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如何教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分布

如何教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分布

发布时间:2022-08-15 20:32:34

Ⅰ 七年级上册地理如何判断是海陆分布的因素还是地形地势的因素 如:安第斯山脉的先降水多过东岸 是什么原因

  1. 如果应付考试的话,把你见到过的题目,记住答案就差不多了。

  2. 但是你想更有把握些的话,简单的技巧,那就是见到题目中有“xx山(脉)、高原”等字眼的,那就是跟地形因素有关。有“天津、乌鲁木齐”、“沿海、沿岸、内陆”等字眼或者概念的,那就是海陆分布。剩下来的,“极地、极圈、赤道”、“热带雨林”等字眼的,那就是纬度位置了。

  3. 知识点都讲过,要把具体的题目例子,自己去细细的体会。

  4. 这是简单的考试技巧,具体要靠你自己体会。


Ⅱ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指向标。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着。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着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着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着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着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着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尼日尔爾利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50、居民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Ⅲ 初中地理怎样说课海陆变迁

《海陆的变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的要求。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指导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洲和大洋》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课。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进一步认识。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区域地理中有关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
(三)教材处理
这节教材内容分三部分:
1、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原因);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从海陆变迁的一般现象入手寻求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现在海陆分布格局进行理论解释,向学生介绍了具有前后联系的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这样处理比较符由现象到本质、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列举了较多的实例,配备了较多的图片,旨在加强内容的直观性。
二、学生分析
(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知道荷兰、日本、澳门填海造陆的事实。
2、 初一学生认知特点:
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二)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些有关的地理分布知识较少,对地理事物分布知识的记忆缺少方法。
(三)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课时设计

Ⅳ 七年级地理书海陆分布知识点总结

世界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
按照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于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于东半球
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于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于北半球

Ⅳ 七年级上册地理如何判断是海陆分布的因素还是地形地势

地形地势的影响,主要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海陆分布则往往是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Ⅵ 地理初一上册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dili.chazidian.com的形状、大小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2)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卫星照片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查字典地理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
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 (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和60°、两极(90°)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 划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 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
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旋转特点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
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2.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重点图:P11图1.19,P12图1.20
三、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小→ 表示范围大→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小→ 内容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识记图1.24 一些常用图例
2.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识记图1.29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识记P29图2.6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二、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识记P37图2.19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短时间 经常变化 长时间 变化不大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2.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P46图3.6)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
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53图3.17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三、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
①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P56图3.21
①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级”);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四、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 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 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 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 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 地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P58图3.23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着。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是低温少雨)。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30°~40°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40°~60°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所以要说清楚人口数据是哪一年的数据,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3)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分布:a.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②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高、干)。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②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③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1)原因: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a)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b)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
(说明:三大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次还有各人种混居区。)
二、语言和宗教
(一) 主要语言的分布(见教材P75图4.13)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佛塔。)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包括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P80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冰屋 严寒 冰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傣族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墙厚,窗小。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热风。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20多个(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1)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2)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超过10亿。(中国人口最多,印度居第二位)
(3)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非)、土耳其(亚欧)、俄罗斯(亚欧)、美国(北美、大洋洲)
(4)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的总称。
(5)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它用来划分国家间各自行使主权的范围。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6)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发展中国家主要分部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
课本P89 图 5.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地图册P4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约占世界的1/5 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的4/5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3/4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4
生活、教育水平高 人口高增长
生产力高度发达 生活、教育水平低,以第一产业为中心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3.国际合作
联合国: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有6个主要机构,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瑞士日内瓦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平、友谊、进步”

Ⅶ 世界的海陆分布有哪些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它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对本节内容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本节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对一切新事物还很新鲜,学习积极性还很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讲解。

主要是再读图、绘图、地名记忆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对运用地图形成初步的认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挂图、板图等形式教学,加强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地理课的教学特色,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通过“看、画、剪、拼”地图,了解和熟悉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和轮廓。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线。

2.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填图识图的能力。

3.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我们生活的星球,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世界上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难点:七大洲的分界线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图法、创设情景法。

Ⅷ 七年级上册地理在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上,如何判断四大洋,七大洲的位置

先找赤道,已知条件。
然后在赤道下(南方)找澳大利亚(长有两小耳朵)。
澳大利亚右边就是太平洋。
太平洋右边是美洲。
再右是大西洋。
澳大利亚左边(西方向)是印度洋。
印度洋上面是亚洲,左边是非洲。
非洲上面是欧洲。
欧洲上面是北冰洋。

Ⅸ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提纲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 站得高,看得远。
(3)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友谊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公转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
① 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② 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③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北逆南顺)
(二)地球仪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2)、无00纬线和00经线的判读:
纬度:由下向上增大的是北纬,反之为南纬。由此判断南、北半球。
经度:由左向右增大的是东经,反之为西经。由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3)、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0W和160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20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5)、纬度范围:00—300 NS为低纬度;300—600 NS为中纬度:600—900 NS为高纬度。
(三)地图
1、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①比例尺的计算:
(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
(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起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伸出是山脊)
(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5)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二)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拉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2、海陆变迁:(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①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②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③ 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二、 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是稳定的。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2)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4、世界的气候
①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特点:冬季多雨型。
季风气候: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
全年高温(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全年气温在0度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1月气温在0度以下(温带季风气候)
③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三、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
(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原因: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②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 人口稀疏地区: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2)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3)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
(1)原因: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a)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b)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二)语言和宗教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雪屋 严寒 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傣族微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 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热风。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四、 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00多个
a)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b) 人中超过1亿的国家。(10个)
c) 地跨两洲的国家:
埃及(亚非)、土耳其(亚欧)、俄罗斯(亚欧)、美国(北美、大洋洲)
d) 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约占世界的1/5 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的4/5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3/4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4
生活、教育水平高 人口高增长
生产力高度发达 生活、教育水平低
以第一产业为中心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3、国际合作
联合国 总部 — 美国纽约 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6个主要机构 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 — 瑞士日内瓦 成员: 148个(2003年4月)
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平、友谊、进步
国际红十字会 人道主义
亚太经合组织
东南亚国家联盟
欧盟

阅读全文

与如何教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分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3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