擦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巩固。 四、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体验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交流为前提下的一种新型教学。实验即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离开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物理就会变得深不可测,抽象呆板。从而体会不到学物理是既有用又有趣的。 1.演示实验。因各班人数较多,在演示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来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与可信度,增强直观性。在演示过程中,仪器材料的摆放尽量高些,做到能使每位同学都能看清,能举在手中演示的尽量不摆放在讲台上。防止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或看不清而失去观察兴趣放弃学习机会。同时也应提示学生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不要只为热闹,一副旁观者模样。对于学生实验中常出现的失误也可通过故意演示失误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在用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水开后拿温度计出来读数会导致温度下降。 2.分组探究实验。以四五位同学为一小组。对探究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首先是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科学事实进行合理的猜想。例在压强教学中,为提出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积有关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压住图钉的两端亲身体验、思考。学生会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又自然会猜想出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接下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在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时,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设计。让他们从中得到一种科学探索的体验,感受探索的艰难。之后,组织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找出设计中最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此过程教师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可做适当的指导,针对慢一些的学生多一些指导和监督。对做得较好的小组要适当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最后根据各小组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小组之间互相分析论证、交流,评估。通过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总之,要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一切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而展开。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身体、知识、情感、道德、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㈥ 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物理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我认为多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与物理定律、规律结合,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验,老师给与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若能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必能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谈谈几种方法。
一、以实验激发兴趣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趣味性,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实验演示都非常的感兴趣,在教学中如果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的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或通过生动的文字叙述为学生创设诱人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善于联系学生身边生活实际,为学生学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师要巧妙的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实践证明: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爱物理,进而学好物理。

㈦ 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有哪些

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有哪些
一、创设趣味情景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实践中

首先,教师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告诉学生自由落体运动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

然后,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些趣味情景,加深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比如走在路上忽然落下的瓶子,伤心时眼泪的落下等等。

其次,教师可以拿出实验道具,给学生演示羽毛和硬币在真空和空气中下落的速度。通过实验发现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羽毛和硬币下落速度是一样的,随后开始探究自由落体所需要的条件。

最后,教师布置一些基础题让学生做练习,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高中物理
二、加深对公式理解
例如,在高中物理课堂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

首先,教师先给学生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让学生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特点,以及位移、速度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对概念了解后,教师根据加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然后,教师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V与S的关系,在黑板上列出它们的公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这两个公式中分别是根据什么物理量求的。通过学生观察后,教师给学生讲解时间在这两个公式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进行假设,如果题目中没有给出时间,那么S和V这两个物理量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求出。

其次,教师通过上面的叙述,将时间通过两个公式推到出来,让学生明白就算时间没有给出,也能求出要求的物理量。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到过程,加深学生对这些公式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物体题目中正确应用。

最后,在讲解完公式推导后,教师可以将所有公式罗列出来,提问学生每个公式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运用。教师再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理解,明白题目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所求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公式,快速将题目解答出来

㈧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联系实际,主要是联系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及现代科技。要在物理教学中努力渗透和体现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教育思想,让学生充分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让他们既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探索科学的兴趣与能力,又能清楚地认识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危害,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1]换句话说,要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学生感到物理对他们有用,懂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展现出物理世界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处延伸,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理性与科学思维,提高人文素质,使新一代的公民能够形成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类福利、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
物理学与自然现象密不可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现象,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充满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习物理,应该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习惯。如讲光的折射时解释“三日同辉”:2002年某日清晨,辽宁葫芦岛市上班的人们在东方的天空中发现“三个太阳”,一大二小,小太阳轮廓不很清晰,持续40分钟消失。实际这是太阳在大气中玩的“把戏”,是太阳通过折射的光线在人们眼中产生的虚像。学生对这些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知识很感兴趣,急欲要探求其中的奥妙,会很快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
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物理学能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服务。如讲静电可介绍雷雨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用有金属伞尖的伞,不用手机等防雷击的措施,尤其是说明太阳能热水器室外天线必须接地,因为它安装的高度大于该建筑物的最高避雷针,若不接地,一旦遭雷击,雷电流将通过热水器的管道、电源线、信号线直接进入用户室内。学生从中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另外,还可从一些古典诗词中引入或理解物理学一些概念,或利用物理知识欣赏中国古典诗词,这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已有教师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2]
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与工农业生产、军事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讲静电屏蔽和并联电阻时介绍坦克为什么不怕高压电网的两种原因;讲红外线时简介透视相机;讲能量守恒定律时介绍英国的发明家发明的步行鞋发电装置:将一种微型发电机安装在经过加工的普通鞋底中,当人们行走时,产生的机械能就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足以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充电。如此等等,学生对这些知识不仅感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介绍课外科技普及读物,介绍新型电池、室温超导体、光纤通信、激光、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成果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为未来发奋学习,鼓励他们“奇思异想”。如讲物态时可简介固体内存在“流动的液体”;讲人造卫星介绍“惠更斯”探测器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时发回的照片所展示的神秘河道,并介绍我国的 “神舟七号”飞船将进行太空行走、交互对接等实验;讲磁场时可介绍未来的地球磁场可能会反转,到时太阳粒子风暴将猛击地球大气层,对地球气候和人类命运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讲电磁波时可提到能烤焦敌人的微波武器,并介绍国外生物工程专家设想用“充电式”和“磁化式”将知识“拷贝”到大脑中去等等。
2.2多做实验和多开展课外活动
实验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游戏、科技小制作等等,要多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变为学生实验,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外活动小组有摄影小组、无线电小组、家电小组、航模小组等等。要用实验和活动不断构建学习物理的最佳情境,将其作为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主要途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形象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加深和拓宽所学物理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其独立钻研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2.1 演示
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自制教具、改造实验,并尽可能多地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为学生提供参与动手的好机会,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边讲、边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例如讲圆周运动、向心力时,把一个装有乒乓球的罐头瓶倒扣在讲台上,要求学生手拿倒置的瓶子且瓶口不能用任何东西挡住,连同瓶内的乒乓球一起运到教室后面去(提示学生抓住瓶子在桌面上做匀速绕圈运动,带动瓶内的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作旋转,然后移动瓶子)。学生踊跃演示,对向心力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2.2 实验
教学生经常做一些很能说明问题的小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磁场时教学生把吸力较强的磁铁放入水壶内烧水,一周左右壶内的水垢甚至热水瓶内的水垢就会自动脱落;讲完气态方程、克拉珀龙方程后,叫学生准备一只酒瓶、一只没有吹起来的气球、一个脸盆、热水、一根细线,然后把气球放进酒瓶里,要求不用嘴将气球吹起来(提示学生把气球的嘴子套在瓶口上,把瓶子放进热水盆即可)。这些小实验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去研究问题,获取活的物理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2.2.3 小游戏
通过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简单易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物理概念,这不仅对掌握物理知识非常有利,更重要的是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对知识的接纳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如讲完力的合成、平衡后,叫两个学生与一块砖“拔河”。即用短绳子把砖头系好,再把砖头系在一根两米长的粗绳子中点,一人拉住粗绳子一头,把粗绳子拉直扯平算学生获胜,但结果是砖头获胜。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两分力夹角越大,合力越小”的理解。
2.2.4科技小制作
对一些科技小制作,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亲自实践,并组织小制作展评,颁发奖品,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创造性能力。如讲完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后,可教他们做一个“喷气船”:先在空铁筒(或圆罐头盒)里面装一些水,注意水量不超过铁筒容量的三分之一;再把铁筒用一个盖或是别的东西堵死,不让里面的水流出来,然后再在盖上钻一个小眼,用铁丝把铁筒固定在金属小铁盒(扁罐头盒、金属肥皂盒均可)上;在铁筒下面放二三节蜡烛,点着蜡烛以后,铁筒里的水过一会儿就会烧开,把“喷气船”放进水里,当蒸汽从铁筒的小眼里喷出来时,就会推动小铁盒向另一个方向前进。通过这些小制作,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2.2.5摄影活动
给学生介绍一些光学成像原理和照相的基本技术,组织学生开展摄影活动,其兴趣会很高,拍出的照片质量也会不错。这样既掌握了相关理论,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学会了一项技能。
2.3以“疑”引趣。
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讲课要不断启发、点拨和诱导,激发他们为解开疑点而积极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参与,勤思苦练,凭智慧收集知识信息,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
2.3.1 课前提问
上课前可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教师从设置的情境中引出新问题并导入新课。情境的创设可多种多样,可以在复习已学知识中诱发新问题,或从司空见惯而又未被引起重视的物理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如讲磁场前问学生:为什么信鸽能从千里之外飞回自己的窝里?如讲动量前可问学生:传个排球给你,你敢接,一个速度很大的大铁球向你丢来,你为什么不敢接?创设情境要突出趣味性,别具一格的创意能一下扣住学生的心弦而进入角色;提出问题要注重启发性,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导出课题;情节设计还应符合科学性,既要使内容哲理准确,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去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节课的讲授不可能求全,在结束课前提问,有意留下余味,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可促使学生课后自己独立思考探索。如讲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适合这些定律。
2.3.2 课堂讨论
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动脑动口,质疑辨疑,教师捕捉反馈信息及时点拨,适时启发,循循善诱,把握讨论的热点,扫除认识过程的障碍。如讲动量守恒定律时问学生节日礼花在大爆炸瞬间为什么是球形?讲向心力时提问:生活中为什么很少见到凹桥,怎样过生锈的铁索桥(慢慢地走),怎样过不结实的石拱桥(快快地跑)?讲力的合成时问做引体向上为什么老师要求两臂与肩同宽?这样的问题个别平时上课注意力涣散的学生也很可能不甘示弱,不再坐冷板凳,会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使他们能发现自己学好物理的潜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也解决了疑难问题。

阅读全文

与如何构建趣味性高中物理课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