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党八大作出了什么历史贡献

党八大作出了什么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22-08-10 09:50:49

Ⅰ 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八大"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道路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大会。

一、"八大"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战略决策。"八大"在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巨大变化后,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结论。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

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降为次要矛盾。因此,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大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党的工作重点及时的战略转移,是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作了马列主义的科学总结。

二、"八大"总结了"七大"以来的经验,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经济体制方案。为了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早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八大"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一五"计划期间积累的经验。在生产上,提出了必须保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在肯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轻工业和农业,阐明了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八大"决议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们必须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市场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结果将反而消弱重工业。在发展速度上,"八大"提出了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综后平衡稳步向前发展的方针。也就是

在充分分析了我国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市场等诸方面后,正确估计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积极地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八大"还提出了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问题,"八大"根据毛泽东同志《认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中央过分集权的弊病,要求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发挥两个积极性。"八大"提出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权,保证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干部管理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力。加上陈云在"八大"发言中"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意见,就初步构成了区别于传统模式的计划经济为主,以商品经济为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案。

三、"八大"分析了党执政后的状况,确定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正确路线的方针。

"八大"分析了建国以来党的组织状况,总结了党的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路线和方针。指出:建国以来,我们党已处在执政党的地位、党面临着新的考验。这种地位很容易使一些党员沾沾自喜、滋长骄傲自满情绪,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发展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产生官僚主义。因此,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就必须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发扬党的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决同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作斗争。同时要发扬党内民主生活,建立民主集中制。"八大"借鉴苏联的经验,提出反对个人崇拜、个人突出的任务。指出"个人崇拜是一种长远历史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也不会不在我们党的生活中作有它的某些反应。"因此,必须

"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继续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八大"在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

党的"八大"召开时,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才七年,经验不足,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某些盲目性,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思想准备不足,因此,"八大"的正确路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贯彻下去。但是,"八大"的辉煌成就在于:面临国内形势和任务作出的判断,同时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经济建设政策,制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的成就,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1)1956年 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是:
第一,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的转变问题。大会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形势和阶级关系.明确的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第二,重申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第三,提出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第四,提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的问题。
(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八大是以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的。这次大会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和设想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后来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发展趋向,八大的正确方针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但经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八大的正确方针在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上又得到了体现,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方针指导。

Ⅱ 党的八大历史功绩包括

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但是上述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 和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的建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同时,根据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八大决定中央委员会增设副主席和常委,中央书记处增设总书记和候补书记,并加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书记、副书记。 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Ⅲ 2. 简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这是我们党在建国以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代表大会的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这次代表大会从党的指导思想上提出的重要观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一、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二、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三、八大继续坚持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周恩来在大会上的报告详尽地论述了这个方针。他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

四、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陈云在这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中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五、在国家工作方面,八大要求进一步地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地制定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六、在党的建设上,八大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

总之,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的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验不足,八大在有些重要问题上也还有不足之处。例如,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虽然指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但是对于这一科学论断所要求的党的指导方针和全部工作的深刻转变,对于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中坚持这一科学论断,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又如,正确地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但是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对这个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更有效的防备和制止个人崇拜发展的措施,没有形成完备而牢固的党内民主制度。八大以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方针、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Ⅳ 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

八大是中共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起始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后来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在认识上达到了当时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困难而复杂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上,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进行第二次结合的艰难探索。

八大提出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是中共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

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指出:“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生产力的顺利发展。”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基本上完成,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八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八大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方案。一、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大会强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必须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这两个方面得到适当的结合,也就是使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得到正确的处理”。二、必须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大会指出,“国民经济的各方面是一个有机地结合着的整体,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过分突出和过分落后,都会引起比例关系的失调,妨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注意各部门和各方面的“综合平衡、全面安排”。三、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观念。大会肯定了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可以说,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

总之,八大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由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思想上还不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能牢固确立并取得深刻共识,许多新设想尚未付诸实施或未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

Ⅳ 中共八大的主要历史功绩。

A、历史功绩:
(1)明确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
(2)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
(3)初步探索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4)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5)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
(6)确定了发展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方针。
B、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中共还缺乏在阶级斗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对全面建 3 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到来认识不深,思想准备不足,以及党内,特别是领导人中间骄傲情绪 的滋长。? 直接原因则是从 1957 年反右派斗争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左”倾思想压倒了“八大”的正 确指导思想。

Ⅵ 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急啊~!!!

"八大"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道路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大会。

一、"八大"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战略决策。"八大"在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巨大变化后,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结论。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

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降为次要矛盾。因此,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大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党的工作重点及时的战略转移,是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作了马列主义的科学总结。

二、"八大"总结了"七大"以来的经验,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经济体制方案。为了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早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八大"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一五"计划期间积累的经验。在生产上,提出了必须保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在肯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轻工业和农业,阐明了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八大"决议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们必须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市场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结果将反而消弱重工业。在发展速度上,"八大"提出了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综后平衡稳步向前发展的方针。也就是

在充分分析了我国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市场等诸方面后,正确估计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积极地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八大"还提出了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问题,"八大"根据毛泽东同志《认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中央过分集权的弊病,要求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发挥两个积极性。"八大"提出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权,保证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干部管理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力。加上陈云在"八大"发言中"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意见,就初步构成了区别于传统模式的计划经济为主,以商品经济为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案。

三、"八大"分析了党执政后的状况,确定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正确路线的方针。

"八大"分析了建国以来党的组织状况,总结了党的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路线和方针。指出:建国以来,我们党已处在执政党的地位、党面临着新的考验。这种地位很容易使一些党员沾沾自喜、滋长骄傲自满情绪,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发展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产生官僚主义。因此,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就必须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发扬党的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决同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作斗争。同时要发扬党内民主生活,建立民主集中制。"八大"借鉴苏联的经验,提出反对个人崇拜、个人突出的任务。指出"个人崇拜是一种长远历史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也不会不在我们党的生活中作有它的某些反应。"因此,必须

"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继续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八大"在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

党的"八大"召开时,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才七年,经验不足,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某些盲目性,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思想准备不足,因此,"八大"的正确路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贯彻下去。但是,"八大"的辉煌成就在于:面临国内形势和任务作出的判断,同时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经济建设政策,制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的成就,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Ⅶ 中共八大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同时,根据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八大决定中央委员会增设副主席和常委,中央书记处增设总书记和候补书记,并加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书记、副书记。

(7)党八大作出了什么历史贡献扩展阅读:

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但是上述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Ⅷ 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

中共八大在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上做出了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的历史性贡献

详细的一、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内容: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2、意义: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Ⅸ 党的八大的历史功绩包括

八大"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道路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大会。

一、"八大"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战略决策。

"八大"在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巨大变化后,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结论。

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

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降为次要矛盾。

因此,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大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党的工作重点及时的战略转移,是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作了马列主义的科学总结。

二、"八大"总结了"七大"以来的经验,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经济体制方案。

为了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早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八大"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一五"计划期间积累的经验。

在生产上,提出了必须保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在肯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轻工业和农业,阐明了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八大"决议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们必须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市场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结果将反而消弱重工业。

在发展速度上,"八大"提出了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综后平衡稳步向前发展的方针。

也就是

在充分分析了我国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市场等诸方面后,正确估计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积极地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八大"还提出了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问题,"八大"根据毛泽东同志《认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中央过分集权的弊病,要求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发挥两个积极性。

"八大"提出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权,保证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干部管理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力。

加上陈云在"八大"发言中"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意见,就初步构成了区别于传统模式的计划经济为主,以商品经济为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案。

三、"八大"分析了党执政后的状况,确定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正确路线的方针。

"八大"分析了建国以来党的组织状况,总结了党的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路线和方针。

指出:建国以来,我们党已处在执政党的地位、党面临着新的考验。

这种地位很容易使一些党员沾沾自喜、滋长骄傲自满情绪,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发展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产生官僚主义。

因此,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就必须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发扬党的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决同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作斗争。

同时要发扬党内民主生活,建立民主集中制。

"八大"借鉴苏联的经验,提出反对个人崇拜、个人突出的任务。

指出"个人崇拜是一种长远历史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也不会不在我们党的生活中作有它的某些反应。

"因此,必须

"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继续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八大"在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

党的"八大"召开时,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才七年,经验不足,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某些盲目性,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思想准备不足,因此,"八大"的正确路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贯彻下去。

但是,"八大"的辉煌成就在于:面临国内形势和任务作出的判断,同时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经济建设政策,制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的成就,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阅读全文

与党八大作出了什么历史贡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6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9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