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广东梅州土楼有多少年历史

广东梅州土楼有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28 02:08:56

㈠ 请问梅州从古至今有多少年历史急啊!

1100多年了。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干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 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区政府设兴宁县,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㈡ 土楼有几年的历史

唐末便有初期的土楼建筑,倭寇入侵时,圆土楼已经进入成熟期。
根据永定县土楼专家的研究,福建永定县城郊乡古二村的方形土楼龙安寨,始建于北宋时期,迄今已经有1000余年的历史。

㈢ 土楼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传统民居

土楼是中国汉族中的客键基家民系的传统民居。
客家人是汉族人。汉族主要分为8大民系,客家是一个具有显着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民系是唯独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扮迅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地及江西、四川、广西、湖南稿缺谨、台湾、海南、福建部分地区。
土楼一般是指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共有着名的圆楼360座,着名的方楼4000多座。

㈣ 梅州——土楼——厦门旅游攻略

厦门很适合情侣去玩是真的!行李很重建议就近住宿,开着网络地图导航上高速直达厦门。
厦门旅游必去的是鼓浪屿,其次是南普陀寺,厦门大学,厦门科技馆——植物园

南普陀寺 -厦门大学 -白城沙滩
胡里山炮台 -环岛路 -曾厝埯 -中山路 -厦门台湾小吃街
鼓浪屿 -日光岩 -菽庄花园 -钢琴博物馆 -皓月园 -世界名人蜡像馆 -厦门海底世界 -万国建筑博览
集美学村 -龙舟池
第1天:到厦门——休整——环岛路骑自行车——海边玩沙子看日落——曾厝埯吃海鲜
第2天:厦门科技馆——中午科技馆附近餐厅——植物园
第3天:鼓浪屿——日光岩——菽庄花园——钢琴博物馆——龙头路小吃
第4天:中山路逛街——找美食

良心奉劝呐~鼓浪屿已经被人踏遍了,不如去曾厝埯!这才是真正走心的文艺小渔村,这里有曲折幽静的小巷,有异域风情的教堂,有各种台湾和福建美食小吃,还有五颜六色舒适温馨的民宿。“有了曾厝埯,何必鼓浪屿”!
曾厝埯自古以来就是一处胜地、战略要塞,南宋末年曾光绰率家眷从江苏常熟千里迢迢来厦门滨海开基立业,首次命名“曾处埯”,后更名为“曾厝埯”(zēng cuò
ān)。这里经历过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近千年历史。
推荐景点:黄厝海滩、厦门大学、南普陀寺
当地美食:厚土司、土笋冻、沙茶面、渔村海鲜
厦门大雹胡缓学依山傍海,源模正大门与南普陀寺景区大门紧邻,另一边则是美丽的海滨沙滩与胡里山炮台,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 校园依山傍海,附近有南普陀寺和胡里山炮台,风光秀丽。校园中有芙蓉湖和情人谷等景点,静谧而浪漫。 除去自然的景色风光,厦门大学的建筑也很值得欣赏,这里的旧建筑被喻为“穿西装,戴斗笠”,意思是中西风格结合。 在厦门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众多教育大家和学术名流如林语堂、顾颉刚、鲁迅、陈景润、余光中等都和该校具有渊源。厦门大学从创建起就卓尔不凡,站在一个极高的起点上,具有强烈的时代和民族使命感。 1919年7月,在筹办厦门大学的演讲中,陈嘉庚慷慨陈词:“救亡图存,匹夫有责”,“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做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日。”正因为有这种使命感和几代“厦大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厦门大学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影响力而成为当时中国少数名牌大学之一。
开放时间:1. 周一到周五: 12:00~14:00:大南校门限制700人,西校门(群贤校门)限制300人 17:00以后:不限人数 2. 周六周日全天开放,需要凭身份证或者相关有效证件进入 厦门大学长期为游客提供免费地图,由校门口保安负责派发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吃饭的话建议去厦大芙蓉餐厅3楼,价格不算贵,能吃到很多特色海鲜。可以去逛逛厦大的芙蓉隧道、情人谷、芙蓉湖、上弦场、教学楼、时光书店。厦大的南面就挨着白城沙滩,出了校门就是。建有游玩3-4个小时。

㈤ 土楼有几年的历史

漳州土楼研究专家、73岁的曾五岳先生认为福建圆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及比邻地区,是漳州先民抗倭的产物。土楼是明代九龙江下游及比邻地区的漳州人在抗击倭寇的血雨腥风中创造出来的,它最早出现的时间应是明嘉靖年间。这可从诸多史料得到证实。在明嘉靖六年(1527年),龙溪知县刘天授修篡的《龙溪县志》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土楼”的只字记载,但是明崇祯六年(1623年),《海澄县志》却记载了嘉靖丙辰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广东廉州知府、海澄人黄文豪的一首《咏土楼》诗,这是有史可查最早一首咏土楼的诗,在此之前,全国所有史籍中都没有出现“土楼”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专有名词。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土堡旧时尚少,……嘉靖四十等年以来,各处盗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地方尤多。”并一一列出了龙溪、漳浦、诏安、海澄的土堡、土楼数量。这是正式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土楼”这一名词,而当时漳州府所属的平和、龙岩、漳平都没有关于土楼的记载,可见在嘉靖年间,土楼仅分布于九龙江下游两岸。 明天启元年间(1621-1627年),龙溪进士陈天定写给漳州知府施邦曜的《北溪纪胜》说当时“烟火稠密,楼堡相望”,龙岭(今华安县城华丰镇)以下诸村“连山筑堡”,可见当时九龙江中下游楼堡之多。如今在九龙江中下游的天宝、上坪、仙都等地仍保留明嘉靖至清初的土寨圆楼,就是实证。土楼之所以首先出现在九龙江下游,源于民众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倭患而采取的自卫措施。当时倭寇从海上登陆,沿九龙江迅速向内地流动,官兵猝不及防,自身难保,百姓只好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地取材,建造土堡、土楼以抵御。这可从黄文豪写作《咏土楼》的时间得到映证。黄文豪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次年登进士第,而倭寇恰恰是在嘉靖丙辰同年开始对漳州进行大规模骚扰,当时民间争相建造楼堡,黄文豪可谓土楼诞生的历史见证人。这首《咏土楼》真实地记录了土楼诞生的原因,“倚山为城,斩木为兵”,指的是土楼的地理环境和建楼原由,“接空楼阁兮跨层层”,说明闽南低矮的堂屋已难抵挡倭寇进犯,只有多层楼阁才能保护生命安全。清康熙《漳浦县志》也明确指出:“土堡之置,多因明季,民罹饶贼、倭寇之苦,于是有力者率里人依险筑堡,以防贼害耳。”土楼原型是官方海防卫城。南靖的怀远楼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华侨汇资白银万两缔造,龙岩适中镇现存260多幢土楼,是福建土楼最为密集的地方,也是清代“烟商大款”构建的。由于南靖、永定土楼数量密集,恢宏壮观。

㈥ 客家土楼的故事或历史

客家土楼的故事或历史:

土楼居民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

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土楼很注重防御要求。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3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

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着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 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

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6)广东梅州土楼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客家土楼的结构分类: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

1、五凤楼,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客家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2、方楼: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

3、圆寨,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寨是堡垒,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4、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㈦ 为抵御外敌修建的土楼,距今有多少年历史了

永定土楼,又称筒子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这里是中国着名的古居民建筑,因其特有的建筑样式和保留的风俗习惯,永定土楼常年吸引着大批量的海内外游客。在古楼群中,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其历史距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是福建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㈧ 土楼的历史沿革

土楼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产生于11—13世纪(宋元时期),经过14—16世纪(明代的早、中期)的发展,至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而这一过程又与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迁密切相关,福建尤为明显。
土楼在建筑形式上,也经历了从土堡(寨)到土楼的发展过程:生土夯筑的长城、民居—生土夯筑的土堡(寨)—堡(寨)宅合一的早期土楼—无石基土楼—成熟的土楼。 土楼的产生与中原居民大南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由于北方连年战乱,又出现罕见的大旱和蝗灾,中原居民大量举族南迁,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福建,带来中原先进的文化,福建开始显现新的生机。唐宗章二年(669年),唐高宗为了巩固对福建的统治,派陈政、陈元光父子率中原府兵入闽,驻扎福建南部的漳州等地。唐末(7—8世纪),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又一次大规模地南迁,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福建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北部的建州等地。上述进入福建东南部漳州、泉州等地区的中原汉人,在与原住民的相互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闽南话为代表的福佬民系,并通过随后不断向海外迁徙,形成了主要分布东南亚各国数以千万计的闽南华侨群体。
北宋末期,特别是南宋时期(1127—1279年),由于北方受金人攻打、统治,中原民众举家南迁者甚多,这些南迁者多经江西赣州进入福建西南部的汀州,带入中原的语言、文化,经过与当地文化的长期融合,形成了以客家话为代表的客家民系,并通过随后的继续向南、向海外的迁徙,形成了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台湾的客家人群体,以及世界各地数以千万计的客家华侨群体。
考古成果表明,从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中国乃至中亚、东亚的广阔区域内,就开始了以生土夯筑房屋、聚落建筑的历史。从11—13世纪始,传统的生土建筑艺术在特定的历史大迁徙背景和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中,衍生并发展繁荣了“土楼”这一奇特的建筑品类。福建土楼记载着这一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在土楼的建筑形式上,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福建的生土夯筑技术已相当成熟,福州新店战国晚期至汉代古城遗址(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武夷山城村闽越王城遗址(公元前1世纪)等所遗留的城墙,均为生土夯筑而成。唐五代(7—8世纪)以后,福建地区出现的具有强烈军事防御性质的堡、寨,其堡、寨的墙体也多以夯土依山而筑。
这些生土夯筑的土堡(寨),自古至今绝大多数被当地人称为寨,基本上已毁,或仅存残墙断壁,或已被拆除重建,或仅作为地名沿用至今。上世纪40年代以前出版的《永定县志》,就记载了许多寨的名称,但其中多数已荡然无存,被后来兴建的土楼或砖混建筑所代替,极少数只留下部分可以辨别的遗存,至多仅存残墙断壁。迄今所知,南宋以前永定境内就有溪南里的新寨、赤寨、西湖寨、金寨、仁梓寨、龙安寨、水寨、高寨、犁头寨、罗寨、永安寨,丰田里的上寨、新寨、下寨、中寨、龙王寨、网岗寨、何家寨、黑云寨、湖洋寨、铜鼓寨、地上寨、龙旗寨、廖湖寨,金丰里的太平寨、杨家寨、天德寨、苏屋寨、曾屋寨、高头寨、金山寨等等。这些寨均以生土夯筑而成,既是民居,又是具有突出防卫功能的建筑。
对于最古老的土楼的研究,目前发现最早记载“土楼”的文献是《重修虔台志》。
《重修虔台志》记载:
“福建永安县贼邓惠铨、邓兴祖、谢大髻等,于嘉靖三十八年聚党四千人,占据大、小淘水陆要道,筑二土楼,凿池竖栅自固,且与龙岩贼廖选势成犄角……”
同书同卷接着又记载道:‘已复攻围土楼,禽贼首吴长富,斩一百一十九级,独邓兴祖据楼抗拒,攻之不克。公委推官刘宗寅亲诣连城益兵三千四百,屯姑田,潜夜部勒……而土楼仍未破也。漳南道调发把总郭成苗兵一千,永安县民兵四百来。时贼中有投降何五福者,愿为内应,兴祖所遣细卒求救于龙岩廖选者,又为官兵所执,贼计穷,听五福诱,邓兴祖、谢大髻出巢告招,伏起,二酋就缚,大兵乘势攻入土楼,获二酋妻,杀其拒敌者,余贼奔溃,兵焚其楼以旋”。
漳州土楼研究专家曾五岳先生认为福建圆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及比邻地区,是漳州先民抗倭的产物。土楼是明代九龙江下游及比邻地区的漳州人在抗击倭寇的血雨腥风中创造出来的,它最早出现的时间应是明嘉靖年间。
而据1997年版《南靖县志》记载:全县建造历史500年以上的古土楼有18座。建筑年代最久远的是书洋乡石桥村溪尾洋社的永安和书洋乡下版寮村的辑光楼及裕昌楼。永安楼约建于元代中期,辑光和裕昌楼约建于元末(1368年左右),距今均已600余年。明清时期建造的土楼占52%。今存建筑400年以上土楼有27座,300年以上有37座,200年以上有130多座。土楼建筑技艺传自邻近的闽西。古土楼大多数请永定、上杭的泥匠和木工师傅来建造。清代以来,南靖客家人对土楼建造已相当熟悉。
根据永定县土楼专家胡大新的研究,永定县城郊乡古二村的方形土楼龙安寨,始建于北宋时期,迄今已经有1000余年的历史,为最古老的土楼。2009年6月17日至7月6日,由福建省考古队对龙安寨土楼进行考古试挖掘。在探沟范围内,揭露出两期相互叠压的遗址和地层堆积,出土了北宋时期的近百件陶、瓷器残片,器形有罐、碗、碟、炉等生活用品。第一期地层堆积为生土夯筑而成的土墙遗址。第二期发掘的遗址有房子、道路、生土墙、护坡等。该土楼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充分证明,至少在北宋以前永定县境内就产生了较为成熟的民居建筑土楼。
宋元明时期(11—14世纪),由于社会动乱,许多战事延至福建境内,再加上沿海地区时常遭受海寇侵袭,这些具有强烈军事防御性质的堡、寨形式所具有的功能,逐渐被移植到民居建筑上。以四周夯土墙与围墙内部木结构建筑共同承重的土楼建筑形式,逐渐大量出现。
特别是唐宋时期,客家民系在江西赣州、福建汀州地区形成后,不断向福建的东、南方向拓展,不可避免地与先期进入福建并扎根于此的福佬民系居民产生冲突。而且客家民系进入福建后的二次迁徙,多以家族为单元,举族而迁。为了拥有生存空间,适应新的生产、生活和防卫的要求,他们需要一种既能适应聚族而居、具有高度防御性的要求,又必须适合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就地取材,便于建造,在经济成本、建筑材料的获取等方面具有可行性的建筑。由土堡、土寨形式演化而来,集居住、防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用的围合型生土建筑——土楼建筑艺术逐渐在这一地区产生并发扬光大。福建土楼就是这样在民族迁徙的历史背景下,在长期的实践中被创造并延续至今的,把中国沿袭了数千年的生土建筑技艺推向顶峰。
公元11—13世纪(宋元时期),是福建土楼的产生形成阶段,规模较小,大多没有石砌墙基,装饰也较粗糙,建造形式上呈正方形、长方形。这一时期,永定客家土楼以馥馨楼、日应楼、豫兴楼、月成楼、源昌楼等为代表。 14世纪末开始至17世纪初(明代),随着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明中叶以后福建沿海和闽西南山区寇、贼屡发,融防御与居住为一体的福建土楼建筑形式被广泛采用。明末清初(17世纪)大学者顾炎武着《天下郡国利病书》第十六册福建省部分引明万历(1573—1620年)版《漳州府志·兵防考》城堡条记载到:“漳州土堡,旧时尚少。惟巡检司及人烟辏集去处,设有土城。嘉靖辛酉年(即嘉靖四十年,1561年)以来,寇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尤多”。标志着福建土楼进入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也是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与当地人民经济、文化互相交融的时期。据1997年版《南靖县志》卷六的资料统计,由永定迁入南靖开基的有21个姓氏,迁入平和县开基的有10多个姓氏。
而漳州土楼分布与客家民系的分布,基本重合,更说明了这个问题:
诏安县土楼,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4个乡镇。前3个乡镇是纯客家区。太平是客家福佬混居区,客家福佬人口比例约为6:4。
南靖县土楼,分布在梅林镇和书洋镇。这两个乡镇基本上是客家人居住,福佬居民约占5%。
平和县土楼,福佬人和客家人都住土楼。但土楼分布区主要在客家乡镇和福客混居乡镇。
华安的土楼比较少,目前只有64座,居住者有福佬人和福佬客。
实际上,现在南靖讲闽南话的土楼居民,从他们族谱记载的迁徙路线,以及他们在从事宗教、祭祖,丧葬等活动来看,仍然保持客家民系的方式与特点。如“吕秀莲的祖籍地南靖书洋吕厝(龙潭楼),现在是一个通用闽南话的村落。但该村吕姓是明代中期从永定大陂头迁入的,老底子仍是客家。” 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清代、民国),福建省西部及西南山区的条丝烟、茶叶等加工业蓬勃兴起,销往全国及东南亚各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让更多的宗亲几十人或几百人聚族而居,以适应家族的兴旺,居住的安全,方形、圆形和府第式等丰富多彩的土楼应运而生,建筑形式渐趋考究,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以土楼建筑为主体的村庄。19世纪晚期,海外文化影响在部分土楼建造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一些土楼内出现了中西融合的建筑形式与装饰。福建土楼达到了鼎盛阶段。
以五实楼、奎聚楼、永隆昌楼、裕隆楼、福裕楼、环极楼、遗经楼、富紫楼、衍香楼、裕德楼、业兴楼、振成楼、振福楼、永康楼、侨福楼、善庆楼、福盛楼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土楼,是永定客家土楼在全盛阶段的杰出代表。这些土楼表现出在公元17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数百年间,不仅规模空前庞大、结构越来越合理、功能越来越齐全、装饰越来越讲究,而且建筑风格、种类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的历史进程, 是永定客家土楼在全盛阶段的杰出代表。

㈨ 广东省有没有客家土楼

有,大部分是在梅州地区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土楼,其中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在中国汉族传统建筑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中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民居,圆形围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

客家土楼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梅州市大埔县。 其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

1、石寨土楼亦称方楼,石寨土楼坐落于梅州市蕉岭县南礤镇石寨村建于明末嘉靖年间,为当地郭姓五世祖所建,时历300多年日晒雨淋,至今仍保存完好。

㈩ 客家土楼历史沿革

我们一起来土楼文化看看客家土楼历史沿革吧!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民居,圆形围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梅州市大埔县。继续来了解更多吧!

历史沿革

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民居,圆形围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梅州市大埔县。 其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永告庆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

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彩,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等,早已为世人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省永定客家土楼,却鲜为人知。

在中国汉族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悠久,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历史文化

土楼居民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兆友消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

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如四角围龙--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故居等。

客家来历

要想真正认识土楼,不得不从客家文化说起。在福建这个朗润明丽的南国花园里,除了它特有的亚热带风光之外,最具特色也最神秘的就要数客家文化了。福建是我国古代古越族文化的发源地,相传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族知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到现江西、福建及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

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闽西,以长汀为中心的地区。“客家”二字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那听不懂的客家方言、看不够的客家土楼及数不清的客家祠堂吧。

阅读全文

与广东梅州土楼有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6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9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