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石台县有多少年的历史

石台县有多少年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26 17:12:19

① 石台县的社会事业

2008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中小学、职业中学61所,在校学生16404人,其中:普通中学9所,在校学生6872人,比上年增加60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396人,比上年增加159人;城乡小学30所,在校学生6461人,比上年减少657人;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1628人,比上年增加29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7人,比上年减少33人。义务教育稳步发展,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7.1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9.96%。教育环境设施逐步改善,小学人均校舍建筑面积10.7平方米,普通中学人均校舍面积9.2平方米。师资力量不断提高,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2.31%、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07%、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2012年末,石台县科协团体会员(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38个,乡镇科普协会8个,会员79人,农技协会28个,会员1550人。举办科普讲座15次,讲座受众人数3300人次,举办科普展览3次,展览受众人数1400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000份,开展科技咨询10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8次,培训人数640人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4项。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覆盖率100%。
全县拥有各类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63所,在校学生13723人,比上年减少1323人,其中:普通中学7所,在校学生5443人,比上年减少486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718人,比上年增加350人;城乡小学30所,在校学生4906人,比上年减少648人;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1656人,比上年减少17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0人。义务教育稳步发展,小学入学率99.8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3.4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18.56%。教育环境设施逐步改善,小学人均校舍建筑面积14.3平方米,普通中学人均校舍面积31.1平方米,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1.84%、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06%、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2012年,石台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7个,建筑面积19098平方米,拥有床位1031个,在院人员803人。抚恤、补助优抚对象总人数688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9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645人。
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343人,参加失业保险380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9503人,工伤保险参保6605人,生育保险参保6000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7800人。全县职工登记失业率3.7%。 饮食:大米为主食,兼食面粉。逢年过节,夹吃面条、汤园、糯米粑、饺子等。菜肴口味重,喜酸好辣,常以辣椒为佐料,冬季家家腌菜、腌肉、晒干菜、做豆腐乳。喜用火炉砂罐吃炖菜,俗称“吃炉子锅”。居民习惯喝绿茶。
居住:民间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十分考究宅基方位。旧时,凡建房均先请地理先生架罗盘定门向,若为地形所限,门向不吉,则将大门一侧内移直至对上“吉”向。这种风俗,在乡村中仍有时兴,多注重坐北朝南。建房架梁,民间视为大事,须择吉日良辰,亲友要送礼祝贺,屋主要大宴宾客。
礼仪:民间注重礼尚来往,据县志所载,凡“冠、婚、丧、祭”都要送礼,名目繁杂。如今送礼除物品外,常另加红包。另外,民间结婚、丧葬(俗称“红白喜事)的礼仪与习俗仍然繁琐。
贺婚礼:亲友对男家送贺联、烟、酒、钱以及糕点等;对女家送衣物、被面、枕头及梳妆用品等,称为“劝嫁”。
丧葬礼:亲友馈送香箔、食物、挽联等,儿女姻亲还要送豆米等。现送烟、酒、被面、花圈者居多。
祝寿礼:老人过大生日(一般为六十岁),亲友一般送寿联、寿桃、寿面、滋补品及衣物、生日蛋糕等。
月子礼:生孩子没有满月前,亲友馈赠老母鸡、鸡蛋、面条、糯米、干豆角、孩子衣物等,称“月子礼”。产妇上半月吃婆家亲属的食品,下半月吃娘家亲属送的食品。今送月子礼仍盛行,但产妇分吃食品已废。
建房入宅礼:建亲房,亲友赠红绸、烟、酒等之类贺喜,住时新房时,贺联文“乔迁之喜”,亲友分发米相赠,以示“祝发”。 石台种茶历史悠久,据《文献通考》记载,宋代全国26种名茶中,产于当时的石台县的就有“仙芝”和“嫩蕊”两种。
民国4年(1915)“祁红”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后,全县成为“祁红”的主产地。至1986年底,全县茶园面积7.85万亩,产量2355吨,其中红茶产量占全县茶叶总产量90%。
1988年始,全县茶叶生产进行结构性调整,茶叶生产由单一的红茶调整为红、绿茶兼顾生产,并逐渐加大绿茶比重,特别是名优绿茶比重。至2008年底,全县茶叶总产量2845吨,其中红茶产量1805吨,绿茶产量1040吨,绿茶产量590吨;总产值694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2.14%。
1996年以来石台县茶叶主导品牌是三大类:一是全县名优绿茶公共品牌“石台香芽”;二是历史名茶“祁红”;三是天方茶业集团公司2000年创立的“天方”品牌。天方茶叶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茶叶品牌建设,研制成功“富硒有机茶”、“雾里青”、“天方抹茶”三大主导品牌,其中“雾里青”品牌绿茶被评定为“安徽名牌产品”。
2004-2008年,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池州市政府主办,石台县人民政府协办的“石台茶叶节”,每年四月中旬举行。茶叶节以名优有机茶及特色农产品、茶叶机械的展示展销位重点,开展“茶叶十佳经纪人”、“茶叶十佳科技示范户”评比、名优茶评比、茶叶科技与经济论坛、茶商茶农恳谈会、茶乡特色旅游、旅游推介会、石台民俗用品收藏展、秋浦画院书画展、集邮展、摄影展、名优茶现场制作表演、千人品茶、焰火晚会、茶王拍卖会、徽商古道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并组织一系列茶文化表演。 石台县居民多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回、壮、满等,使用的语言均属于汉语方言。境内有四大方言的五种话,即:吴语宣州片的两种话及徽语、赣语各一种,另有一种江淮官话。
分布情况大致是:七里、贡溪、横渡、兰关的土着居民说石台话,属吴语宣州片石(台)陵(阳)小片,是宣州话的特殊一支,跟贵池灌口、太平三丰、青阳陵阳、泾县厚岸的方言比较接近,但城关(七里一带)说赣语及江淮话的居民占多数。六都、七都、七井、河口的土着居民说广阳、六都话,属吴语宣州片铜陵、泾县小片。这种话跟泾县、贵池东部、铜陵等地话同属一类,是比较典型的宣州话。占大、大演、珂田的土着居民说徽语旌(德)占(大)片,跟祁门安凌、黟县美溪、旌德话同属一类。矶滩、丁香、小河、莘田及七里城关居民说赣语最靠北而具有许多江淮官话特点的一支,跟怀宁、东至、贵池西部、东南角等地话接近。此处多数居民为赣语区移民。此外,城关及县西部一些乡镇尚有部分居民说江淮官话。上述方言中,宣州话与徽语为石台县土着方言,赣语及江淮官话为移民方言。
随着近二十年大批移民的进入,石台县的方言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移民方言赣语势力范围扩大;另一移民方言——江淮官话被挤压得难觅踪迹;而土着方言——吴徽语势力范围急剧减缩,原属于吴语区一带,现在仅掘珠土着居民还说土话,且多数操两重口音,驳杂不纯,原属于吴语区的横渡的一些村落被赣语所覆盖,其他地区的吴徽语也不同程度的带上了赣语的一些语音特征。
根据吴语学会2011年在石台开展的方言普查资料,在石台境内,有24%的人口说宣吴(铜泾片),主要集中在县域东部,语言覆盖面积占全县37%;有26%的人说赣语(怀岳片), 主要集中在县域西部,语言覆盖面积占全县17%;有19%的人说徽语(旌占片),主要集中在县域南部,语言覆盖面积占全县的26%;有17%的人说宣吴(石陵片),主要集中在县城及北部地区;还有14%的人说江淮官话,这部分人大多是集中在县城的外来移民,宣吴石陵片和江淮官话的语言覆盖面积占全县的20%。

② 10年间李白5次来石台,留下了秋浦十七首,这个地方有多独特

石台是安徽池州的一个县城,本来像中国无数个县城一样很普通,但最近几年,当地把李白和这里的渊源深度的挖掘,打造出了当代李白的文化旅游,这里突然之间就变得出名起来。追寻着李白诗篇的足迹,把情感都寄于山水。李白曾经5次下秋浦,留下了45首诗篇。秋浦歌十七首更成为了中国诗之河。

百丈崖长度3公里,路程虽然不长,不会让人感觉太累,而且一路上可以有很多让人留恋的美景观看。悬崖峭壁,涓涓的小河。都在诉说着石台的历史。旅行不仅是欣赏美景,留下自己的照片,投入到大自然之中体会着那李白写的诗篇,才是最为美妙的感觉,也是人生之中的另一种感动。

③ 石台县的历史名人

桂仲武(约777-831),石埭七里(今石台县仁里镇)人。唐朝封疆大吏。清《池州府志》称仲武“盖有文才而兼治术者也”。《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文献通考》等有其记。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九华山叟,石埭贡溪(今石台县仁里镇)人,相传为杜牧妾出之子,唐末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着有《绿窗琐碎》若干卷,《唐风集》十卷。收录《全唐诗》三卷326首。后人将他的诗称为“杜荀鹤体”,与“李商隐体”、“杜牧体”合称为晚唐三体。荀鹤当年牧鸭之湖、与罗隐相遇回驴之岭均成为长林(即石台)四景之一。
毕锵(1517-1608),字廷鸣,号松坡,石埭河口(今石台县七都镇)人。朝廷重臣,谥“恭介”。《明史》称“锵遇事守正,有物望。”着有《偃松集》传世。《明史》、《池州府志》等有其传。
吴应箕(1594-1645),原字风之,改字次尾,号楼山,石埭兴孝(今石台县大演乡)人。明末着名文学家。着有《楼山堂集》27卷、《盛事集》30卷、《国朝记事本末》、《读书鉴》2卷、《友鉴录》、《留都见闻录》、《东林本末》、《续觚不觚录》、《熹朝忠节传》、《读书观止录》5卷、《宋史》50卷、《庚辛壬癸录》等。
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石埭长芦(今黄山区乌石乡)人,清末着名的佛教居士,近代佛教复兴之父。其全部着作在去世后由金陵刻经处汇编成《杨仁山居士遗着汇刻》,于民国八年刊行。赵朴初在重印的《净土四经》序中称:“杨仁山居士遗着,开佛教一代之风气,为居士着述之先河,有功于我国近世佛教之发展者至钜。”
陈一甫(1869-1948),名惟壬,字一甫,石埭六都(今石台县七都镇)人,陈黉举之子。爱国实业家、慈善家。着有《欧美漫游日记》(幼子陈达有记)、《石埭备志汇编》,捐资翻印清康熙姚子庄辑修《石埭县志》,刊印董汝成辑稿《石埭县志采访录》、石瑶灿续辑《石埭县志》传世。
陈范有(1898-1952),名汝良。石埭六都(今石台县七都镇)人,陈一甫之子,生于天津。爱国实业家。1985年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提出为爱国实业家撰写百人名录,陈范有名列其中。2007年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之际,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完成了扩馆工程,新馆增加了“江南水泥厂难民营”展区,并展出陈范有事迹和照片。
李诚(1906-1977),原名泽宗,字敬夫,石台占大(今石台县仙寓镇)人。通晓国故的专家。先后写下《中国历代军事地理概论》、《西汉人文表》、《三国人文表》、《全国各省市地理资料记要》、《安徽各县市名称考释》、《清代安徽学术》、《李白秋浦诗注》、《欧曾王三苏文评》、《合肥史料辑》、《合肥军事概论》、《民初桐城文人轶事》、《桐城派文人在清史馆》、《古今名产琐记》等71篇30余万字文稿。
苏阿芒(1936-1990),原名承宗,笔名阿芒,石埭广阳(今黄山区广阳乡)人,生于北京。着有诗集《来自中国的诗》(上、下册,在意大利用意文出版)、《夏日的悲歌》(世界语)、《迟开的素馨花》。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国际世界语博物馆为他塑了半身铜像。

④ 石台县是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么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么

现在的人们都喜欢出国游,在泰国有一棵很特别的树,被命名为“树抱佛”,这一景点位于泰国古都大城,根据文字描述,就能得知,这尊佛像会是怎样的情景了,原来这尊佛像被一个高大的树木包围着,这颗大树延伸出来的树根,已经牢牢地把佛像给包围起来了,泰国人看到这一景象时,都表示出无比敬佩之情。对于数量较多的佛教信徒们,都会拥有无比崇拜之情,大家都认为这件事太稀罕了,都想见识一下到底是怎样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一些现象,是人类难以解释的,不过现在好了,像要参观树抱佛的游客,不用再去泰国走那么远的路,观看树抱佛了,因为在中国就能看到这一令人感到惊奇的现象。不得不说,大自然有时真的很神奇,一些现象,还真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阐释。在神奇的地球上,还有许多令人感到新奇的事物,期待着游客的光临,没准在未来还能再发现许多令人惊奇的神秘现象,到时就能诠释,什么才叫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了。

⑤ 皖江的池州市

池州市,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池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唐武德四年设州置府,至今已有1384年历史。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苏轼、岳飞、朱熹、司马光、王安石、陆游等驻足池州,留下精美诗篇,杜牧的《清明》诗,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佛文化、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戏文化、傩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使池州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池州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境内气候温暖湿润,江河水系发达,森林覆盖率达57%,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和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4张国家级旅游品牌,还拥有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建于1982年,位于石台、祁门两县境内,最高海拔1727米。总面积10万亩,其中位于石台县境内面积5.1万亩。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升金湖,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的最大越冬种群,其越冬期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1997年,国务院批准升金湖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杏花村,4A级景区,晚唐诗人杜牧,春游池州贵池城西杏花村,写下这首富有江南风情的杰作——《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⑥ 100分寻求帮助!!!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的资料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东傍举世闻名的黄山、旅游胜境太平湖,北邻佛教圣地九华山,属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内群峰逶迤、雄峻叠翠、清溪潺潺、空气清新、生态优良。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80%以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洞俱全、风光原始、自然迷人: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自然生态教育基地--牯牛降,古称“西黄山”,不仅集雄、奇、幽、秀于一体,而且蕴藏着达2000余种的动植物种类和植被群落,形成了一个天然而庞大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绿色的自然博物院”之称。它是皖、赣、浙、苏四省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

九曲八弯、鸟语花香、峭壁摩天、幽深迷人,仿佛一条风光走廊的黄崖峡谷,分布着落差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其中最壮观的一条,丰水季节时,落差高达 70 余米、宽度达 20 多米。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有“诗之河”美誉的秋浦河,两岸风光旖旎,曾吸引诗人李白流连忘返、满怀激情作下流传千古的《秋浦歌》。

瑰丽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群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蓬莱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慈云洞、鱼龙洞为代表,被誉为“艺术洞窟”。三洞风格迥然、大异奇趣:蓬莱仙洞气势恢宏、景观奇绝;慈云洞钟乳集中、琳琅满目、步步是景;鱼龙洞幽深莫测、水景交融、乘舟而入、如进迷宫。

还有许多风光迷人、民风淳厚的村落,如新中、红桃、黄河等村落都以其优良的生态农业环境,成为“全国绿化千佳村”或“安徽省生态经济示范村”。

石台也是一片人杰地灵的宝地。星转斗移,在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名人志士:明末抗清英雄吴应箕、近代着名佛教传播者杨文会、当代身残志坚的世界语诗人苏阿芒……

石台物产资源变十分丰富。历史上就以盛产茶叶而出名,曾多次入朝进贡,如今又多次获得国际、国家金奖。为适应市场对生态食品的需求,现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茶种植。县内的中药材山茱萸素有“中国枣皮质量第一”称号,在国内市场十分走俏;珍珠菜、马兰、蕨、笋等山野菜因其无污染的特性被奉为都市人的桌上佳肴。

走进石台,仿佛走进一幅画卷、走进一首诗。这里是现代人们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

生态佳境、绿色家园,欢迎各方朋友来石台作客。

石台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洞俱全。现已开发开放的旅游景点有8个,其中,蓬莱仙洞景区、慈云洞景区、鱼龙洞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牯牛降龙门景区座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境内,大山富硒有机茶基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基地。

◇ 牯牛降龙门景区

◇ 蓬莱仙洞

◇ 慈云洞

◇ 鱼龙洞

◇ 黄崖峡谷

◇ 秋浦河漂流

◇ 秋浦烟柳园

◇ 大山富硒有机茶基地

⑦ 石台民风民俗详细。

石台县

饮食:大米为主食,兼食面粉。逢年过节,夹吃面条、汤园、糯米粑、饺子等。菜肴口味重,喜酸好辣,常以辣椒为佐料,冬季家家腌菜、腌肉、晒干菜、做豆腐乳。喜用火炉砂罐吃炖菜,俗称“吃炉子锅”。居民习惯喝绿茶。

居住:民间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十分考究宅基方位。旧时,凡建房均先请地理先生架罗盘定门向,若为地形所限,门向不吉,则将大门一侧内移直至对上“吉”向。这种风俗,在乡村中仍有时兴,多注重坐北朝南。建房架梁,民间视为大事,须择吉日良辰,亲友要送礼祝贺,屋主要大宴宾客。

礼仪:民间注重礼尚来往,据县志所载,凡“冠、婚、丧、祭”都要送礼,名目繁杂。现在送礼除物品外,常另加红包。另外,民间结婚、丧葬(俗称“红白喜事)的礼仪与习俗仍然繁琐。

贺婚礼:亲友对男家送贺联、烟、酒、钱以及糕点等;对女家送衣物、被面、枕头及梳妆用品等,称为“劝嫁”。

丧葬礼:亲友馈送香箔、食物、挽联等,儿女姻亲还要送豆米等。现送烟、酒、被面、花圈者居多。

祝寿礼:老人过大生日(一般为六十岁),亲友一般送寿联、寿桃、寿面、滋补品及衣物、生日蛋糕等。

月子礼:生孩子没有满月前,亲友馈赠老母鸡、鸡蛋、面条、糯米、干豆角、孩子衣物等,称“月子礼”。产妇上半月吃婆家亲属的食品,下半月吃娘家亲属送的食品。今送月子礼仍盛行,但产妇分吃食品已废。

建房入宅礼:建亲房,亲友赠红绸、烟、酒等之类贺喜。住时新房时,贺联文“乔迁之喜”。亲友分发米相赠,以示“祝发”。

安徽过年习俗
(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
(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压岁钱”。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花生、糖果边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开门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称接门神。家人团拜,互相祝贺,吃枣、栗、茶叶、鸡蛋、长寿面,然后出门向其他长辈们拜年。
(5)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而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走马灯”是皖南一带的民间娱乐活动,主要表演三国、唐,宋三代的英雄将相的演义故事,距今已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它是该地区农村百姓过年的一场大戏,必不可少,长盛不衰,为农民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体现了当地农民节日的狂欢化需求和对英雄人物的恒久崇拜。另外:(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
(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压岁钱”。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花生、糖果边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开门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称接门神。家人团拜,互相祝贺,吃枣、栗、茶叶、鸡蛋、长寿面,然后出门向其他长辈们拜年。
(5)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而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⑧ 介绍家乡石台变化信

我家的变化
1994年正月初十,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我出生啦。阳光明媚,和风轻拂,在爸爸妈妈爱的海洋里,我快乐地成长着。现在,我已经是一个读四年级的九岁女孩了。
常听大人们说“这个世界变化真大”这句话,其实,我家的变化那才是真正的大呢。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学校里的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我家最初居住的地方,是学校里的一栋两层楼房。这栋楼房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屋顶的红瓦就像我们幼儿园小朋友站的路队,歪歪斜斜。有的地方还缺了一块,用黑色的瓦塞着,让人看了特别不舒服;墙壁是砌得整整齐齐的红砖,从远处看,好像是许多方盒子叠在一起,可是走到它的面前,那些红砖都像腐烂了似的,用手一摸,就会掉下一层红色的灰土。爸爸告诉我说,这房子的历史长着呢,有二十多年了,现在它像一位老爷爷一样老了。
我们住在一楼,房子很小。家里的东西就像不听话的小朋友一样,总是挤在一块,让人觉得乱糟糟的。每天,妈妈一煮饭就让我出去,要不然,油烟会让人受不了。到了春天,地板上会冒出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可让人讨厌啦。我的布娃娃白白的脸上都长满了小小的麻子。妈妈说,那是霉斑,全是小水珠使的坏。从那时起,我就恨透了我们居住的房子。
有一天,爸爸拉着我的手,指着一群忙忙碌碌的建筑工人说:“我们就要有新房子罗!”我听了,心里特别高兴。高兴地叫起来:“我的布娃娃有新房子罗!”不知过了多久,我们就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这栋四层楼的新楼房可漂亮啦!雄伟、高大、美丽、漂亮......什么好的词都可以用在她的身上。
我的家是三室两厅。墙壁刷得雪白雪白,地面铺的是瓷砖,又光滑又干净,我每天都可以光着脚丫在上面开心地玩了。房子里的东西摆得整整齐齐,再也不挤了。我把我的布娃娃放在铝合金阳台上,让她天天晒太阳。妈妈再也不唠叨油烟呛人了,煮饭的时候,我就在客厅里玩,要不就看动画片。
在春天,妈妈再也不用为小水珠发愁啦;夏天呢,我们全家都睡在地板上,电风扇一吹,一觉睡到大天光;秋天的时候,我们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接到家里来,一起过“神仙”日子;冬天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打开空调,窗外雪花飘飘,屋内暖意浓浓。
今年的一天,我放学回家,打开门,看见客厅里摆着一台金光闪闪的大电脑。我不禁高兴地叫了起来。不久,我就跟着爸爸学会了上网,到了星期六星期天,我就和爸爸上网看故事、看动画......
一次,爸爸问我,世界上什么变化最大。我想也没有想,就说:“我家的变化最大!”爸爸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那你说说,我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爸爸看我想了很久也没有回答上来,就说:“其实,这都是***的功劳!”我听了,大声喊了起来:“***真好!***真好!”爸爸看着欢乐的我也大声说:
“中国***真伟大!”

我家的变化
1995年至2002年,我家的变化可大了。在我记忆中:搬家前,房子的面积是57平方米,家里只有一张普普通通的大床、一台14英寸的小电视。睡觉时,3个人挤在一张床上,但也没有多少钱再买一张,况且,也没地方放;一家三口在一张小圆桌上吃饭,太小了,这个放不开腿,那个伸不开胳膊;看电视的时候,我们三个看的频道不同,不知听谁的,哎,真没办法,有时候频道还不清楚,还是没办法。这台电视机只有30个台; 妈妈上班骑自行车,回家后说累,我看着人家还有摩托车,很眼馋;妈妈洗衣服很不方便,有时搓的手都通红,但又不能不洗,妈妈的手,常常冻裂。爸爸妈妈平均每月的工资不足一千元钱。

搬家后,家庭的生活条件变的富裕起来:房子面积将近100平方米了。多了一张大床,睡觉宽敞了;多了一张餐桌,吃饭不挤了。而且,能座六七个人呢;看电视的时候,也不用吵了,电视也更清楚了。如果人多也可以打开小屏幕,让别人看别的。原来由14英寸变成了29英寸,原来有30个频道变成了100个频道;我们家又有新摩托车,回家后很轻松;夏天热,有空调了,风速想多快就多快,想多慢就多慢。空调不仅制冷,还能制热;洗衣机,是全自动的,可以替妈妈洗衣服,让妈妈腾出更多的时间干别的事情。爸爸妈妈每年的收入是五年前的三倍。

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工作,希望明年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更快,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⑨ 一府六县的徽州地区历史沿革

上古至战国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公元前473年以前属吴;
公元前473年以后,吴亡属越;
公元前355年以后,越亡属楚。实际上当时吴、越、楚三国并存,战争频繁,本区被作为拉锯战争之地辖属时有变动。
秦汉至三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本区设黟、歙二县,属会稽郡(治三阴,即今浙江绍兴)。
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长兴县)此时之歙县包括今歙、休宁、婺源、绩溪、淳安、遂安等地;黟县包括今黟县、祁门、石台等地。
楚汉战争之际,本区一度为项羽所占,作为其功臣梅鋗之封邑,不久为汉将陈婴所占,属汉。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歙属荆国(治今淮南)。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吴国(治今江苏沛县)。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黟、歙属江都国(治今江苏扬州)。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歙、黟为其二城。
元狩六年(前117年),立武帝子刘胥为广陵王,歙、黟属广陵国(治广陵,今扬州),
汉宣帝五风四年(前54年),刘胥获罪自杀,国除,复为丹阳郡之属。
汉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立原中山靖王刘胜之裔刘云客为广德王(治广德,今安徽广德),黟县属丹阳郡;歙县仍属丹阳郡。
始元二年(前16年),刘云客死,无子,国除,黟县复属丹阳郡。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立广川王刘越之裔刘瘉为广德王,黟县复属广德国。王莽篡汉,
建国元年(公元9年),贬汉广德王为公,改黟县为愬虏。
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复名为黟县,仍属丹阳郡。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孙权派部将贺齐出兵消灭歙地所谓“山贼”(实际是对抗孙权的山越、水越和汉人混居而成)金奇、毛甘和黟地陈仆等,将原歙地一分为五,即:歙、休阳(划原歙以西之地新立)、黎阳(划原歙以西另一地新立)、新定(划原歙以南之地新立,今浙江遂安)和始新(划原歙以东一地新立,今浙江淳安),加上黟共六县一并从丹阳郡分出,建立新都郡,治始新(今浙江淳安)。
三国吴永安元年(258年)休阳县因讳吴主孙休改为海阳县。
西晋至南朝 晋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仍属扬州。所属新定县改为遂安县,海阳县改为海宁县,加上原属之始新、黎阳、歙、黟,仍领六县。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并黎阳于海宁,当时新安郡领五县,即: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将原属吴郡管辖的寿昌县(即浙江寿昌县,今并于浙江建德市),划归新安郡,新安郡从此复领六县,即海宁、始新、遂安、寿昌、歙和黟。
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一作梁安),郡领县七,不久,废良安县,郡仍领县六。
梁武帝承圣二年(553年),将原新安郡一分为二,遂安、始新、寿昌三县仍属新安郡;将原并于海宁的黎阳重新划出,复为二县,加上歙、黟共四县,由新建之新宁郡管辖(即今本区的基本区域),治海宁,与原新安郡并属扬州,此时之新安郡非今之“徽州”,但是时间仅九年。
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再次将黎阳县并入海宁县,复将新宁郡并入新安郡,领歙、黟、海宁、始新、遂安和寿昌共六县,隶属东扬州。
隋唐至北宋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郡为州,以州统县,将歙、黟二县并入海宁为歙州,州治设海宁;又将始新县改为新安县,原遂安、寿昌并入新安县,划归婺州(今浙江金华)管辖。歙州辖地仅有原新安郡的一半,即今徽州的基本地域。此后近二十年称“新安”的又非今日之“徽州”。
隋文帝开皇二十一年(591年)恢复原歙县,并将早先属海宁的篁墩划归歙县管辖,恢复原黟县,并将州治设在黟县,州领歙、黟、海宁三县。
开皇十八年(589年),改海宁为休宁,划归婺州(今浙江金华)管辖,不久,复将休宁划归歙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全国改州为郡,更歙州为新安郡,仍领休宁、歙、黟三县,郡治在歙。不久战乱起,歙县登源〔后属绩溪县〕人汪华起兵,占郡地及附近州郡,自称吴王。
大业十二年(616年),汪华迁郡治于休宁,次年(617年),汪华再迁郡治于歙。
唐高祖武德四年(622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仍领歙、黟、休宁三县。同年汪华归唐,封越国公,并授以歙州刺史,以歙州为总管府,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今浙江金华)和饶(今江西上饶)六军诸军事。
武德七年(624年),改歙州总管为歙州都督。贞观元年(627年),罢都督府,歙州属江南道。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划歙地一部分新建北野县。歙州领县四:歙、黟、休宁、北野。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歙州改属江南东道。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又析休宁县回玉乡和邻县乐平的怀金乡(一说邻县浮梁的游金乡),新建婺源县,属歙州辖。歙州领歙、黟、休宁、北野和婺源五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治所仍在歙。天宝六年(747年),改黟山为黄山。
唐肃宗改元乾元元年(758年),因忌恨安禄山,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隶属浙江西道节度使,并隶宣、歙、饶观察使。
乾元二年(759年),罢浙江西道节度使及宣、歙、饶观察使,以歙州隶之。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划歙、休宁二县各一部分设归德县;划原黟县的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县一地设祁门县;划原黟县一部分设石埭县(即石台),并将石埭县划归池州管辖;又析歙县华阳镇设绩溪县。歙州领八县:歙、黟、休宁、婺源、北野、绩溪、归德、祁门。歙州改属宣、歙、池观察使。
大历四年(769年),废北野县。
大历五年(770年),废归德县,其地并入休宁,歙州领六县,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的“一府六县”建制基础。
大历十四年(779年),废宣、歙、池观察使,歙州隶浙江东西道观察使。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分浙江东西为二道,歙州隶浙江西道观察使。
建中二年(781年)复合浙江东西二道观察使,设节度使,赐号“镇海军节度使”,歙州属之。
贞元三年(787年),又设宣、歙、池观察使,歙州隶之。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改隶宣州观察使。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歙州属宁国军节度使。
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废宁国军节度使,复宣州观察使。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唐亡,淮南节度使杨渥仍称唐哀宗天佑年号,歙州附之。
919年,歙州隶吴。
937年,吴亡,隶南唐。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江南(南唐于宋太祖开宝四年即971年起贬国号为江南)亡,歙州隶江南西路转运使。
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歙州属江南东路转运使。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镇压州人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得名始此。仍领六县,治所在歙县。
南宋至民国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徽州隶江南路转运使建康府路安抚使。
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隶江南东路转运使。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徽州升徽州路,辖县不变,隶江浙等处行中书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即江浙行省),治杭州路。
元成宗年贞元年(1295年),升婺源县为州。徽州路领县五,即歙、黟、休宁、祁门、绩溪;州一,即婺源。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小明王韩林儿升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徽州路隶江南等处行中书省。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七月,改徽州路为兴安府,仍领县五、州一。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
洪武二年(1369年),降婺源州为县,徽州府仍领六县,即:歙、黟、休宁、绩溪、婺源、祁门。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直隶省为江南省。徽州府改隶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仍领县六。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取安庆、徽州二府之名)安徽省成立。
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废府留县,原领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蒋介石为方便“剿共”,把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婺源民风与江西有异,不愿脱离安徽,民间遂掀起声势浩大、持续二十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由于婺源人民的持续抗争和徽州其它县人民的强烈要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江西省的婺源县被重新划回安徽省。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一度迁安徽省会于屯溪。
共和国至今 1949年,由于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的同为解放军四野,为便于管理,从此将婺源划归江西省。
1961年4月13日,重设徽州专区,并将太平县划归本区。8月16日,又改屯溪为地辖市;
1968年7月7日,成立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属县不变。1971年3月29日,改徽州专区为徽州地区。
1979年2月27日,改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徽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划歙县黄山乡、石台县广阳乡和太平县建立黄山市(县级),由省直辖。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改原县级黄山市为黄山区,属地级黄山市;将屯溪市改为屯溪区;将绩溪县划归宣城地区。
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徽州区(划歙县岩寺镇新立)、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
现在的“徽州”,就行政区划而言虽然仅仅是黄山市下辖一区,但是由于风俗文化的相似性,原徽州六县人民,特别是老一辈,仍然保持着对古徽州的归属感。

阅读全文

与石台县有多少年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