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高二第一节历史课如何上

高二第一节历史课如何上

发布时间:2023-08-28 00:46:08

Ⅰ 怎样上好一节历史课

怎样上好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第一、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 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 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 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谨蠢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 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 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

第二,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 在实践中,我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 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 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

第三、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轮凯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 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祥桐陪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 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 、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 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 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张立新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课。因为,小学没有开设这门课,这或许会给他们带来一点新鲜感。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副科。什么是副科?就是与所谓主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比,不是那么重要的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学生自然就会认为不必要那么认真学了。这种陈旧思想,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新鲜感,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不少的困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级的第一节历史课,是七年级历史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七年级学生不像高年级的学生,接触过这个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个新科目,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教师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学生把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继续保持下去,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节导言课为例,谈谈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在第一节历史课上,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在向学生充分“推销”自己后,直接就跟学生说:“这是我们的第一节历史课,我们不学习书上的新内容。”学生觉得很奇怪:“不学习书上的内容,是让我们自习吗?”我说:“这节课我们聊天,我们就聊‘历史’这两个字?”学生说:“老师,你不是在骗我们吧,‘历史’这两个字能聊一节课?”学生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我说:“不信?我们看着吧。我们聊‘历史’这两个字,不得不说‘WWW’。”学生哄笑:“老师,你不是教我们上网吧,什么‘WWW’,我们上网早就会用了……”我说:“此‘WWW’,非彼‘WWW’……”学生马上被我风趣的语言给吸引住了。“那么,什么是‘WWW’呢?”

什么是历史(What)?这是第一个“W”。学生恍然大悟:“哦,这就是老师说的第一个W”。接着,我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学生一开始面面相觑,后来便有几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回答,有的讲“历史就是过去是事情”,有的讲“历史就是以前”,还有的讲“历史就是古代发生的事情”,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为什么开始不敢说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有时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了,对吧?其实历史这概念很简单:几千几万年前的事叫历史,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事叫历史,你们的昨天,对今天来说,也成为了一个历史……记住: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啦!”。这样学生明白了,原来过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称为是历史,自己也是历史中的一个人。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被激发出来了。

为什么要学历史(Why)?这是第二个“W”。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讨论。有了第一个问题讨论的经验,此时,课堂气氛有所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始被激活,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增长知识,有的说可以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有的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在听取了学生的发言之后,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同样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老师的观点吗?”学生大声说:“想!”为什么要学历史?我给学生总结了两个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学生说:“老师,这也是个理由,太简单了吧?”我说:“我刚才不是跟你们强调了吗,我们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果不用考试,我们课堂还要学这门课吗?这个不算理由吗?”学生哄笑,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我说:“现在的中考,历史是一个必考的科目。以后上了高中以后,选文科的同学,历史也是一个必考的科目”。

接着,我简单地向学生传达了这些年来的中考、高考方案,强调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经我这么讲解,学生才开始明白:原来,历史并不是他们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
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在历史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上好一堂历史课,首先要把握好历史教材的深度,更要把握好调动学生的广度;其次要把握好课堂训练的密度;最后,要把握好教学艺术的力度。

一、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

要挖掘好教材的深度,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编者意图。弄清知识体系和教材结构,熟悉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其次掌握学生情况,有的放矢。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教材撑握的深度应有分寸。否则是对牛弹琴。显然这里所说的挖掘教材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关键是不要做夹生饭。应做到深浅适宜恰到好处,让学生感到津津有味,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

二、要把握好调动学生的广度

抓好调动学生的广度是区别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应试教育只注意调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落实好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氛的好坏关键要看调动学生的广度,要使每个学生都处在积极的学习之中。从目前情况看,课堂上满堂灌,唱独角戏的现象不多了。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许多教师仍觉束手无策,在课堂上仍看几个尖子。教师提问,学生发言的,老是那么几个人,对大多数学生从不过问。学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师生活动脱节。有些学生即使想主动学习,也因教学目标过高和方法不对胃口,只是腾云驾雾,一堂课下来,不知所云,收获甚微。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全面考虑如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各类学生,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把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做成功了,才是个合格的教师。

三、要把握好课堂训练的密度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讲练结合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抓好课堂训练的密度是落实知识体现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一堂课就做到训练内容好,方法得当,密度大,这样效果就会必然好。从当前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完全没有课堂训练的课很少发现。主要是课堂训练的密度不足,主导和主体一头重一头轻。在多数情况下,仍然存在着讲的多,练的少,重灌输,轻引导,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器。

一堂课应该内容好、方法得当、密度大。讲、想、练三者不可偏废,教师讲给学生指出的方向,起到引导作用。重要的是学生要吸收,消化,让学生能力有一定提高,做到学以致用。

四、要把握好教学艺术的力度这里是就教学艺术给人的感染力而言,抓好教学艺术的度就是捉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学艺术差,效果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魅力就和我们看电视剧一样。一部好的电视剧,如果只是干巴巴地把角本读给人听,印象一般不会深刻。但如果配合角色、活现,就会给人终身难忘的深刻的印象。

总之,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度,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完整的评价标准,也不失为课堂教学所必须考虑的四个方面。它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你若能达到这一点,你的历史课堂教学更会锦上添花。
如何上好历史课的教学反思
1、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保障。

,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教师只有认真细致地去钻研新课程所规定的内容,备好课和备好学生,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为我所用,才能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课,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
什么是一节好的历史课
一节好的历史课是什么样的?

我们能见到的评价标准有很多。有的面面俱到,从课前预习到课后检测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目标要求;有的突出特色,或者强调自主学习,或者强调研究学习,或者强调情境学习……。众说纷纭,很难有统一的完美方案。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让老师来回答,去问问学生,一个学校那么多历史老师,你喜欢哪个?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就能总结出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老师该如何去做。据调查,学生喜欢历史课的理由有:好玩、不枯燥;老师人很幽默,长得帅;能学会思考,增长认识;能解决学习的困难等等。这些话看起来很平常,但它揭示了学生眼中一堂好课的标准:引起学生兴趣;赢得学生喜欢;提高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做到了这几点,一节好的历史课就不在话下了。

一、引起学生兴趣

“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距离学生年代比较远,按照课本讲出来往往变得很枯燥。不能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感受,引不起学生兴趣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因。历史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合理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和历史场景的体验,实现历史的“重演”,就能激起积极的学习情感,进而达到落实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思维的培养目标。

我校宿春娣老师在《鸦片战争》一课就运用了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贸易状况》时,她是这样说的:

英国欲将大机器生产出的商品打入中国市场,当面对着新奇的洋货,一个中国家庭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儿子:爹爹,街上卖洋布了,可好看了。

父亲:好看管什么用?结实才行。

儿子:那洋布又细又结实。

父亲:光结实管什么用,便宜才行。

儿子:那洋布可便宜了。

母亲:再便宜也要花钱,妈妈给你织,咱一文钱都不用花。

宿老师通过创设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关于英国输入洋布的对话场景,生动再现了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的状况。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了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体验,仿佛就是他们自己家庭每天都会发生的关于社会问题讨论的再现,一下就拉近了距离。通过这段简短的对话,把“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 *** ,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不得不通过罪恶的鸦片走私来扭转贸易逆差”的历史结论让学生在兴趣中轻松地接受了,避免了传统教学纠缠于“自然经济”、“出超”、“入超”、“贸易逆差”等概念的枯燥教学。

我校栾艳老师在《太平天国》一课的讲述时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她是这么讲的:

李富贵是个广西桂平的农民,今年18岁。前几年,他和同村的几个伙伴一起加入了“拜上帝教”,又跟随太平军参加起义。到天京的那年冬天,《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了,李富贵和伙伴们十分高兴。

李富贵家里一共五口人,他是家中的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12岁的弟弟。他很想知道,按照制度规定,他们家里可以分多少田土?

一晃收获的季节到了,不用交租给东家了,全家都很兴奋,但又听说除了留足吃的粮食,其余的通通要交到天国的国库去。娘发愁了,大姐年底该出嫁了,拿什么去办嫁妆呢?卒长说不用愁,这些费用都由国库统一开支。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没多久,大伙的高兴劲儿过了,很多人开始懒散,你说这是怎么了?

看完“研习材料”和“情景再现”后,想一想,怎么理解李富贵一家“高兴、兴奋、发愁、高兴劲儿过了”这些心情?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传统讲法就是引用《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资料,从太平天国的土地分配制度和产品分配制度来说明太平天国这个改造国家方案的革命性、局限性和空想性,进而证明这个方案行不通。这种教法对于难点的突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使课堂变得枯燥乏......>>
如何上好历史课
多讲讲闻人趣事,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或者说是小说杜撰

在讲课的时候多穿插一些这样的小故事我想会吸引很多同学的

在讲到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甚至可以让学生“穿越附身”到某个历史人物身上,让学生可以思考揣摩这一事件人物心理啊什么的

甚至可以自己愤青一些,发表自己的言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一些看法。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历史课
高中历史千万不要给学生念书,学生不是第一天上学,而且辨别观念开始成熟,时间一长上课效率会大打折扣(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老师,高一历史自学的)误人子弟啊!!!

作为第一堂课,可以和学生随便探讨一些历史问题(不要无聊的讲些未解之谜——学生大都看过吧,某个人某件事或者现代生活折射的历史等等)稍微跨学科没关系,别扯太远就行,切记和某一个人畅谈或一个人夸夸其谈,注意调动学生的好奇及探究心理,可以把一些高一历史内容悄悄串进去,忌多。一谈话形式的课堂氛围会给你以后的教学带来结实的基础。

上面纯属作为一个学生的感受,我受过太多的害,不想更多的学生痛苦的“抉择”,貌似严重了,O(∩_∩)O哈哈~!!放松没那么严重!

Ⅱ 历史课怎样上

一、初中历史新教师第一堂课应如何上

看到你这问题就想到了我当初上第一节课,当时确实是很紧张.给你提个小建议,第一节课对以后学生是否爱上你的课和对你的第一印象方面极其重要,所以尽量放轻松,可以先和同学们互相了解一下,不妨展示一下你的诙谐幽默,但是要记得,不可以太过威严,同时也不可让学生太过放肆,两者之间要把握度的平衡.关于上课的内容,你可以先和学生们互动,相互了解,老师多了解学生,学生多了解老师,这对你以后的教学大有好处,也对增进师生感情和学生学习兴趣有帮助,第二步就是了解学生们的历史常识和历史观,了解学生的历史常识有助于你以后的教学目标设定,了解学生的历史观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尤其是历史观,这个教学上不太注重的东西,要首先灌输给孩子们,让他们明白,历史并不是课本上生冷的东西,而是有重大借鉴作用的最好的工具,不妨讲讲历史故事,与后世的情况作一对比,让学生们明白: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就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充分掌握历史的走向,这个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这是历史观的讲解.另外,尽量放松,不要急于讲下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在没有讲透没有解决之前不谈及下一个内容,这是很重要的.罗里罗嗦讲了一大堆,。

二、开学初中第一节历史课怎么上

自我介绍,然后尽量讲讲学历史的好处,主要突出趣味性,讲历史课一定要风趣。

因为历史很无趣,你再照着书念,学生肯定睡觉。我们的历史课通常是告诉学生,历史是什么。

但是你可以尝试下告诉学生,历史不是什么。比如讲原始社会,人的进化,你就可以这么说。

人生当知来处,不知就是不孝(这是范伟演的一个搞笑广告的台词),再比如你讲到汉武帝,你不必照着书上写的那么说他,你就说,汉武帝是个比较牛的皇帝,很拽,他把匈奴给打服了。再比如,说到少数民族,你可以这么说,我们古代管少数民族都叫蛮夷狄戎,这本身就不是什么好词儿了,还不够?犬戎!再比如讲日本偷袭珍珠港,你可以说,这么一来,美国能不参战吗?就比如,你一出门,一五岁小孩儿啪给你一大嘴巴,你说你还有脸混吗?你还怎么在这一带混啊?所以,美国必须参战,叫谁打了也不能叫日本打了,丢不起那人啊!总的来说,就是你的话语必须风趣。

因为历史课如果照着书念,就是所有课里最枯燥无味的。适当的拓展历史知识,当然这也要看你掌握的知识面的宽度,如果你知道的仅仅限于书本上,那就比较费劲了。

多告诉学生书本上没有的,学生就爱听。你可以上网看看袁腾飞是怎么讲历史课的,希望会给你些启发。

讲课的时候告诉学生们就记知识点,答题的时候别写废话,就写点。因为历史题是按点给分的,把一句话总结成几个字,那是最牛的,说明你有能耐。

即使写整句话,也不能有问号感叹号,只能有逗号句号,比如,这难道不是很有意义的事儿吗? 问谁呢!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 你爱哪哪去! 历史课如果你能讲到像和学生们在唠家常,你就成功了。

三、如何让这一节历史课上得有新意我要开一节历史公开课,讲得是关于

既然是公开课,就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我觉得两点很重要,1是要体现新课改理念,整个课堂要以学生学为中心,而不是老师教为中心,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2时课堂气氛要活跃,加强师生互动.下面有网上找到的教学设计,供你参考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教案之一科技与思想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柱经》;范缜和《神灭论》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范缜和《神灭论》以及佛教与反佛教的斗争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现象、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模拟范缜与有神论者的辩论,使学生了解一些辩论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柱经》内容和世界领先地位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数学、农学、地理学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在不少领域居世界先进地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在当时这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科学成就,也是我们祖先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重点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 范缜和《神灭论》是一个教学难点.虽然范缜和《神灭论》一节是阅读内容,但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由来已久.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哲学观点斗争.对于初一的学生很难自己理解;此外本课内容有些专门的科学不易掌握和理解也是一个难点.地位分析 本课的内容就其内容和地位来说不重要.只要使学生明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当时和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产生自豪感即可.教法建议 关于“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三节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在填写表格的同时自己讲述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内容. 类别时代人物成就 关于“佛教的盛行和范缜的《神灭论》”虽然是阅读内容,但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由来已久.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哲学观点斗争.对于初一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利用讲述法从背景、经过和结果等方面进行讲解.教学设计示例科技与思想重点分析: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分析:范缜和《神灭论》.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教堂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一、大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1、刘徽 三国时代的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计算出圆周率为3.14,他的成果,为后人更精确地计算圆周率打下了基础. 2、祖冲之与圆周率 教师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计算圆内接正10000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 教师首先指出:北朝的时候,还出了一位着名的地理学家,这就是郦道元.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估计学生如果进行了预习,会回答出. 2、《水经注》 教师首先指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着作.之后出示《水经》与《水经注》的区别图表.并提出问题:从原书和注解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着作河流水道字数内容《水 经》137不到1万河流流向、水情《水经注》1,252近20万 引书437种河流的详情、沿岸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经过长期观察考证,为《水经》一收作注.名为注释,实际上是颇具匠心的再创作.《水经注》以全国水道为纲,详细地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以及历史沿革等,他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仅注中所引的就有437种.《水经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着作,这对我们今天制定城建规划,兴建水利工程,考古、从事历史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这部书不仅为地理学家所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城建科学家所。

四、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第一节课: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一.自我介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对于各位同学来说,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按照惯例,我首先应该作一个自我介绍.(尽量风趣.幽默.) 虽然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学时间很宝贵,但是今天我不准备上新课,而是想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好吗?(调动一下课堂气氛:生答:好!师: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学生热烈的掌声.活跃了气氛.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二.讲故事第一个故事:快乐是一种能力快乐是一种能力:那是一家跨国公司策划总监的招聘,应聘者云集,考核也异常严格.层层筛选后,最后只剩下三个佼者,最后一次考核前,三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一间被监控的房间内,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三人的手机也都被收走。

考核的方法没有告知三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几个人耐心等待考题的送达。最初的一天,三个人都在略显兴奋中度过,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只是在做饭的时候,因为都不太擅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手忙脚乱中三个人还都快乐地把饭吃到了嘴里。

第二天,情况开始出现了不同。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浮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甚至连吃饭也草草地应对了事.有人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眉头紧锁,一脸凝重,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只有一个人,还跟随着电视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5天后,考核方终于将三个人请出了房间时,那两个焦躁的应聘者已经形容枯槁,只有那个始终快乐着的应聘者还依然神采奕奕.就在三个应聘者凝神静气等待主考官最后出题时,主考官说出了考核最终结果,那个能够坚持快乐着生活的人悲应聘了.主考官对三个同样诧异的应聘者解释道:”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灵,可以个更把握地走进成功!” 师小结:快乐是一种能力.带着智慧出发的时候,也带上快乐,有了快乐,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俗话说得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愉快时会信心百倍;心情沮丧时信心也会低落。成功似乎也更垂青快乐的人,失败却常常纠缠失意的人。

但快乐与失意往往取绝于人对事情的积极心态。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洗衣店的老板,一个嫁给了雨伞店的老板。

老太太关心女儿家的生意所以天天发愁:雨天担心洗衣店里洗的衣服晒不干,晴天又担心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一位邻居的一番话让她再不发愁,转忧为喜。

邻居说:“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您有一个女儿会财源广进;大晴天,您有一个女儿会生意兴隆。对您老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啊!” 同一件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心情也会不同。

下边这个实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有位心理学家在一个中学里做了一个实验,她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打电子游戏了,可好玩、可过瘾了!”这时研究者就说:“看得出你真的喜欢,你在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你的表情显得非常兴奋、神采飞扬、眼睛都放着光”。

接着问:“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就说:“我最不喜欢学习历史了,枯燥无味,无聊极了,我也很讨厌我们的历史老师!”这时研究者又说:“你看在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另一副表情,满脸的沮丧,还皱着眉头,眼睛黯淡无神”!研究者接着说:“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尝试,你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这时学生在想:老师给我们开玩笑吧,我怎么能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呢?研究者说:“大家试一试,坚持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发现惊人的变化。”并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来上历史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说自己的满脸的肌肉都僵硬了,感觉自己皮笑肉不笑。可是慢慢地,学生说自己特别讨厌的历史课原来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历史老师有时也挺幽默的,学生觉得历史课不再是令人望而生厌的了!师小结:情绪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的、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学习的进行,而不良的、消极的情绪则会极大地障碍学习。所以个人的情绪状态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因此,面对高中繁重的学业,希望你们积极快乐的面对!只有你能欣赏我:第二个故事: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次,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8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学生讨论该故事后,师小结:成功在于坚持!第三个故。

五、你认为怎样上历史课

一. 要学会使用好课本 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

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

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着重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此外,课本有些内容是用小字印刷的,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本的主要内容,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不一定要记的,但是同学们可以阅读,最好结合课本的大字不分来看。

有时候我们要理解教材的内容,就要借助这些小字部分。还有一部分内容,它们不属于阅读的范围,但他们却有助你只是的提高和思维的拓展,这部分就是课本中涉及到的练习题。

比如,七年级第一课就有“请你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如何渡过”这道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不仅要运用历史知识,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做这类的题目一方面可以巩固自己的指示,还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

因此,对于课本知识,我们大家要学会分类学习。 二.要学会“阅读” 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

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时,老师带领大家读书学习,通常老师已经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设计了问题来启发我们大家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

因此同学们要跟着老师给你启示,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同时大家也要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资料、历史插图等重难点知识,就要求大家详细阅读、认真思考。

这样天长日久的训练,同学们不仅会合理利用、科学分配课堂时间,还能养成快速读、会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为日后自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到“善思”和“乐思” 《论语》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我们在学习中做到学思结合。

爱思考、会思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同学们要在课堂上利用老师给的思考的机会,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层次一。

要会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逐层深入,学会顺着历史线索寻找事情的前因后果,以此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学“美国的冷战决策”时,可以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1) 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 (2) 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 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 (3)“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彻悟,更是思维的启迪。

长期如此的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层次二。

要鼓励自己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训练我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外国的教育家曾提出:“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

因为发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会鼓励大家质疑,要求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评价、定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从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比如在讨论岳飞时有同学就提出“他为什么不先率领军队打败金朝再回去?”在关于“在历史上为什么对武则天褒贬不一”的辩论课上,一个同学就认为是由于她是位女性,历史上妇女地位低下,她当了皇帝违反了封建社会的常规,因此过去很多人要贬低她。 实践证明,勤学善思,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知识的系统、归纳、判断、评价、分析、总结的能力会逐渐增强。

学会思维就等于找到了获取知识的金钥匙,自学能力也会增强。 四、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 及时巩固训练。

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降低知识的遗忘率。

2 总体复习。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及总复习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习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

如讲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以表格的方式把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加以对比,分析出异同,在分析对比中,悟出掌握知识的要领,这样多次训练、引导,学生就会。

六、历史上“资本原始积累”怎么解释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资本.它一方面使社会生产资料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另一方面又使大批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了前提条件.英国的圈地运动就是例证. (2)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例如16世纪的奴隶贸易. (3)资本积累不同于资本原始积累.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积累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剥削.。

七、

9:10-10:00上科学课怎么说?I have math class from eight to nine.10:10-11:00上历史课怎么说?The science class lasts from nine ten to ten.11:10-12:00上体育课怎么说?Between ten past ten and eleven o'clock,I have history class.I will be in the P.E.class till noon from ten past eleven.12:00吃午饭怎么说?I have lunch at noon.13:00-14:00上音乐课怎么说?The music class starts at one in the afternoon,and ends in an hour.。

Ⅲ 如何上好高二历史选修课

教过世界近现代史的老师都知道,这段历史头绪繁多,内容庞杂,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大多数没有认真学习世界历史,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我们在选修课上仍然按照课文编排的顺序逐一讲解分析,肯定课时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没有兴趣和耐心,到头来我们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分析了现在选修《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的内容,抓住主要线索和重点内容,集中归并成几个专题,例如: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通过这几个专题的教学,让学生对世界历史从14、15世纪到19世纪末的发展有个大体上的印象,对于这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能够有所了解。 二、在教学理念上:从封闭保守走向拓展开放,古今中外联系对比。 在高二世界近现代史的选修课上,如果我们单纯拘泥于世界史的内容,可能一学年下来,到高三时学生头脑里有关高一中国近现代史必修课的内容将淡忘殆尽,这对高三的高考复习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从历史科学的体系来说,中 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又必然地影响着中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避免让学生形成狭隘的世界历史观,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中国历史的有关内容不断穿插进来,把中国历史放到特定的世界历史的大环境大背景中进行宏观的认识思考,把中外历史进行联系对比,这样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复习巩固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而且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原来基础上又有了升华和提高。这学期我们在结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专题后,插入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及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结束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这一专题后,插入了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作用和影响。这样我们在高二就开始了历史学科内综合的教学,既培养锻炼了学生,为高三时学生的综合复习和各学科的大综合做好了准备,也适应了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立体综合。 传统的历史教学,我们老师往往是一枝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单调乏味,课堂知识容量有限,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现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我们历史课上完全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就我们高二的历史选修课来说,只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实施前面我们关于教学内容、教学观念的设想,只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完成这种大信息容量,跨越时空的专题课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老师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把一系列历史知识信息呈现在屏幕上,就可以把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摆布出来,就可以把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历史场景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历史知识既有层次推进,又有立体综合;既 能见其形,又能闻其声,甚至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感观受到了刺激,有助于形成深刻的历史印象,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有助于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不再觉得历史课枯燥单调了。例如:在介绍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我们引用了一些图片资料,特别是引用了一些法国大革命的影视材料,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三个国家的革命,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恢宏气势,领略到法国人民冲天的革命激情。例如:在介绍两次工业革命时,我们展示了一些重大发明创造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更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四、在学业提高上: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历史的学习,不仅要了解过去,更要关注现实,以史为鉴,为现实社会服务。我把有关基本历史知识的巩固作业放在课堂上,学生当场练习完成;课后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拓展思维的问题,让学生使用一定时间去查找资料,经过思考用历史小论文的方式完成,如在学生了解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这段历史之后,从《中国青年报》上选取了《欧洲不敢直面殖民历史》这篇文章,给学生阅读后,让他们以XXXXXX殖民活动的见证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如结束了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一专题后,我布置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两次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得到发展?2、当今中国应该怎样抓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好时机?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尝试,我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着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 说的好: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

Ⅳ 我现在高二了。文科生。怎么学好历史啊

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我们常说,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当然,这四种习惯对其他任何学科的学习也都是实用的,只不过对历史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养之有素,习惯成自然,历史学习就会轻松自如。历史教师更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历史教材阅读“九到位”

历史学习一定要提高历史教科书的阅读能力。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是很难学好历史的。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要提高阅读能力,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历史阅读指导,甚至要用学语文的做运方法去学历史。

(1)阅读课前“说明”,明确学史目的

高一历史“说明”中提到:“高中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习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好的合格的毕业生。”这段话,让我们明确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积极的心态,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当然,“新课标”对历史学习目的另有表述。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本册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编写的,阅读目录可以对该专题有个立体的了解。

(3)阅读章节导言,把握背景线索

高中章节导言主要是介绍国内国际背景和主要线索。导言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读导言也是便于从宏观上了解这一章或内容,明确该章大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常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碧胡漏及彼。”

(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1200—1300字悔烂,显然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如“鸦片战争”这一节,要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林则徐为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在课文正文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

小字每课时也有1000字左右,学生学习最易忽视。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却可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有些小字是较高的理论分析,对我们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第9页有关“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一些注释,除了扫清文字障碍处,还介绍某些学术观点,也不妨阅读一下,以启发思考,拓展思维。更何况,小字、注释,文字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激发我们学史的兴趣。

(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节材料1—2条材料阅读,不仅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历史,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如洋务运动一节引用曾国藩话:“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认识他办洋务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至于“勤远略”,只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材料的阅读不仅要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而且要结合课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

古人治史,尚且“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更要结合地图。课文本身有地图,另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如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体现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近些年高考历史试题加大考查历史地图的比重。学生学习历史最忽视读图,所以要格外重视。

(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想象力

高中历史每节里的图画4—6幅,课前还有约20幅彩图,此外还有些表格。这些图画有历史人物画,遗址图以及历史场景等。多读图画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使新学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厚。这些图画不少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我们以美感。

(9)阅读书后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课后的大事年表要反复读,每章节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记。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庞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学生最怕记年代,因此要探究记忆方法,提高记忆力。

以上只是要求历史阅读要全面,要到位。而历史阅读的方法还很多,需要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总结。

三、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见解(新)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总结了历史学习三步曲。这三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线再到面,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便于进行高效、系统而有趣味地历史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三步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了解”是历史学习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因此,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诸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都要了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历史是一门科学,科学要求准确严谨。这就要求历史学习要建构明确的时空观。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如“鸦片战争”一节,我们就要了解战争的过程:战争的起止年代、作战双方、战争路线和阶段、重要的反抗斗争、主要人物等。“了解”的基础是记忆,因此,要提高记忆力,探究记忆方法。

“理解”是历史学习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这就要求历史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学习时,要讨论,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阅资料,要整理笔记,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如“鸦片战争”我们就要思考: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吗?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为什么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等。

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第三步。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判。“见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云亦云。要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人生智慧,要学以致用。仍以“鸦片战争”为例,我们要从战争的成败得失获得见解、启迪:落后就要挨打;政治腐败必然导致军事失败;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是新兴资本主义的对手;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了解——理解——见解”这三步是联结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对高中生而言,“了解”不可或缺,是历史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历史课的“预习”也应属于“了解”这一步。“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体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点。课堂历史学习主要是“理解”这一步。而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目的所在,其要求较高,要培养创造思维,加强理论学习。“见解”这一步还应延伸到课外。如研究性学习中的历史考察、历史采访、历史辩论等都不会局限在课内。“历史学习三步曲” 要求历史学习要由粗读到细读,由宏观把握到微观掌握,由封闭式孤立学习到开放式合作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到主体性探究式学习等。还要求把历史学习和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综合化的特点。

四.总结记忆方法,减轻学习负担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学生历史学习更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记忆方法。

(1)浓缩法

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如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英南京条约》记住“赔款、开商、割地、关税”;南昌起义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大运河记住“永、通、邗、南”。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2)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异同,把握特征增进记忆。如“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其中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是相同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群众基础、革命前途、革命结果是不同的。通过比较,便能深入理解:“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种比较,不仅要前后对照,古今比较,还要中外联系比较,如“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得失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等。历史学习一定要形成比较的意识,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3)图示法

图示法是老师教学板书经常使用的方法。历史学习使用图示法可以化繁为简,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记忆变得轻松。

如毛泽东论持久战可设计如下图示(略):

(4)制表法:

把相似易混的历史知识通过制表的方法掌握。如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可按照“背景、时间、内容、特点、作用”等几个方面去掌握。制表法和比较法有所不同。比较法是要求比较异同,找出规律;而制表法只是把相似的历史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以便掌握。

(5)历史年代速记法:

历史年代的记忆只要动脑,也是有法可循。或连续记忆,或间隔记忆,或谐音记忆,或数字重叠记忆,或中外对比记忆等等。如1771年可谐音“一起起义”。如“1919年”、“1818年”属于数字重叠,等。

总之,历史记忆的方法很多,诸如纲要信号记忆法,讨论辩论记忆法,重复朗读记忆法等等。这就需要同学在学习中认真总结。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提高记忆力不仅可以改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而且还会可以增强自信心。中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所记忆的知识最为牢固,甚至可以终身不忘,因此同学们应加强记忆,快乐记忆,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

五.历史复习四步法: 史实—史通—史论—史感

历史课如何复习,向来是老师学生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单纯的强化训练,未免枯燥;一味的读书背记,难免单调。我们探索出历史复习四步法,即“史实→史通→史论→史感”。具体而言,即以章为一个复习单元,以训练为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四个步骤,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形成系统的历史时空观,并让历史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第一步:“史实”——知识整合

历史复习的第一步,要梳理该章主要大事,归纳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对基本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必须准确、全面,要建构清晰完整的历史体系。复习时,要快速阅读,迅速翻检,准确勾勒历史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概括历史阶段特征。如“国共十年对峙”这一章,可以概括三条线索,即:国共两党由对峙对抗到合作和平;中日民族矛盾由不断上升到形成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第二步:“史通”——联系比较

联系与比较,触类旁通,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形成立体思维。这一步要求学生不能拘泥于本章的内容,而要以本章知识为主要出发点,前后联系,能力迁移。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就跨越两章内容,涉及两个阶段十件大事。历史复习的第二步显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宽历史视野,善于纵横联系,这就要求历史复习不能支离破碎,要有通概的眼光。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

第三步:“史论”——史论结合。

运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对历史现象进行探索质疑,科学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使历史学习上升到较高理论层面。历史科《考试说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项10条中,明确提出“史论结合”,这就要求历史阐释时要论从史出,立论鲜明,要把基本的理论观点溶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评价之中,既不能把理论像标签样贴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论加史事搞成拼盘状。

第四步:“史感”——感受历史。

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和复习,感受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形成全新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新感受。“史感”更多的是体现出史学的功能,从历史中认识现实,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历史的成败得失,纵横比较中,产生新的经验教训、启发,以此指导生活,引领人生。

历史复习四步法是复习时大致的四个步骤,这四步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不要割裂开来,要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史实”是前提,是基础。主要是掌握记忆的方法,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复习时要求准确全面。“史通”、“史论”是核心,是关键,突出体现出历史系统复习要求,要善于联系比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复习时要求深刻系统。“史感”是历史学习、复习的终极目的,是逐渐形成的过程,突出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总之,历史学习、复习中有意识形成这四个步骤,会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科能力,增加学习历史的乐趣.

六.开发历史资源,提高治史能力

历史学习不可只停留在课堂,也不可拘泥于课本。而要把视野引向家庭、社区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向图书馆、互联网、博物馆、历史遗存等丰富的历史资源。还要充分挖掘乡土教材的历史内涵,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总之,要拓展历史学习的空间,把学校历史教育与社会历史生活紧密相联,实行开放性学习.上海教科院付院长顾泠沅教授曾讲到:“听到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历史学习,要求同学就某一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考查,筛选甄别,撰写历史小论文或历史考察报告。还可以组织历史辩论会,重大事件纪念演讲会,历史题材的邮品、图片展等。还可以开展“我的家庭历史”的调查活动。

Ⅳ 作为一个师范生,怎样为学生讲一堂精彩的历史课

历史课是比较容易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第一节课非常关键。满足以下几点,你就有可能成功。
1、自己是一个有学问、有责任心、肚子里有货的老师。
2、课前要充分准备,讲第一节历史一定要打破课本的课程次序,挑选有悬念,故事情节强的一段历史,作为第一节的讲授课程,这样可以把学生拉到你麾下。给学生讲课前,以说书形式自己先试讲几次,找人听。能够达到吸引听讲人的程度时就可以给学生讲了。
3、课堂组织,这是获得学生尊重,认可的最重要环节。不管你采用什么招数,让学生眼球看着你的教鞭转,注意力跟着你的声音走。你的精力不能只集中在教本、黑板上,你要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
4、在讲课前。先提问题、设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听课,让学生的思路跟着你走。
......

Ⅵ 高二文科生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高二是高中学习的关键时期,不仅课程任务重。很多文科生都觉得高二的历史很难学。下面我整理了一些高二文科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上课好好听讲。这是学习 历史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讨厌你的历史老师,上历史课多么想睡觉,你都要认真的听讲,因为这是你学好历史的基础。如果高二文科生连历史课都没有好好听过,何谈学好高中历史。

2、认真完成历史作业。对于高二文科生来说,还不至于忙到连完成作业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一定要认真完成作业,这是学好历史最基本的一项。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的问题要及时的去问,可以在书上把相关的内容画出来,这样有利于考前复习。不建议高二文科生一边做作业一边翻书,这样容易对书本产生依赖性,考试的时候你又看不了书。所以在平时做作业或是练习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先跳过去,做完了之后再去历史书上找,这样会让你的记忆更深刻一些。

最牛高考励志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3、想要学好一个科目,不做题是不行的。所以高二文科生也要适当做一些课外练习,不用很多,哪怕利用课余的时间做几道也行。但是一定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去做历史题,保持感觉。历史的错题也要及时解决,否则积累起来,恶性循环,想要再解决就难了。

我推荐: 高二学生怎么提高历史成绩

4、重视历史课本。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能会出错,作业可能会写错,甚至是网络都可能会出错,但是课本相对于考试来说,一定是对的。因为你的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所以一定要重视历史课本,看书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

Ⅶ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张立新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课。

因为,小学没有开设这门课,这或许会给他们带来一点新鲜感。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副科。

什么是副科?就是与所谓主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比,不是那么重要的科目。

既然不重要,那学生自然就会认为不必要那么认真学了。

这种陈旧思想,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新鲜感,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不少的困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级的第一节历史课,是七年级历史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七年级学生不像高年级的学生,接触过这个科目,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一个新科目,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教师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学生把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继续保持下去,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节导言课为例,谈谈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在第一节历史课上,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在向学生充分“推销”自己后,直接就跟学生说:“这是我们的第一节历史课,我们不学习书上的新内容。

”学生觉得很奇怪:“不学习书上的内容,是让我们自习吗?”我说:“这节课我们聊天,我们就聊‘历史’这两个字?”学生说:“老师,你不是在骗我们吧,‘历史’这两个字能聊一节课?”学生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我。

我说:“不信?我们看着吧。

我们聊‘历史’这两个字,不得不说‘WWW’。

”学生哄笑:“老师,你不是教我们上网吧,什么‘WWW’,我们上网早就会用了……”我说:“此‘WWW’,非彼‘WWW’……”学生马上被我风趣的语言给吸引住了。

“那么,什么是‘WWW’呢?”

什么是历史(What)?这是第一个“W”。

学生恍然大悟:“哦,这就是老师说的第一个W”。

接着,我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学生一开始面面相觑,后来便有几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回答,有的讲“历史就是过去是事情”,有的讲“历史就是以前”,还有的讲“历史就是古代发生的事情”,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表示充分的肯定。

我说:“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为什么开始不敢说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有时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了,对吧?其实历史这概念很简单:几千几万年前的事叫历史,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事叫历史,你们的昨天,对今天来说,也成为了一个历史……记住: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啦!”。

这样学生明白了,原来过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称为是历史,自己也是历史中的一个人。

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被激发出来了。

为什么要学历史(Why)?这是第二个“W”。

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讨论。

有了第一个问题讨论的经验,此时,课堂气氛有所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始被激活,大家议论纷纷。

有的说可以增长知识,有的说可以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有的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

在听取了学生的发言之后,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同样表示充分的肯定。

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老师的观点吗?”学生大声说:“想!”为什么要学历史?我给学生总结了两个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学生说:“老师,这也是个理由,太简单了吧?”我说:“我刚才不是跟你们强调了吗,我们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如果不用考试,我们课堂还要学这门课吗?这个不算理由吗?”学生哄笑,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

我说:“现在的中考,历史是一个必考的科目。

以后上了高中以后,选文科的同学,历史也是一个必考的科目”。

接着,我简单地向学生传达了这些年来的中考、高考方案,强调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经我这么讲解,学生才开始明白:原来,历史并不是他们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语文、数学、英语等一样都是主科。

既然是主科,学好是必须的。

“当然,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是‘被动’的学习”我说:“有没有‘主动’学习的理由呢?当然有。

”接着,我给出了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第二个理由。

(二)学史明智。

“所谓学史明智,简单说就是学习历史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

同学们相信吗?”学生又用好奇、疑问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我,期待着我的答案。

我说:“同学们如果不信,我可以简单讲个历史故事,看是不是可以‘学史明智’。

”听说要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我跟同学们讲了一个他们小学语文课本上学过的故事----田忌赛马。

讲完故事后,我问学生:“学了这个历史故事,你们有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了吗?”学生说:“没有!”我说:“没有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是因为你们学了历史后,没有思考、总结的缘故。

我问你们,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说:“关键是田忌把赛马的顺序变了。

”我笑着说:“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田忌能战胜齐威王,最关键的是他懂得了运用自己的长处去跟齐威王的短处比,这才是赢的关键。

你们以后跟别人比赛,也要懂得运用自己的长处去跟别人的短处比,这样才能赢。

”学生茅塞顿开,原来想要“学史明智”,必须要对学过的历史,认真思考、善于总结、学会运用,这样学习历史才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

接着,我又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在现实中是怎样灵活运用这个故事的道理取胜的吗?”学生用殷切的眼神看着我说:“想!”于是,我给学生说了我的一次经历:

话说,有一次,我有个高中的同学结婚,他邀请我们高中时几个很要好的同学参加他的婚礼。

自高中毕业后,我们很少在一起聚会了,老同学见面,自然很高兴。

酒席上,我们互相敬酒。

几杯下肚,我有点吃不消了,我的脸特别红,因为我的酒量不好。

发现我这个情况后,一个酒量很好的同学开始“欺负”我了,只见他拿了杯酒过来:“老同学,我们好久不见了,来,我们干了这杯酒。

”我勉强喝了。

没想到,刚喝完,他又倒了一杯过来,“我们再干一杯。

”这时,我遇到困难了:喝了吧,自己受不了;不喝吧,又得罪老同学。

怎么办呢?我迅速打量了一下我的那个同学,我发现他有个短处,就是他长得比较瘦小,而我长得比他强壮。

我灵机一动:“这样吧,既然大家那么高兴,我们不如扳手腕助兴,谁要是输了,就喝一杯。

”大家听我这一说,都围了过来看热闹。

看到这种情况,我那同学说:“好,来吧!”没想到,我们准备好后,旁边的人刚说开始,不到几秒钟,他就被我打败了。

他喝了一杯。

接着,我又说:“再来!”第二回合,我的同学同样败了,他再喝一杯。

我说:“再来,再来……”我那同学不干了,灰溜溜地闪开一边。

我就这样利用自己的长处化解了危机,反败为胜……

听完我的故事后,学生都笑得合不拢嘴。

有的说:“老师,你真厉害。

”有的说:“老师,你真牛。

”有的说:“老师,你真奸诈。

”我问:“现在,你们相信‘学习历史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了吧?”学生说:“信了!”我又问:“既然学习历史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你们会主动学历史吗?”学生说:“当然会啦!”

通过我的一次亲身经历,巧妙利用“田忌赛马”取胜的道理,现身说法,这时,明显看出学生彻底服我了,也开始喜欢上我的历史课了。

(一)要有兴趣。

跟前面的两个问题一样,我同样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讨论。

大多数学生讨论后认为只要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背背书就可以了。

这说明学生还未掌握历史学科的科学学习方法。

于是,我开始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试着回想,你们有没有哪些方面是比较擅长的?”学生有的说:“我的篮球打得很好”、有的说:“我的数学学得很好”、有的说:“我煮的菜很好吃”等等。

我说:“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在这些方面擅长呢?”学生说:“喜欢做,有兴趣啊!”我说:“对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学好历史,首先必须要对历史感兴趣。

”学生用认可的眼光看着我说:“老师,我们现在知道怎样学好历史了,只要有兴趣就行……”可是,我又问:“只要有兴趣就能学好历史了吗?”学生问:“不是这样,那还要什么?”我说:“还要方法!”

(二)要有方法。

要学好历史,我给学生的方法是“听、背、练、问”四个字。

1、听。

指的是课堂上认真听。

课堂上善于听,是学好历史的重要环节。

学生上课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听到有用的信息,要及时用笔做好笔记。

2、背。

指的是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

俗话说:“背多分(贝多芬)”。

不管学什么学科,背(记)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你不背(记)下来,做题的时候,又怎么能做到胸有成竹呢!3、练。

指的是做练习。

做练习的目的就是要检测你听和背得效果如何,也是在进一步巩固你的学习成果。

如果在做练习中发现问题,说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这时你就该问了。

4、问。

问也是学好历史重要环节。

但,刚上七年级,面对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环境,很多学生会害羞,甚至难以启齿。

这时,我们就必须克服害羞的心理了。

我们的圣人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只要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脸皮厚一点,一次、两次,不就习惯了吗?这就是我教给学生学好历史的四字方法,简单、明了。

学生很快就用心把这四个字记下了。

在那节课的最后,我问学生:“上课时,我说‘历史’这两个字,我们能聊一节课,你们信了吧?”学生齐声说:“信啦!”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从学生愉悦的表情上,我感觉到这节课“引导学生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兴趣”的目的达到了。

总之,通过那一节导言课,我用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不仅阐明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而且点拨了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为今后的教与学打下了基础,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阅读全文

与高二第一节历史课如何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6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4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9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1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1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6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8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9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81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5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9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40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8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8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31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4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3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