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高中学生如何组织物理实验课

高中学生如何组织物理实验课

发布时间:2022-07-02 07:28:58

Ⅰ 如何促进高中物理自助式实验的开展

一、案例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物理课程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其中的实验教学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本案例的研究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体现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其中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新课改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贯彻学以致用、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突出个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物理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物理学观点,初步掌握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之一——实验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过程的总结及认识
1.建议增加演示实验,优化实验过程
要持久地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光靠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身边现有器材甚至是很不起眼的器材,结合特定的物理情境(如新课引入、巩固概念规律、评讲习题等),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有一些内容或实验只作为“做一做”或课外实验来处理,实际上,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仪器和方法的改进来优化为演示实验。
比如在“超重和失重”一节中,课后的“做一做”就可以改进为演示实验。找一个用过的易拉罐、金属罐头盒或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移开手指,水就从洞中射出来。如果放开手,让罐子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水将不再从洞中射出。
对于演示超重失重现象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
(1)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出水孔(开得小一点),在罐中水位较低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不从小孔流出。若使罐子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水就会从孔中喷出,由此可以说明超重现象。
(2)用透明的塑料可乐瓶,里面装入大半瓶水,盖上瓶塞,由于重力的作用,空气在水面的上方,水面是平的。将塑料瓶向上抛出,可以看到,瓶中的空气在水中形成了一个或几个大小不同的空气泡,呈球形。
(3)在悬挂的木板上放一块砖,在砖和木板之间放一条纸带。静止时抽动纸带,由于有比较大的压力而使纸带断裂。如果剪断吊砖的悬挂线,而使砖块和木板自由下落(下方放置减撞垫),则抓住纸带的手可以不费力地把纸带完好地抽出。
教材的有些章节对于公式或定律的导出几乎是灌输式的,在这种地方,我们完全有必要加入一些形象而又简单的演示实验来说明定律或公式得出的原因或用以说明验证。
2.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去做、去观察、去想、去感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使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能充分展现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1)将部分规律课由老师演示探究过程改为学生分组探究体验
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规律有很多,比如“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单摆的等时性”、“胡克定律”、“电阻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等等。对于这些规律课,由于以前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及“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观念的影响,物理教师大多的处理方法是采用“老师讲解或演示探究过程或方法,学生听、记”的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改革:请三位学生(二男一女)到讲台上演示探究某个规律的全过程,并将实验所得数据全都记录在黑板上。目的是想体现学生主体探究地位。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模式还是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效率太低。对于演示的同学来讲,真正是得到了主人翁式的探索体验,但是对占更多数的讲台底下的同学,效率则是很低的。从整体来讲,这种模式收到的效果仍然不理想。为此我们尝试采取了学生分组探究的模式进行尝试,做到没有观众,人人动手参与。实践证明,这种“全员参与”的方式是成功的,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和老师达到了“双赢”。
(2)将部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从而自己去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加强实验基本功的训练。对学生来说,按照思维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的就是学生的创造体验。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
(3)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新课改教材中把很多以前属于验证性、测量性的实验改成了探究性实验,例如以前“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内容、步骤详细而周密地安排好,甚至连结论也预先说给学生听,学生只得依葫芦画瓢地被动实验。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失去对实验的“神秘”和探索欲望。如果教师能选取一些灵活性、变通性大的问题,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发散思维的三个维度),从而激活创造思维。
教材中的“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等验证性实验都可以采用此法进行分组探究。
3.变学生实验为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从实验前的设计,实验中的操作和观测,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分析等,都是实验能力的表现。
在抓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同时,努力开拓实验教学的新构想,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思路,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设计物理实验不仅需要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物理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学生:(1)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和实验条件;(3)设计独特的实验构思;(4)独立或协同进行实验操作;(5)独立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因而利用设计性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及正确对待实验的态度。
在实验教与学过程中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式培养,这样就会通过老师的“变教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从而使实验教学深入到“以诱达思”的境界。
例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这个实验中,除了书上介绍的这种方法,学生还设计了几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如1.用平衡法测“g”,分别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质量m 和重力G,则有G=mg。2.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测“g”,方法一:用落体法,将钢球从某一高度h处自由下落,用秒表计时为t,则有g=■;方法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放置,让重锤带动纸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自然点,测出相邻的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s3,sm则有g=■。3.用气垫导轨测“g”,调节好气垫导轨的倾角,使得滑块m沿导轨运动时满足mgsinθ=ma①,用计时器测得滑块在导轨上从静止开始移动S距离的时间t.s=■at■②,由①②式联立可得: g=■。 4.用平抛运动规律测“g”,用闪光照相机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全过程进行拍照,当闪光的快慢为每秒30次时,由于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 △y为连续相等时间T=■s内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差,若算得物、像比例为 时,则有g=■。5.用滴水法测“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调整盘子的高度,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在盘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盘子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盘子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4……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按钮,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则有 g=■。6.用圆周运动测“g”,取一根细线穿过光滑的细直管,细线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砝码,另一端连接在一固定的测力计上,手握细直管转动砝码,使它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停止转动细直管,砝码可继续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如图1所示此时观察测力计,得到当砝码运动到圆周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两位置时读数分别为F1和F2,则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u■=■mu■■■+mg·2R {1} 最低点时:F1-mg=m■ {2}
最高点时:F2+mg=m■ {3} 由{1}{2}{3}可得:g=■
7.用连接体测“g”,利用图2所示的装置,已知砝码P和Q的质量都为M,小砝码的质量为m,把小砝码放在P上系统平衡被打破,设P和小砝码下降的加速度大小为 ,Q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也为 ,测出时间T内砝码P通过的距离S,则有
□ (M+m)g-T=(M+m)a {1}T-Mg=Ma {2}s=■at■ {3}
联立①②③可得:g=■
4.正确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也正逐步融入物理课堂教学。勿庸置疑,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增强了物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于受物理实验条件的限制,某些物理实验在中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学生不能获得完整的感性材料,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从而影响物理知识的学习。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现列举几种情况加以说明:
(1)拓展和超越物理时空
在现代物理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高难技术和有危险性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不适于或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演示。例如a粒子散射实验、高能加速器、核裂变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完整、安全地呈现在屏幕上,从而起到拓展和超越物理时空的作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对物体适度地缩小或放大
例如行星之大、离我们之遥远,是不可能搬迁到实验室的;像电子等微观粒子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但是,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模拟出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情况,从而比较生动地讲述万有引力定律。同样,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出电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通过对物体适度地缩小或放大,模拟宏观天体、微观粒子的运动,增强学生对这些素材的感观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3)使抽象的问题或物理过程形象化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用难懂的语言讲述一些人眼看不见的、抽象的物理规律时,若借助计算机动画模拟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如探究楞次定律时,先动手做实验,接着结合FLASH动画技术分析讨论实验现象;用FLASH动画技术分析电磁振荡过程中极板上电荷量Q、电路中振荡电流 I、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由此可见,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物理教学,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实验现象,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变成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能把物理现象、规律生动地、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完整、形象、清晰地感知物理现象,给学生的思维过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不例外。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物理实验教学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人滥用教学课件,轻视动手做实验,追求动画模拟实验的完美、奢华、大容量,轻视实际实验的真实、简洁;如学习《弹力》一节时,用精美的课件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而不去做真实的实验,学生就会对课件中取得的“实验结论”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
还可充分利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捕捉与物理课堂教学相关的动态、静态素材。做到平时多留心、多方位、多渠道地搜集。
综上所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正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关系;正确处理计算机软件的形象效果与科学性、真实性的关系;正确处理计算机模拟实验与实物实验的关系。因此,在设计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媒体和教学素材,做到适时、适量、协调、兼容、互补,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最大化。

Ⅱ 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这样的:获得新知识,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学习知识也就比较容易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质疑、释疑,在心理上、思想上融入知识,直至达到融会贯通。检查所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真正掌握要看能否利用新的知识去解释新的现象,解决实际的问题。也就是布鲁纳主张的“重视学习过程,重视知识的提取应用”。
2.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有: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构建知识是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不单是个人的认识,要和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对理论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已有的经验至关重要,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人的看法。
二、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1.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这个原则是在高中物理教学和学习中,分析教学内容,选择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能够看得到的生产实践实例进行探究式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进而达到真正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2.强调教学探究性的原则
探究式教学是从问题开始,并将问题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教师要在探究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把探究过程梳理清楚,达到有条不紊;二是在探究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3.过程性原则
探究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要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科学研究的品质。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1.提出问题阶段
这是探究教学的第一部,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焦点,提炼确定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探究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究方法。之后组织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2. 探究讨论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首先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教师对学生整理信息的过程上给予指导,学生通过问题的研究分析去解决问题,再到知识建构。
3.整理加工阶段
学生对上一阶段经过推理已经形成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接起来,将探究所得纳入到旧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4.反思总结阶段
这是探究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包括探究小组内的自我反思和小组间的交流、共同反思。
四、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探究学习有以下经验和体会:
1、课前充分准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反馈问题。避免学生不预习或只是简单地看看书,最好为其编写“学案”,告诉学生重点、难点,并在学案上设计相关的问题(少而精,要让学生有兴趣,切忌搞成习题集),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思考,发现疑点。动员学生勤于把发现的问题和别人讨论,在争论中解决问题,提高思辩能力,同时动员学生善于利用工具书、网络媒体等辅助手段去解决问题(学会搜集信息,与人的终身学习休戚相关)。实在解决不掉的(包括学生课前自学时发现的其它任何问题),组织学生把问题反馈上来。这样一方面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另一方面可感染学生养成课外搜集、阅读这方面材料的好习惯,广探大千世界,拓宽视野,对将来的工作、学习大有裨益,对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课堂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析疑、释疑、质疑、拓疑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课堂实施过程包括以下阶段: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探究讨论;整理加工;反思总结。
首先,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出“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自由、平等的氛围。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做到:公开地鼓励学生,
承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才能营造一个充满科学研究氛围的物理课堂。
其次,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实验是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可以课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规律,在课前和课堂的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改进设计方案;学生实验操作时,要给学生操作的时间,给学生析疑的时间,给学生质疑的时间,给学生释疑的时间。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最后,在探究学习的课堂中还应注意课上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内容还有哪些存在疑问,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释疑。教师也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鼓励学生通过其它途径解决同一问题。学生往往能找出其它的方法,甚至是非常好的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整体化、系统化,最终达到实用化,而不是一知半解、局部片面。
3、探究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建议
(1)认为探究学习就是要学生自主建构,完全抛弃以往的接受学习。教师要在组织探究活动中有机地吸收接受学习的方式,使两种方式有机相结合。
(2)认为探究学习就是科学研究,只适合于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探究学习所涉及的知识包括科学、艺术与道德,要通过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不论是科学学科,还是人文学科均可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探究教学。
(3)探究学习的泛化,无论什么教学内容、无论什么问题都进行“探究”,探究学习已不是真正的探究了。教师要有的放矢,针对教材合理、恰当地设计探究活动。

Ⅲ 如何上好高中物理实验课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和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对大量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和综合后总结出来的。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一名物理实验教师,多年来的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呢? 第一步是要认识到高中物理实验的作用。 首先是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教学过程虽然是以间接知识为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但是仍然需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这样一个认识规律。物理实验能够为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实践机会。马克思说过“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查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由于物理实验的“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特点,使物理学家能很好地发现和认识规律;同样,物理实验也能在课堂上创造合适的物理环境,使学生以最有效的方式掌握物理知识。 其次,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发展学生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近代科学的发展进程表明,实验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实验所显示的现象,就很难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自己去探索和验证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形成能力。实验能力是区别于一般实验技能技巧的更高层次的概念,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它主要是指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制订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仪器,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分析整理实验结果,得出必要结论的能力。实际上,学生实验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综合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能力得以产生的源泉。我们应该从实践与思维,动手与动脑的相互关系来认识学生实验的作用。再其次,学生实验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物理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物理学的研究过程,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求物理规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比如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探索性实验),验证物理规律的方法(验证性实验),理想化实验的方法等 最后,学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对物理科学的兴趣。通过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树立尊重客观实际,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可以形成按照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程序,按照实验要求做实验的良好的实验习惯。

Ⅳ 如何组织好一堂高效的物理探究实验课

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的物理实验课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 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和总 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能 力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物理 演示实验 实验过程 动手能力合作探究 能力 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 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因此,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 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多年的 教学实践,现就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的物理实验课谈几点经 验。 一、务必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些教师,误认为实验课好上,学生们喜欢上实验室, 积极性高,因而不认真备课,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备实验课。 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就匆忙上实验课。其实,真正上好实 验课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上实验课也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 之外,最重要的,教师还应该做好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 具有形象真实、 生动有趣的特点, 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 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 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 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 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 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 很不理想。提前预做实验,这样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做 到心中有数、万无一失,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优化改进演示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1)增加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使之富有 较强的吸引力。例如,演示“惯性”时,不用钢珠或小石块, 而改用易碎的鸡蛋,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 (2)利用挂图或模型使演示更清晰明了、更贴近生活。 挂图的优点在于形象、生动,显示微观变化或宏观和瞬间景 象;而利用模型可等比例放大或缩小,使演示更贴近生活实 际。如利用眼睛的模型讲解眼睛的结构。 (3)采用电教手段,增加实验的可见度。 2.规范操作提高演示实验的课堂效率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 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 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 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 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 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 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 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 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二、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以往“实验——结论”的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着致命的 弊端,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束缚了学生的 手脚,使学生失去创造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新的物理课改 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 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凸透镜”的实验教学时, 有学生就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一块不透明的薄 木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还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像 吗?这个像与未遮挡时的像有没有区别?这时教师鼓励学 生们亲自动手,合作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 验证,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 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 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要适时地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究与合作学习。这样的实验 课才是动起来的课堂。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果 在实验课上,应抽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 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 己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 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 例如,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等 4 个实验,都用到打 点计时器,而它的故障率最高。这就要讲清它的基本原理, 以及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 这样引导,学生反映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 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老师也解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乱,有了指 导学生的主动权。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 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 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 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 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教师成功的演示实验以及实验过程的导演角色为课堂 的高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小组实验形式的开展又积极 有效地挖掘了学生们的合作探究及创新精神的潜能,从而创 造出一堂高效的的物理实验课。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动手能力、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思维、 勤于专研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 力。

Ⅳ 如何善于组织实施物理课堂实验

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实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点入手。
一、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至关重要,只有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八年级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不理解,不喜欢,觉得难,没有兴趣,不好学。这时,教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动之以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要建立好师生关系,以真情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愿意跟老师交心,乐意听老师讲课。从而对老师教的学科感兴趣。
2.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通过做些新奇、趣味性强的实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又沸腾,会跳舞的小人、打蛋入杯、沸水游鱼等实验。学生对此感到新奇而有趣,且与他们日常经验或想象不一样。因此,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就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学习。
3.创设兴趣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抽象的事物难以产生兴趣,反而对直观的,带有刺激性的问题容易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道具、彩色图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能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先在讲台上竖立一面大镜子,请一些学生上前来照镜子,做些动作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解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就会带着激情进入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要求,而且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物理实验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而具体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善于观察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和系统地进行观察,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如下几点培养。
1.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观察。一定的知识经验是提高观察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现在学生生活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身边几乎全是物理,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体验,就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汽车刹车时人要向前冲,夏天,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矿泉水瓶放一会就冒汗。在教相关内容时,我都会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学习时就容易悟懂。因此学生就乐于观察,这将有助于增强观察的广度和深度,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2.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运用视、听、触等各种感官感知方式进行协同活动。如在探究音调和频率关系实验中,我让学生自己将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另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让学生用耳朵听它拨动发出的声音,又用眼睛注意钢尺拨动快慢。通过眼、耳、手、脑的配合感知几次实验现象的区别,最后才能淸楚的认识到音调和频率关系。
3.归纳观察法。通过分别观察个别现象得出结论后,再归纳出一般规律。如欧姆定律就是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的。
4.比较观察法。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和现象之间总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因此,总有可比之处。在教学过程,要注意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分析比较,并善于在相同事物和现象中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如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让学生比较像的虚实、像的大小、像的正倒是在物距与焦距之间有什么关系时才出现各种情况。从而分淸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顺序法。我们观察事物有一定的顺序,如果没有顺序,就会造成顾此失彼,观察不够全面,不得要领。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合理顺序。例在对水沸腾进行观察时,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判知水温的变化,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观察到有气泡从瓶底上升,以及气泡由下到上体积的变化情况,在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在变化。清楚沸腾的整个过程,从而对沸腾的概念、沸点的意义获得深刻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需要人才。
1.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动脑学习,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导人新课时,特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例:在讲《升华和凝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过会冷却后又产生碘凝华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再以主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进入本课的探究教学。一起得出物理现象。教学有法,也无定法。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鼓励质疑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要把自己的认识或书本上的知识强加给学生,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应善于诱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质疑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念,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是向学生提供标准答案的权威。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会质疑,是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创造的开端,是学习活动的思维动力。
3.创设想象思维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火花。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引发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尽情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如在讲完摩擦力后,可以向学生提出,没有摩擦的世界将会什样?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积累,对摩擦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巩固。
四、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体验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交流为前提下的一种新型教学。实验即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离开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物理就会变得深不可测,抽象呆板。从而体会不到学物理是既有用又有趣的。
1.演示实验。因各班人数较多,在演示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来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与可信度,增强直观性。在演示过程中,仪器材料的摆放尽量高些,做到能使每位同学都能看清,能举在手中演示的尽量不摆放在讲台上。防止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或看不清而失去观察兴趣放弃学习机会。同时也应提示学生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不要只为热闹,一副旁观者模样。对于学生实验中常出现的失误也可通过故意演示失误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在用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水开后拿温度计出来读数会导致温度下降。
2.分组探究实验。以四五位同学为一小组。对探究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首先是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科学事实进行合理的猜想。例在压强教学中,为提出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积有关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压住图钉的两端亲身体验、思考。学生会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又自然会猜想出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接下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在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时,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设计。让他们从中得到一种科学探索的体验,感受探索的艰难。之后,组织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找出设计中最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此过程教师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可做适当的指导,针对慢一些的学生多一些指导和监督。对做得较好的小组要适当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最后根据各小组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小组之间互相分析论证、交流,评估。通过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总之,要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一切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而展开。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身体、知识、情感、道德、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Ⅵ 如何开展有效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有效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有效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物理问题的理解,提高物理素养。下面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乐趣中进行实验
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硬性地完成给定的实验任务,不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虽然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了实验任务,但是在实验中的收获却不大,这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格外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乐趣中进行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验课的效率才能提高。比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这个实验,教师不妨将单摆装置拿到课堂上,现场展示其摆动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针对单摆可能具有的作用,自由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单摆是否可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呢?最后结合所学理论给出正确回答。由此自然引出了实验方案设计的问题,使实验教学顺势展开。这里,通过实验前的观察和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进行实验
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实验过程中很少进行思考,达不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的,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验实施等环节中来,通过实验深度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比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个实验,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后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可能的实验方法,随后介绍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完成实验设计,对学生设计的方案给出评价和修正之后,组织学生主动完成实验探究。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既学习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实验教学效率得到显着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规范中进行实验
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讲解、板书和亲自演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但是讲解和板书形式比较枯燥,亲自演示也往往缺乏必要的规范性,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实验课效率低下,甚至实验过程不规范,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要领,让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在规范的实验中体会物理的严谨美、理性美。比如:“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是如何连接的,滑动变阻器是如何移动的,采集到的数据是如何处理的,如何通过图像得出实验结论。通过演示,学生不仅可以高效地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还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完善自己的实验过程。
四、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实验
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独立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在独立学习中学生容易限制自己的思维,遇到问题可能也无法及时解决,容易导致实验课堂效率低下,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实验,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汲取其他同学的优点,完善自己的思维,能更高效地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课堂学习效率。比如:“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这个实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学生都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完成。

Ⅶ 如何运用物理实验进行有效的探究性教学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有效运用实验研究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是许多物理教师共同想要探究的。如何将物理理论穿插在物理实验中,如何将物理理论与实验课联合起来,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实验课现状的分析,研究了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指出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起到的现实性意义。
1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要注重培养科学精神
由科学性质决定且在整个科学活动之中贯穿的基本的思想状态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科学精神,他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探索创新精神、求实证明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精神。在具体的高中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对实验数据的收集记录,明白实验数据对整个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对多次实验数据的分析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论证,不要把实验结果带到实验过程中从而影响对数据的记录描述等,这就需要探索创新精神。在进行了对数据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进行推理证明,一旦没有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也就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因此,需要学生的求实证明精神。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哪些存在而没有解决的矛盾,从吸取经验教训,对物理探究方案进行改进。如果假设的物理实验结果与实际实验研究结果不相符,这就需要高中学生的分析精神以及怀疑精神,可以是对实验教材的怀疑,也可以是对实验方案的正确性的怀疑。因此,科学精神在高中物理学实验课程中非常重要。高中新课标下的物理实验课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这与传统实验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实验的实验结果是未知的,这种实验结果的未知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到过程再到结果来进行实验,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实验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创新精神。
2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要提倡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为什么提到合作与交流?高中物理实验不是学生独自一人就可以完成的实验,这个实验需要很多同学的参与。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分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共同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最后通过整个小组的分析讨论来得出实验结论。毕竟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且一个人的注意力也是有局限的,因此,交流就非常有必要。合作与交流在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很多世界闻名的大科学都是通过别人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启发,从而在特定的领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比如法拉第通过奥斯特发现的磁效应用得到了启发,开始对由磁产生电进行研究,从而发现了着名的电磁感应定律。通过交流合作不仅能帮助自己快速理解实验结论还能弥补自己实验研究中的不足,比如戴维逊曾将发现的电子被散射后出现的衍射干涉现象认为是镍靶中出现了晶体的原因,但当他知道德布罗意的波理论后,才恍然大悟,明白这个可能与电子的波动性有关。因此,在高中学生的物理试验中,合作和交流非常重要。毕竟每个学生由于其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以及观察问题的思维角度的不相同等,对同样一件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时候,物理教师一定提倡他们将自己的不同看法表达出来,经过大家的讨论,指出实验中的错误或者逻辑上的错误,取长补短,达成一致结论。
3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要做到开放、灵活
要想让学生更好的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来理解物理学理论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多动手做实验,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记录并且观察得出结论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力。那么仅仅通过课上的物理实验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毕竟物理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够满足每位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要求。因此,要开放实验室,要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实验研究,将实验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鼓励高中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研究,这样做还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接触认识了解等。当然,笔者这里指的开放性不仅仅指的是实验室的开放性,还指的是实验研究内容的开放性。高中物理新课标对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没有进行严格要求,甚至一些探究性活动的结论都不是唯一的。研究内容的开放性就使得高中学生对实验的研究方法的灵活性选择上得到了可能。教师可以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可能合理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并对隐含在实验中的原理进行深入理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可以是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是未知的研究,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探索,动脑思考,从而爱上物理这门课程。
结语
物理实验课程是对物理理论课程进行理解的基础,在高中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课程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有效引导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以及观察、思考、总结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多进行有效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要倡导学生对实验结论提出不同的看法,为再次实验研究做准备。在实验中,教师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及早备案,以便做好引导工作。

Ⅷ 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物理实验课

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具有独立研究探索的能力。高中学生的这种
从走向讲台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怎么教物理?也问过许多学生学习物理的感受。他们大多认为物理实验ffJ有趣,但物理太难学!我当这是求学者的呐喊,这呐喊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变革势在必行,而物理教学的改革当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 [重新认识实验]——论实验教

众所周知,物理、化学、生物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 学。因此,实验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 、浓吻~„沪„而,由于十年浩劫,实验设备遭到严重破坏,仅器不足,药品奇缺,加以不少实验员和青年教师不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致使各科实验在不少学校中处于停顿或半 】: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实验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把探究性教学应用于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查阅参考资料,进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并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探索,形成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掌握知识,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全面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 精神。 本实验选择三个实验班90人均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 分别对三个班作成绩分组和性别分组,与采用常规实验教学方法的对照班30 人进行物理成绩、综合实验能力的自评、教师评价和实验兴趣的比较及四个 班的两两比较。 结果显示:①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能显着提高物理成绩;②成绩分组对 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实验综合能力及物理实验兴趣无显着影响;而性别分组 对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实验综合能力及物理实验兴趣影响显着;③探究性实 验教学方法能显着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④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显着提 高了学生物理实验的综合能力(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⑤探究性实验教学方 法对男生的效果更好。
孔九生
【摘要】: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由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其突破口应该放在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研究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入手,依据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着重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归类分析,并给出各种实验课教学方法的具体设计案例。本文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概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选择性原则、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常用方法的探究、各类中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案例、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五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其中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常用方法的探究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这里结合了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托里拆里实验是用水银做的,有的同学就会问用水来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呢?这个实验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演示的,我们可以通过人教版所配制的录像演示科研人员所做的实验,通过观察比三层楼还要高的水柱,极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再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雾、雾淞、霜、雪、冰雹、云、雨、露珠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所以我们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片子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教授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FLASH制作相应的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课件的展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利用多媒体学生通过观察、视听及人机交互,不但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愉悦的感受。动画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于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欢悦的气氛中学习,接收知识快,课堂效率高。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可以模拟微观世界、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等,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捷,创建直观性和动态性情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这一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也是问题解决十分关键的一步, 在策略上首先是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 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若学生的注意偏离了目标, 教师可给予简单的提醒, 但这种提醒仅仅学会进行理性分析, 提出符合逻辑的猜想与假设. 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根据实验所得到的纸带上的点的间距变化,肯定它是加速直线运动,这种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在对学生的猜想结果进行点评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加速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时快时慢和均匀加速四种情形和从物体只受重力及这个力是不变的角度去思考推断。 2.3 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这一过程中, 学生主要是进行心智技能的学习, 即灵活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在策略上, 教师应以参与探究者的身份, 参与到活动中去, 对个别重要条件可以言语提醒, 但不要急于去干涉学生的活动。教师应巡视并与各小组进行交流, 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 不时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必要时, 可通过讲评, 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2.4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这一过程是完成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是探究教学中的难点.在策略上,首先,要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间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 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 通过交流, 发

现彼此间的差异, 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 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其次, 要提醒学生注意到彼此间的不一致, 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 哪一种结论更正确? 通过反思探究过程, 反思推断的依据,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然后达成共识, 并把结论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出来。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进行实验模拟, 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知实验现象,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有助于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通过这样, 学生就会逐步学习分析数据的策略, 得出结论的技能和进行小组合作的态度和方法。 3 关于探究式教学特征的问题和策略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
3.1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围绕问题解决展开,以验证猜想与假设为目标
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主线.教师要考虑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触景生疑,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情感是前提和基础.策略上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空间,使

学生们在课堂上敢想,敢问,敢发表自己的见解。验证假设过程是学生心智技能得到发展和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的关键所在,可锻炼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策略上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解决各种技术上的问题,避免学生盲目的活动,使活动紧紧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 3.2 开放性和指导性有机结合
探究式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 学生会益处怎样的问题, 会有怎样的观点, 经常会是意料之外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但在探究过程中, 如何提出问题, 如何建立假设, 如何验证假设等,学生不是生而知之的, 它只能依赖于教师的诱导, 逐步习得和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策略上要坚持开放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诱导, 即所谓变教为诱, 以诱达思, 促进发展” , 才能使探究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3.3 学生自主参与是主要形式
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它是通过“思考”, “活动”来学习的。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如观察,实验,讨论与交流阅读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这种通过多样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

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策略上教师可将探究的内容问题化以系列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探究的内容问题化,以系列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探究的问题体系,熟悉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做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考虑通过怎样的问题讨论来纠错。
3.4 合作与交流是主要过程
在探究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实验,讨论,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是基于已有的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知识背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谈论和交流探究成果的时候,策略上关注每个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方案和探究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感到他的思想和劳动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鼓励大胆质疑。 4 关于探究式教学时间的问题和策略
探究式教学,其探究过程是开放性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表明,这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最容易导致课堂结构的分散和课堂教

学进度的滞后。要对学生的探究知识准备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学生在每一步骤中可能做出的反应要尽可能估计到,对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预想和心理准备;要对变量进行控制, 过少则达不到探究的目的,过多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造成探究活动的推迟。 对探究活动所需的学习材料, 实验器材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争取以最明了,最简练的语言或方式来使学生对问题情境和 要求有清晰的理解,使探究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节奏进行下去;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醒和引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一个探究转入到另一个探究步骤中去。 其次, 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专注时间;对探究问题情境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使问题含有与学生原有知识的矛盾,引发探究兴趣和内在动力;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气氛。教师以一个探究者的身份与学生合作,会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民主气氛。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最好让学生能够轮流主持, 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为探究负责,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更加积极更加专注地参加到探究活动中去;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阶段性观察,对学生的探究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反馈。对探究活动能力低的学生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对注意力脱离探究活动的学生予以提醒,使其注意力回到探究活动上来

Ⅸ 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探究课的教学

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探究课的教学

物理实验,无论是中考实验操作和卷面实验题(各13分)对这一部分的体现,还是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等能力的要求,都使 “物理实验”的教学显得极为重要。新课改主要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科学探究去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把握好新课程理念: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情景性教学等等,从而在实验教学中呈现一个“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来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定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实验探究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从中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为此,我认为物理实验探究课的教学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实验的趣味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物理实验充具的趣味性、刺激性是其他课型所不能比拟的,也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孩子们天生好奇、好动。新奇的、刺激的物理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探究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每次实验课下来,很多学生还意犹未尽,纷纷要求我让他们再操作一下,我会按惯例在办公室闲置的两张办公桌上放一套实验器材,以便让他们在课间或午休时进来实验。
(二)开放实验的多元化。
实验研究的方式是多样的,由于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不同学生完成同样过程任务。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1)实验器材选择的多样化。在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时应注意使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可选择性和多样化,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品与实验器材结合,设计物理实验。不要让学生固守一种实验模式,让他们有思维和创新的空间。比如,在“求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实验中,我就准备了不规则铝块、木块、大头针、铁块、细线等,让学生自愿选择实验对象及相应方法(课本范例中的常规方法、针压法、助沉法等)
(2)实验探究方法的多样化。一个物理量的变化,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常常与多个因素有关系,因此,控制变量法是物理研究最常用方法之一。但由于物理实验的丰富性和延展性等等使得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实验需要不同的探究方法或探究方法并不单一。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应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积累经验。中学物理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运用最多的是以下几种:①控制变量法;②转换法;③类比法;④理想模型法;⑤归纳法等
(3)获取实验信息的多样化。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多样的。观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与组内成员交流,倾听其他小组的意见,与教师交流等等。
(三) 交还实验的主动权。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应变以往的“口述式”、“板书绘图式”、“单纯表演式”、“忽悠式”等等方式为学生自主参与的探究性实验。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动手、思考、提问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无法放手的学困生,可以把他们同优生编在一组,以优带差。随时指导合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间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
(四)落实实验的主与次。
物理实验虽有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之分,但我认为分组实验是主,演示实验为次。只有把分组实验提到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要求,也才能谈得上是把“实验的主动权给了学生”。
往往越新奇的实验,学生越想亲自尝试,由于演示实验学生无法直接参与,使实验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所以,要尽量让学生在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观察测量、取得数据、分析总结实验过程。 实验前,首先要让学生搞清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以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手忙脚乱、糊里糊涂,甚至得不到正确结果。实验中要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主要数据,填好实验报告单。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太多的“旁观者”, 在实验器材允许的情况下,每组人数尽可能少些;或者不能同时进行的实验可采用分工负责,轮流进行等方法,尽量要求学生都能参与操作。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固然,分组实验是主体,但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和示范,并启迪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教学活动。对于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然而,有不少物理教师对演示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课堂内容多、时间紧,没有实验器材或器材不全,嫌麻烦等为借口,在课堂上以讲实验、画过程来代替做实验,这种做法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那么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呢?我认为:首先,要目的明确,实验需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其次,要作好充分准备,最好事先在下面做一次,以免课堂演示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或实验的失败,力求一次、顺利完成。比如,我讲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一节时,按常规为学生准备的器材有凸透镜、白纸(证明凸透镜在太阳光下会聚形成的亮斑能使纸片燃烧起来)。当我带领学生在教室阳台做实验时,由于当天阳光不是很强,十多分钟后仍不见白纸片燃起来,由于时间原因,只好放弃。可是课间时,我却听到办公室阳台上传来一群欢呼,走出门口,我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三(四)班的几个学生居然让纸片在凸透镜的亮斑下燃烧起来了。不同的是,他们用墨汁把白纸片涂黑了。(黑色比白色更容易吸热,作为教师,我当然知道,但在这个实验中我却没有从这方面去考虑,更不要说器材的准备了。)最后,还要注意实验现象的能见度,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如若不行,可以采取辅助手段帮助实现。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使我们教师有义务做好实验探究课的教学,在去年省督导评估大量实验器材配备的契机下,我们又何来实验器材匮乏之借口,面对学生对探究真理的渴求,我们更有责任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海洋遨游。虽然,我只是一个刚接触中学物理不到两年的教师,但我已深感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极大意义,我有信心:我将热情不退、初衷不改,在教学中把物理实验探究课上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探究过程,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准备必要条件,让他们终生受用,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Ⅹ 如何组织实验课教学

如何组织实验课教学。首先要把孩子们组织到实验室里去做实验。孩子们是非常喜欢实验课的首先告诉孩子们。什么样的东西是可以去碰的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有腐蚀性或者有伤害性的。千万不能去动。这些孩子们。是会懂的。所以在实验课教学孩子们印象是最深刻的理解力也是醉强的

阅读全文

与高中学生如何组织物理实验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