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从历史视野理解中国特色

如何从历史视野理解中国特色

发布时间:2022-11-27 17:00:46

㈠ 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的政治信仰,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显现出巨大的指导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因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实事求是,防止教条主义;因为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能与时俱进,防止固步自封;因为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以人为本,防止官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奥秘所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脱离,导致了指导思想上的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相脱离,导致了理论的停滞和僵化;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相脱离,导致了理论的本本化、官僚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诫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不断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以不断提高决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增强建设的协调性和持续性,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勇于变革,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凝聚人心。用科学理论的旗帜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经验、一个优良传统。我们党从一诞生,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又把毛泽东思想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这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上的有力指导和理论上的坚实基础。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错综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碰撞,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理论界、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鼓吹“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说什么“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企图造成思想理论上的混乱。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实践,思想理论战线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一面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的旗帜,就是一面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一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坚持别的什么主义或理论。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能够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把意志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七大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告: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并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规划了我国改革发展的蓝图。但是,我们在国内外都面临着不少新机遇新挑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都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工作也有不少新期待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推进中国的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有与伟大时代、伟大道路、伟大目标相适应的伟大精神力量。近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现出无可置疑的真理性、科学性,为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和回答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它不但回答和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它一经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就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持续地深入地富有成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中国的发展进步就有了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充满希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放眼今日的神州大地,到处都焕发着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国际敌对势力鼓吹“社会主义大失败”,企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在世界上消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就是向世人昭告: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没有过时,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必然有助于世界上的共产党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努力去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我们坚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一定会到来。

㈡ 如何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㈢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早在1957年5月就说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也强调:“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因而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风险考验、胜利达到目标的根本保障。

第三,“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邓小平多次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国之所以要实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克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正如党的十七大向世人所宣告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努力使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在社会建设上,最重要的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是为了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上述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整内容。这四个方面,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色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属性。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邓小平说过,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从思想渊源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这条道路坚持了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了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坚持了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了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坚持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这些方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精髓和实质。同时,这条道路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制度、体制和做法等方面,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例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科学社会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获得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我们党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科学思维审视时代,敏锐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人类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顺应了世界大势,体现了时代要求。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形式是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只有通过适当的、有效的民族形式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人口多,耕地少,发展不平衡,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联产承包、乡镇企业、经济特区、“一国两制”以及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都带有显着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才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㈣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内涵

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是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无任何成例可援。我们固然可以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参考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但从根本上说,却只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独立地认识和分析中国的特殊国情,逐步了解和把握中国的特殊规律,以无畏的创新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不断开辟出中国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整个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围绕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特殊具体实际的不断“结合”,而必然要经历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无穷”[96]的极其艰难的不断递升过程。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一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一切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对于这个不断递升过程来说,都是束缚,都是障碍。不把自己的思想从这些束缚和障碍中不断地、切实地“解放”出来,就无法做到“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极其伟大的创新事业,就根本迈不开步子。
同时,即使是在上述进程中所得出的那些已被当时实践证明为正确的东西,那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们也不能够静止不动,也必须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继续充实和发展。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理的探索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其他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标志我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历史性飞跃的三大理论形态,也并没有结束真理而只是以其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开辟着实事求是、认识真理的正确道路。坚持这条道路,用实践检验一切,就不仅必须勇于突破前人,而且更要勇于突破自己。能否在这种与时俱进的“突破”中,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发扬革命传统,又创造新鲜经验,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否不断推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换言之,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万能不断地达成“实事求是”。就此而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实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
只是对于这个“不断”,必须辩证地加以把握和理解,而不能形而上学地将其推向绝对化的极端。解放思想作为使思想进程适合事物进程的辩证运动,理所当然地有其在认识原则上的界限规定。简单地说,就是只能“与时俱进”,一切以“时”为转移。“时”进则改造“时”的思想“进”;“时”未发生本质变化,与这个“时”相适应的那些依然正确的思想就不能冲破,就必须仍旧加以贯彻和坚持。同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作为达到“实事求是”的根本内在要求,它们又跟“实事求是”一样,本身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决不能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对其割裂地、孤立地予以片面、歪曲地解释和强调[97]。作为共产党人,我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的是“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98]。因而,解放思想又有其在政治原则上的界限规定。简单地说,就是“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离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没有方向,也就谈不上贯彻党的思想路线”[99],当然更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至少今后的几十年到上百年间,面对的都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00],就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基本主题。如何为推进和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而切实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同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强国之路”,历史、具体、持续地内在统一起来,则是能否破解上述基本主题的关键所在。“不能以僵化的观点看待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就会怀疑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就建不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能以自由化的观点看待改革开放,否则就会离开社会主义轨道”,就同样建不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僵化和自由化这两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将贯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101]。自然,它也必将贯串于在整个初级阶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全过程。
切实赢得这一全过程,我国才能依*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首创精神,真正走出一条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哲学理论,主要的、决定的内容,就是上述五论。它从中国为什么必须搞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是具有什么哲学特质的社会主义,确定什么样的实践“中心”、实行什么样的思想路线,才能建设这个社会主义三方面入手,对于“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要务”的深邃历史根源、深刻现实依据、客观内在性质、根本思想原则,进行了系统的历史哲学论证。
整个这一论证构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全程战略设计的根本的哲学理论基础。

㈤ 如何从大历史的的角度正确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中国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知识体系。中国特有的精神层面的知识体系高于西方物理层面的知识体系。在这种知识体系的熏陶下,中国人学起物理层面的知识不太难,由此造成中国进步的速度也非常快。这归因于中国知识体系的上述优势,归因于我们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知识形成的基本方法。“实事求是”的思想可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这本书最早称《德道经》,“德”先“道”后,这说明老子重视的是范畴是“德”而不是“道”。“德”为“事”,“道”为理。

它讲的是从具体“事”里讲“道”,“道”孕于“德”中。在老子《道德经》中,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曰“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思是说真“德”是有“道”之“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说那种徒有虚表的无“道”之“德”,可称为“无德”。

这与“道,可道,非常道”是同类判断句式:意即形而上的“道”是不可言的,而可言之道则是形而下的,因而不是真“道”;“非常道”,接近于形而下的“德”。

《老子》说万物“道生之,德畜之”,这与管子说的“德者道之舍”是一个意思,即“德”是“道”的具体物质载体,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德”与“道”两大范畴奠定了中国经验型文化的哲学基本。

(5)如何从历史视野理解中国特色扩展阅读:

与西汉在农民战争中覆灭造成“实事求是”命题在东汉提出的道理一样,大宋灭亡造成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大反思,大反思推动了中国心学的出现,救亡先救心。宋代知识分子对战国时期的《大学》中“正心”思想的挖掘及随后王阳明(1472-1529)心学在明代的出现,,是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大革命: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㈥ 如何理解新时代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特征

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报告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新成就,谋划了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

基本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6)如何从历史视野理解中国特色扩展阅读

1、从中华民族复兴历程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从人类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世界历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是中国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必将大放异彩的新时代,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建成的新时代。

㈦ 新中国六十年历史进程,说说你如何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㈧ 试从历史角度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

首先,近代文明是工业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变革,工业是整个社会里主导地位也是最先进的行业,随之工人阶级也将是引导社会发展的最先进也是最主要的引导者,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它之所以在中国成功是因为跟进了时代的步伐,符合了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符合了一个客观规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2)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地主阶级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逐渐打开了中国大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农民阶级和日益成长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不断。在此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清朝统治者为维护满洲贵族的统治,被迫实行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资产阶级及辛亥革命
①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妥协性和软弱性),这一点就决定了资产阶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也是最大的局限性
②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即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③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变化,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变化
④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⑤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没有认清袁世凯反动的本质
总之,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宗旨、纲领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中国当时及现在的国情。

㈨ 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谈谈一国两制如何体现了“中国特色”

中国古有分封制,今有一国两制。美国有联邦制。把这些制度的优点整合,优中选优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就形成了中国特色

㈩ 从历史角度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2.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探索取得重要成就,也经历了严重曲折,在历史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从世界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处于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

4.放眼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世界,虽然充满曲折,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阅读全文

与如何从历史视野理解中国特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6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3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1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10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80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4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7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3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2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