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措施是什么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措施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22 03:48:09

Ⅰ 人教版 八年级的地理上册 水资源 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三、教学难点:联系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
五、课前准备:学生:对当地用水状况及主要水利工程进行调查。
教师:有关水污染、浪费的资料和三峡、南水北调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个在海洋中遇难的人,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首先要寻找什么?
【出示板书】第三节水资源
【教师承转】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地球上的水储存在哪里?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读图3.16,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
【出示板书】1、水资源是有限的
【教师引导】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来自降水)
【教师承转】每年的3月22日为什么日。确定这一特殊节日的意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读书讨论,并交流已收集的资料。
【归纳总结】人口的增长 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污染
【教师承转】地球上的水资源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短缺的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实例说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学生活动】结合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出示板书】2、全球水资源短缺
【教师提问】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因为水污染的问题,我们需要清洁的饮用水。
【教师引导】请读图3.17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水危机将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教师承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呢?
【出示板书】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教师引导】举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状况
【教师引导】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和我国的高度重视,请阅读材料"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并思考下列问题:
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⑵、确定"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意义是什么?
⑶、以1999年和2000年的主题为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学生活动】⑴、⑵较简单,⑶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整理要点,以书面的形式在班内交流。
【归纳总结】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强化水资源稀缺和节约意识。
【教师引导】造成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除了以上外,还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这是我们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学会运用读图分析法解决实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三、教学难点: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五、课前准备:了解当地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搜集有关三峡、南水北调工程的材料。
教师:将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水资源分布图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展示我国长江和淮河洪水泛滥和西北(北方)地区干旱的场景。
【教师提问】这些场景说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分布不均
【教师补充】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和地区分布不均也是导致我国水资源宝贵的原因之一。
【出示板书】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投影图片】投影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提问】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我国降水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它对河流的水量和汛期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并作指导)
【教师引导】影响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水资源时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夏秋多,冬春少。
【教师引导】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对水资源的利用有什么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结合当地实际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让一名代表发言,回答不全面的教师引导和同学补充。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调节径流,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的困难等。沂水跋山水库、沂河橡胶坝等)
【投影】投影三峡水库风景图,让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简要介绍三峡的功能,在班内交流,建立水资源时间分布特征联系实例加深水利设施在水资源利用中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承转】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征呢?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28图,并做填充图册P26页第一题。
【投影】水资源空间分布图
【教师引导】对照图分析讨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学生回答】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教师引导】这种分布特征对水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指导,总结回答,适时补充。
【教师引导】结合当地实际举例说明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应采取的措施?
【学生活动】当地可采取沟渠引水灌溉,通过指导读图P79南水北调示意,让学生举例说明,最后得出跨流域调水这一重要措施,并指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有关南水北调的材料。
【教师补充】投影南水北调图,介绍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情况。
【展示投影】我国降水分布图
【教师引导】水资源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分布有何关系?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原因?
【教师引导】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蓄水、调水只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合理用水,节约用水,请同学们回去以后调查一下家庭用水情况,总结一下,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提出节水措施。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产、生活,通过事实和资料说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节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培养节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如何联系生产、生活,通过事实和资料说明节水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资料说明法、讨论法
五、课前准备:学生:对工业、农业及家庭用水调查
教师:搜集有关节水措施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出示节水标志:让学生说明该标志的寓意,以此引入课题
【出示板书】: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资料展示】资料1 北京水价涨三毛
经北京市政府批准,自2000年11月1日起,北京市调整水价,居民用自来水价格每立方米由1.3元调为1.6元。
资料2 北京水价涨二毛经北京市政府批准,自2004年8月1号起,居民用自来水价格每立方米由1.6元调为1.8元。
【教师引导】如何看待北京市居民用自来水的价格调整问题?请同学们展开讨论。
【学生活动】从正反两方面讨论,然后选一名代表陈述,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注意引导。
【教师承转】水资源危机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21世纪的主旋律。

【资料展示】请学生对农业、工业、家庭三方面的用水、护水调查,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面对工业、农业用水状况,请同学们提出节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
【学生活动】结合工业、农业用水调查,小组展开讨论,形成要点。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承转】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但是对于家庭用水节约情况可能很多同学熟视无睹。下面,各位同学将各自家庭的用水情况在班内交流,然后制订节水计划。
【学生活动】每位同学分别展示自家的用水调查。(教材P84表)
【教师引导】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节水的常识,请同学们补充,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Ⅱ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台湾省》教案

希望能帮助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面积等基本概况,以及台湾岛、彭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学会分析农产品和森林分布与其气候、地形的关系,培养学生区域地理的分析能力。
3.使学生知道台湾省的经济特点,了解其“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4.使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教具准备:台湾省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以学生喜欢的台湾歌手周杰伦,爱看的台湾娱乐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和“TV三贱客”引入台湾,还引出台语──闽南语,上课时,请会讲闽南语的学生来说说闽南话或唱闽南歌,并让学生欣赏由台湾人作曲作词并演唱的赞美诗,体会闽南语。
[教授新课]
[地图演示]读图分析台湾省的范围和位置,并指出北回归线的位置,由此分析台湾的纬度位置,得出台湾是热带、亚热带气候,四面环海,使台湾的气候温暖湿润,生产各种热带亚热带水果。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台湾地形特点(由台湾铁路分布原因引出地形分布),并认识台湾的重要城市:台北、台中和台南,高雄和基隆。
[学生活动]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完成课本P34活动题2。
[教师承转]以上是课本的第一个标题,课本的第二标题是“美丽富饶的宝岛”。美丽是指什么?富饶呢?(有许多迷人风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富饶指物产丰富)下面,我们在轻快的高山族音乐中尽情欣赏一下台湾的美景,并看看有哪些丰富的物产。
[多媒体音乐放映]音乐中图片自动放映。
[地图演示]台湾主要农矿产品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看图完成P36活动题2,并分析图6.25台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并尝试用图6.26分析台湾树种十分丰富的原因。
[归纳总结]完成P36全部活动题,整理答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主要以一首台湾赞美诗引入,导入时我把歌词放映出来,让学生先读一遍,再听歌,更好比较普通话和闽南语的区别,激发了学生的兴兴趣。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对台湾纬度位置的认识与气候物产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过渡衔接时,我用了课本标题,既突出知识的整体,又自然地引出下文。这种方法,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总之,这节课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讲解时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效果不错。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台湾的范围,知道台湾由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等岛屿组成,所以,我们说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但是为什么一些日本人现在已经把钓鱼岛写入了日本地图呢?钓鱼岛为什么成为中日长期以来争议的领土呢。钓鱼岛问题怎么来的呢?
[学生活动]讲述钓鱼岛的认识
[教师总结]讲述钓鱼岛问题的由来。(钓鱼岛问题资料附于教案最后)
[讲授新课]
[学生朗读]P37“出口导向型经济”。
[图片演示]图6.28,学生分析台湾出口贸易的变化
[教师讲解]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和国家比较落后的原因的以及台湾如何实现经济转型。
[提出问题]台湾利用哪些优势和有利条件发展工业?
[学生回答]课本图6.27
[教师讲解]四个有利条件,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什么条件也比较重要吗?请读P38阅读材料后回答。
[学生活动]读P38阅读材料得出另一个重要的条件──政策的强力支持。(教师结合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突出这个条件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读图回答]图6.30台湾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这些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这几个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活动]完成P38活动题,回答以上问题。并思考P39第3活动题。
[教师讲述]P39第3活动题。
[读表6.1]分析台湾产业产值的变化,从数据角度把握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学生活动]完成台湾产业变化的折线图。
[教师小结]略
[课堂练习]
1.判断
台湾的出口商品中农矿产品占很大比例。
2.选择
台湾产业构成中( )
A.第一产业最高 B.第二产业最高 C.第一、第二产业为主 D.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附钓鱼岛问题资料: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没有对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提出异议。但是,后来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定了《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把台湾归还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日方立即单方面行动,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着又将巡逻船开去,将岛上原有的中国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列岛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定归还冲绳协定时,擅自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1972年,中日两国在恢复邦交的谈判中,双方从中日友好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搁置,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解决。可是,日本一些敌视中国的国会议员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日本政府顺应右派要求,出动巡逻艇和飞机对我国在钓鱼岛列岛海域作业的渔民进行监视。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局势和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日本再次将手伸向钓鱼岛,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上修建灯塔,企图使灯塔列于海图上,以便让国际社会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还竖起“太阳旗”和纪念死者字样的木牌。这些活动,都得到日本政府的纵容和支持。

Ⅲ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

一、精彩导入,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案例1】:八年级地理下册2.10《祖国宝岛—“台湾省” 》
同一课题,三节平行课,三位来自不同中学的教师,三种不同类型的课堂导入:
笔者作为其中的第一位上场的开课教师,在讲授“祖国宝岛—台湾省”时,采用了以下的导入方式:
(欣赏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鼓浪屿之波》,展示鼓浪屿日光岩图片。)
教师讲授:每当这悠扬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很多人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思乡之情,这是一首很多厦门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名叫《鼓浪屿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这首歌的歌词朴素而真挚,像老水手对亲人讲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屿与美丽的基隆港联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于哪里呢?
学生回答:台湾省
教师讲授:对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的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师2:以视频《七子之歌——台湾》导入,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教师3:以《反分裂国家法》引入,接着播放视频、图片等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无论是歌曲欣赏、视频资料,还是其它方式的导入,三位老师对该课的导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往往需要一个恰当的课堂导入。它或者给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感觉,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题,能为教学设计的层层深入做好流畅的衔接,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当然,课堂导入的用时要恰当,一般是3~5分钟,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教学内容。
二、优化教师课堂提问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安排提问环节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学设计如何完整出彩,教师的“独角戏”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学生主动参与、各抒己见的舞台,它终究是不成功的。课堂提问涉及问题的设计和问题抛出后的“后续处理”。
(一)问题设计清晰明了,目的明确。
【案例2】:七年级地理下册2.2《南亚》之“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在讲授《南亚》一节中的“南亚的位置和范围”时,其中一位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安排:先请同学用红笔画出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当学生将这些重要线条勾勒完后,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南亚位于哪些地理事物之间?大部分学生感觉一头雾水,举手回答者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这个问题问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脉、河流,又或是宽广的海洋?选择的余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导。倘若把这问题改成:“南亚位于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那么学生选择回答的内容就非常明确,也才有利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进程和方向。由此可见,课堂上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精心设计,具有明确的指向,陈述尽量具体化,突出启发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领。
(二)问题提出后,要学会等待、善于倾听
【案例3】:《祖国宝岛—“台湾省” 》之景观图片欣赏
有一位教师在用课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观图片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台湾风景如何?学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没有去过。接着该教师进一步设问: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学来自台湾,请举手一下。这时底下的那位台湾籍学生非常兴奋地举了手,并已做出要站上来发言的准备。可惜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他发言的机会,用了一句“哇,你这些地方都去过了,太让人羡慕了!”敷衍了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有一名台湾籍学生,为何不给他机会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呢?本来可以塑造的课堂教学亮点就这样无端地错过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发问或回答,切忌漠视与干涉;另外,问题提出后,不能一问完就马上叫人回答,要给学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间。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还应作中肯评价。
三、不可或缺的教学承转
(一)由已学知识承转到新知识:
【案例4】:《南亚》之“南亚的地形”
教师讲授:在讲南亚地形特点之前,我们回顾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那么,南亚的地形特点又如何呢?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教师概括总结: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区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这样的教学承转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已学知识,还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向更高的层次。
(二)由相互关联的两个知识点之间自然承转
【案例5】:《南亚》之“南亚的河流”
教师讲授:一般来讲,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势的塑造者。一条大河经过的地方会冲积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是由亚马孙河冲积形成的。那么,南亚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主要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的呢?
学生回答:印度河和恒河。
教师讲授:那这两条河流有没有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南亚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势制约,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区。南亚地形受河流影响,在中部塑造了广阔的冲积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一个个发现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成为新教学内容的起点。同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伴随每个承转引出的探究活动步步深入,让学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与河流”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地理课追求精细化教学,正是这些“功不可没”的教学承转保证了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学环节之间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转,终究不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过渡时应该简化处理。
四、合理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一些学习任务或活动,也是课堂教学落实基本知识点、强化重难点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材“活动”模块里的题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课堂练习,是对教材内容的及时补充,教师分发布置的课堂练习材料应该是在“活动”模块里的题目顺利完成的前提下进行,切忌喧宾夺主。
(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从标题到内容,都应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尽量新颖有趣、富于变化而又难度适中。
1、在标题用词方面,将传统的“填空题”改为 “这些知识你记住了吗?”,“单选题” 改为“你能找到正确答案吗?”,“连线题”改为“找搭档”,“读图题”改为“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吗?”,仅仅几个字的变化有时能于无形中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并通过练习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2、在内容选择方面,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除了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外,还可布置一些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发挥空间的题目。
(三)先小结后练习: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育成长期,接受知识容量较为有限,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大量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识,更别说灵活运用到题目中。因此,课堂练习前,教师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学生独立做练习前,教师对作业做适当的解释并先复习几个和课堂练习里相关的例子;学生开始做练习后,教师应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及时给那些解题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讲解。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在专业实践历练中不断加以锻造;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探究舞台,用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切实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Ⅳ 2020年初二地理教师工作计划

2020年教招地理学科笔试培训(0213

链接: https://pan..com/s/1yig7SNqiqn-pHFPzisQYig

提取码: dcur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Ⅳ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

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在地理课堂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读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有趣味性的学科,地理知识丰富而精彩。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及其分布”为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地球”“地震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短片回顾我国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的场景,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在深受震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强大破坏力,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调动了学生探索地震相关知识的极大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师的有效性。

二、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教材中除了用常规的文字语言来对地理知识的描述外,还有另外一种语

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图语言。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尽量把地理知识融入到地图中去理解,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自然就养成了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例如我采用形象比喻法来教育学生记住一些图形的轮廓形状:黑龙江的轮廓像一只美丽的天鹅,湖南的轮廓像美人头,英国的轮廓像一只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意大利的轮廓像一只女士的靴子等等;又如,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地势起伏时我采用剖面观察法等等。
此外,地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绘制各种图表的方法,适当的统计分析知识以及地理问题的归纳方法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资料的表达,地图、各种图表对地理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归类整理和分析。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去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地理信息的联系、差异,力图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三、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实施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识十分淡薄,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质量和学生听课质量难以提高,而探索性地理教学就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的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例如,在“海陆变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一系列图片,并进行分析:喜马拉雅山在地质年代是怎样的地理环境?我们利用科学史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具有很高的价值。此外,地图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略图的运用尤为重要。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理略图,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七大洲、四大洋”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七大洲、四大洋”简图的绘制;又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每个省级行政区轮廓的绘画中来,在这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

地掌握了它们的相对地理位置。地理略图不仅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还能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地理略图的运用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进行学习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评价方式,其中包括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觉思考的习惯,同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赏识教育,无论学生的成就大小,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鼓舞和信任,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教学只有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从而使地理课堂有效性大打折扣。我们有时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又或者过于严谨而使课堂不生动活泼。其实我们应该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的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善于与学生沟通,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甜美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友好般的相处,就能赢取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就能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从教多年的地理教师,笔者虽然对地理教材已经比较熟悉,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要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自己教学中低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的思想、新的教法,从而使地理教学更有效。

Ⅵ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怎样教

一、情感培育法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
而忽视了情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
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喜欢“地理课”呢?怎样才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至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
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
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精湛的语
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
“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情景引入法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是“讲”法,即“同学们,
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
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
书画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老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填“图”来替代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
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有
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副东方人的脸。主席
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
事说明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三、互动教学法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
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
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
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景,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
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
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
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
稚,而出乎课任老师的意料。但老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
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四、内容图解法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图解法就是将
没有地图或有地图需要转换的内容,通过描绘略图或变图进行知识信息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实际
上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
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讲解地球运动、地图知识、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等内容是,运用图解法可以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内容进行迁移突破,
就可以形象直观、化难为易,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目前地理教学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师必须正视现实,顺应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地理教学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学
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益。努力让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服务。

Ⅶ 中国八年级地理课程标准是什么要求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一、背景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 "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课程性质(7-9'GEO'1.2)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7-9'GEO'1.3)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7-9'GEO'1.3.1)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7-9'GEO'1.3.2)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7-9'GEO'1.3.3)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7-9'GEO'1.3.4)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7-9'GEO'1.3.5)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7-9'GEO'1.3.6)
四、设计思路(7-9'GEO'1.4)1.7~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7-9'GEO'1.4.1)2.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7-9'GEO'1.4.2)3.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7-9'GEO'1.4.3)4.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决定,以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例如,本《标准》规定,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选择非洲(洲)、南亚(地区)、英国(国家)等,也可选择其他大洲、地区、国家。(7-9'GEO'1.4.4)5.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7-9'GEO'1.4.5)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9'GEO'2)
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知识与技能(7-9'GEO'2.1)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7-9'GEO'2.1.1)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7-9'GEO'2.1.2)3.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7-9'GEO'2.1.3)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7-9'GEO'2.1.4)
二、过程与方法(7-9'GEO'2.2)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7-9'GEO'2.2.1)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7-9'GEO'2.2.2)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7-9'GEO'2.2.3)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7-9'GEO'2.2.4)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9'GEO'2.3)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7-9'GEO'2.3.1)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7-9'GEO'2.3.2)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7-9'GEO'2.3.3)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7-9'GEO'2.3.4)
第三部分内容目标(7-9'GEO'3)
内容标准总体结构的说明如下:(1)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地理课程(7~9年级)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一、地球与地图(7-9'GEO'3.1)(一) 地球和地球仪(7-9'GEO'3.1.1)
标准 活动建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7-9'GEO'3.1.1.1)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7-9'GEO'3.1.1.1.1)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7-9'GEO'3.1.1.1.2)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7-9'GEO'3.1.1.1.3)
2.地球仪(7-9'GEO'3.1.1.2)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7-9'GEO'3.1.1.2.1)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7-9'GEO'3.1.1.2.2)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说明:●"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 地图(7-9'GEO'3.1.2)
标准 活动建议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7-9'GEO'3.1.2.1)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7-9'GEO'3.1.2.2)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7-9'GEO'3.1.2.3)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7-9'GEO'3.1.2.4)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7-9'GEO'3.1.2.5)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说明:●"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世界地理(7-9'GEO'3.2)(一) 海洋与陆地(7-9'GEO'3.2.1)
标准 活动建议
1.海陆分布(7-9'GEO'3.2.1.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7-9'GEO'3.2.1.1.1)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7-9'GEO'3.2.1.1.2)
2.海陆变迁(7-9'GEO'3.2.1.2)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7-9'GEO'3.2.1.2.1)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7-9'GEO'3.2.1.2.2)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说明:●"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二) 气候(7-9'GEO'3.2.2)
标准 活动建议
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7-9'GEO'3.2.2.1)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7-9'GEO'3.2.2.1.1)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7-9'GEO'3.2.2.1.2)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7-9'GEO'3.2.2.1.3)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7-9'GEO'3.2.2.2)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7-9'GEO'3.2.2.2.1)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7-9'GEO'3.2.2.2.2)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7-9'GEO'3.2.2.2.3)
3.主要气候类型(7-9'GEO'3.2.2.3)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7-9'GEO'3.2.2.3.1)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7-9'GEO'3.2.2.3.2)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7-9'GEO'3.2.2.3.3)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如有条件,让去过外地(或外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说明:●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三) 居民(7-9'GEO'3.2.3)
标准 活动建议
1.人口与人种(7-9'GEO'3.2.3.1)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7-9'GEO'3.2.3.1.1)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7-9'GEO'3.2.3.1.2)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7-9'GEO'3.2.3.1.3)
2. 语言和宗教(7-9'GEO'3.2.3.2)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7-9'GEO'3.2.3.2.1)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7-9'GEO'3.2.3.2.2)
3.聚落(7-9'GEO'3.2.3.3)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7-9'GEO'3.2.3.3.1)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7-9'GEO'3.2.3.3.2)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7-9'GEO'3.2.3.3.3)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 地区发展差异(7-9'GEO'3.2.4)
标准 活动建议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7-9'GEO'3.2.4.1)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7-9'GEO'3.2.4.1.1)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7-9'GEO'3.2.4.1.2)
2. 国际合作(7-9'GEO'3.2.4.2)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7-9'GEO'3.2.4.2.1)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7-9'GEO'3.2.4.2.2)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五)认识区域(7-9'GEO'3.2.5)
标准 活动建议
1. 认识大洲(7-9'GEO'3.2.5.1)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7-9'GEO'3.2.5.1.1)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7-9'GEO'3.2.5.1.2)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7-9'GEO'3.2.5.1.3)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7-9'GEO'3.2.5.1.4)
2.认识地区(7-9'GEO'3.2.5.2)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7-9'GEO'3.2.5.2.1)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7-9'GEO'3.2.5.2.2)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7-9'GEO'3.2.5.2.3)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7-9'GEO'3.2.5.2.4)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7-9'GEO'3.2.5.2.5)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7-9'GEO'3.2.5.2.6)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7-9'GEO'3.2.5.2.7)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7-9'GEO'3.2.5.2.8)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9'GEO'3.2.5.2.9)
3.认识国家(7-9'GEO'3.2.5.3)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7-9'GEO'3.2.5.3.1)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7-9'GEO'3.2.5.3.2)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7-9'GEO'3.2.5.3.3)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7-9'GEO'3.2.5.3.4)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7-9'GEO'3.2.5.3.5)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7-9'GEO'3.2.5.3.6)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7-9'GEO'3.2.5.3.7)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7-9'GEO'3.2.5.3.8)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7-9'GEO'3.2.5.3.9) ●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资料,并与所学大洲进行对比。
●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以极地科学考察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或者举办一次科普报告会,或者观看录像片。
●结合历史等课程,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的变化。
●观看介绍某一国家地理概况的录像。
●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例如,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等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惟独生活在澳大利亚。 ●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
●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着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华人与华侨对所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
●选择某一主题,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资料,制作计算机演示文稿,并在全班演讲。
说明:●本单元通过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洲-地区-国家"的组合,其内容必须涵盖所列各项"标准";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不一定是一个区域对应一条"标准"。●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三、中国地理(7-9'GEO'3.3)(一) 疆域与人口(7-9'GEO'3.3.1)
标准 活动建议
1.疆域与行政区划(7-9'GEO'3.3.1.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7-9'GEO'3.3.1.1.1)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7-9'GEO'3.3.1.1.2)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7-9'GEO'3.3.1.1.3)
2.人口与民族(7-9'GEO'3.3.1.2)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7-9'GEO'3.3.1.2.1)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7-9'GEO'3.3.1.2.2)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7-9'GEO'3.3.1.2.3)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说明:●"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7-9'GEO'3.3.2)
标准 活动建议
1.自然环境(7-9'GEO'3.3.2.1)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7-9'GEO'3.3.2.1.1)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7-9'GEO'3.3.2.1.2)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7-9'GEO'3.3.2.1.3)
2.自然资源(7-9'GEO'3.3.2.2)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7-9'GEO'3.3.2.2.1)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7-9'GEO'3.3.2.2.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7-9'GEO'3.3.2.2.3)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7-9'GEO'3.3.2.2.4)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说明:●"标准"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 经济与文化(7-9'GEO'3.3.3)
标准 活动建议
1.经济发展(7-9'GEO'3.3.3.1)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7-9'GEO'3.3.3.1.1)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7-9'GEO'3.3.3.1.2)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7-9'GEO'3.3.3.1.3)
2.文化特色(7-9'GEO'3.3.3.2)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7-9'GEO'3.3.3.2.1)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7-9'GEO'3.3.3.2.2) ●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
●搜集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
(四)地理差异(7-9'GEO'3.3.4)
标准 活动建议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7-9'GEO'3.3.4.1)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7-9'GEO'3.3.4.2)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7-9'GEO'3.3.4.3) ●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竞赛。
●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
●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

Ⅷ 八年级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八年级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以地图为依托和载体,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的技能,适当的时候还要教学生画图;其次,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养成边看书边读图的学习习惯平时要加强地理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备课组工作以夯实常规教学为基础,以坚持内涵发展为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并使八年级地理组的各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成绩。
1、深度挖掘教材
八年级地理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处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整个备课组,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适应教学的灵活多变性。
2、认真、全面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面对日益灵活的地理内容,备课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备好教材的同时,还一定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3、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八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两极分化严重,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经验的学习,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4、利用上课前几分钟,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初中生对于知识多数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在他们面前提醒、重复,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检查力度,使学生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地理。
5、加强与同一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格式 工作计划写作 周工作计划 月工作计划 季度工作计划

我们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联系,时刻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及时的对症下药,争取不落掉任何一个学生
、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认真履行工作计划表所安排的教学工作;
第二,积极听取其他老师的常态课,从中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积极参加本学科的课题研究活动。
第四,上好公开课

Ⅸ 谁知道,八年级第二学期地理教学计划,湘教版的。快快!!!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八年级共六个班,男女生的比例相差不大,通过前三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六个班都基本形成比较好的课堂氛围,学风和班风比较好,一部分学生在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钻研地理知识,基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男同学比较懒散,学习不够努力,成绩差距很大,需要努力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区域——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与分布。从了解区域位置与自然环境着手,探讨人口、城市和产业的空间分布,引导我们认识区域的基本特征,进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既存在着差异,有保持着联系。这章我们学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和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宝岛台湾是我们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令人魂牵梦绕;走进新疆,领略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西部大开发带来的辉煌;走进贵州我们仿佛置身于?斯特高原,探究国土整治的成功经验;走进黄土高原我们能感受到当地居民的质朴生活以及区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精批细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3、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8、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9、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六、课时安排
周次
教 学 进 度
课时
备注
1
第五章 第一节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2

2
第二节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2

3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4
第六章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位置与环境
2

5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
2

6
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2

7
第七章 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
2

8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
2

9
期中考试
2

10
第三节 珠三角、第四节 长三角
2

11
第四节 长三角、第五节 长株潭
2

12
第八章 第一节 北京市
2

13
第二节 台湾省
2

14
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

15
第四节 贵州省、第五节 黄土高原
2

16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2

17
期末复习
2

Ⅹ 在新课标下怎么样进行八年级地理教学

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强调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20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 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一是积极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 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 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 ),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 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再次,善于处理偶发事件,一要做到冷静沉着,不急不燥,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最短的时间内。二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偶发事件所包含积极因素,善于引导,即使进行批评也不能埋没了闪光点。总之,教师用自己热切的情感去影响着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其乐融融,兴高采烈,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信心是越来越强。

二、 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三、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八年级上册就有120幅左右,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地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阅读全文

与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措施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6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4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5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9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1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1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8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81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9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40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8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8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31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4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3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