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学生如何搜集乡土地理素材

学生如何搜集乡土地理素材

发布时间:2022-08-09 21:23:11

Ⅰ 怎样编写乡土地理教材

一、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学习有以下几点要求和 建议:1.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2.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 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爱国

Ⅱ 地理与生活 论文

【摘 要】:若用脱离社会生活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会使学生将来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到“学习无用”。借助地理科学的特征,则可实现“学生到生活中学习”这一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学习方式。到生活中学习,并非将学生交与课堂之外即可,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借助乡土地理教学这一理想平台去实施。同时,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拓展也为学生走进生活中学习提供保证。【关键词】:与生活接轨 依据 平台 保证【正 文】: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会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很难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面对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感到在校是一个“无用的学习”过程。那么,如果让在校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接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地理科学而言,它除了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外,还具有开放性特征。认识地理事物,学习地理知识,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家乡校园的一河一路等,具有广阔的空间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学科的教学则更容易实现学习与学生生活的接轨。所以,地理学习过程不提倡将学生禁固在教室里,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生活,去探究发现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并以这种方式来检验自己书本上学习的知识,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学习是“有用的学习”。而且他们还可在走入生活、关注社会过程中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影响地理学习与学生生活相接轨的因素方面,作简要分析: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地理学习与学生生活接轨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鲜明地提出了本学科的六大基本理念,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等,又是六大理念的核心和重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提出,对改变以往地理课程中知识与生活相悖离、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现象,指导构建“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统一的理论课程,意义重大。同时,也为课程内容编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地理学习的组织形式指明了方向。“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显着特征。“改变学习方式,主要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可见《课程标准》中强调现代学习过程要求不单单呈现给学生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更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深入实际,亲身感受,获取直接经验。而这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学习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二、乡土地理教材的开设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搭建了理想平台首先这是由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决定的。1、乡土地理教材编写注重了人地协调发展教育。乡土地理教材要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关注身边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的现状,正确认识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2、它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整与转变。乡土地理教材要求的实施过程,可有效地改变以往的教条化、单一化、静态化的陈旧教学模式,建立以探究为主导,合作式、体验式、问题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3、注重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不是写在书本上现成的,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探索、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书本上所学到的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的应用能力,用我所学,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其次是由教材编写的特点决定的。乡土教材编写为了体现这些理念,已经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具有了以下特征:1、将促进学生地理科学能力的发展、正确的地理观念的形成贯穿了教材编写的始终。乡土地理教学中所要培养的学生的能力重点放在了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信息能力。如教材中编写的测量当地的地理经纬线,绘制校园平面图等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产生过程。再如根据已有的相关资料或通过对家乡某类资源的调查研究,分析我国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搜集、整理及分析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建立国情意识。2、将因地制宜思想贯穿了教材编写的始终。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是关注家乡的经济发展,了解成就及存在问题。而乡土地理内容编制时则遵循了这样的线索:区域不同——资源和条件存在差异——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也有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另外,教材中还应用了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相结合编写形式,体现了因地制宜思想。正面案例有助于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因地制宜,应当怎样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条件差异进行生产建设,即怎样扬长避短。反面案例则让学生明白不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危害及后果,增强因地制宜重要性的认识,这正是为其将来投身到经济建设中时能真正“用我所学”作铺垫。3、将案例教学贯穿了教材编写的始终。乡土地理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它把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案例形式写进教材,如:地理与衣食住行,地理与当地工农业生产等。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白地理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了解其中的地理背景。三、教师教学能力不断的提升为学生到生活中学习地理提供有力的保证以扬州市教研员朱雪梅老师主编的乡土地理教材试用本为蓝本,各地乡土地理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在乡土地理教材实施的过程中自身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已经初步具备了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具体体现在:1、新理念促使教师构建了更加完备的知识结构。乡土地理教材的实施使地理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更加宽广。教师已经意识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驾驭地理教学的瓶颈,他们已不再象以前一样,把自己定位在书本、学科、成绩、校园这几点一线的狭小空间,而是向书外,向其它学科、社会生活扩展,构建了更完备的知识结构,不仅是原有结构的重组,更是吸收了先进的理念、其它学科的知识,包括全新的科技前沿知识,来完善、充实自己,新旧知识相融合,以满足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需求。2、调整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了让学生走向知识的教学理念,教师们都知道要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去认识周围世界,乡土地理教学实施的这几年中已完全体现出来。乡土地理教材中的大部分素材,对于学生来说大都是来源于身边的生活世界,但答案及原理多是未知的,教师这时则会把自己的位置从居高临下的权威降到“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实现了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彼此间真正形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更充分允许学生质疑,并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身外的“生活世界”和内心的“地理科学世界”联系起来,实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目的。3、教师仍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教师除了从常规教学能力的提高外,更加注重了以下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地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教师不仅具有了独立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而且更是加强了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因为乡土地理的信息并非主要来自书本,而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其次是具备了从多种渠道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能力,具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地理课程资源以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在强化自身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大多地理教师已能通过彼此合作的方式制定活动计划,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场所、活动内容及方法,能够正确指导和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动手实践能力。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实现了从全方位引领学生将学习活动从课堂“主阵地” 延伸到课外、到社会生活,使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联系更为密切,从学校教育过程入手,为学生将来走向生活,更快投入到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Ⅲ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乡情作文

只要把握好乡情作文教学的特点,使乡情和乡景成为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文思涌动,挥洒自如,从而写出优秀动人的乡情作文来。
关键词:指导学生,写好,乡情作文
故土乡情,从古至今向来是人生重要的阅历和难以忘怀的情感,是经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的内容。当然也就成为中学作文训练以至中高考作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对广大的县乡中学生来讲,辽阔美丽的田野,起伏连绵的山峦,清澈的河流,清新的气息,淳朴的风情,勤劳善良的乡亲,给乡情作文提供了更多更广的写作源泉和素材。可是,目前县乡中学生的乡情类作文现状却并不能够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对乡情的体验粗犷而不细腻,对生活的感悟粗浅而不理性,甚至对作文失去兴趣。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面前感到困惑和迷茫,而对学生写好乡情作文缺乏应有的指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指导学生写好乡情作文呢,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充分挖掘农村特有的写作素材乡情和乡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对乡情写作产生强烈的热情和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作文教学尤其如此。爱家乡,体验乡情,感受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本身就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和很强的意趣。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增强学生观察、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更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要引导学生培养观察的兴趣,再养成观察的习惯。通过开展体验乡情校外活动、布置命题作文作业等,让同学们感到写农事其乐无穷。 很多学生不善于观察,往往是走马观花,只获得粗略的朦胧的印象,即使有了写作热情,也是笔下空洞,笼统而缺少感人动人的细节。教师要有意识的教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有目的地观察,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学生用探索、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独特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如春暖花开,让学生跟随父母去田间锄草;稻收季节组织学生在地里捡稻穗;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大棚蔬菜的种植、畜牧养殖等;双休日喂牲口、养家禽、种蔬菜;事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改写简短的叙事、状物文章。比如,有些学生很喜欢养小动物、种树或者养花,就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下相关活动的观察日记;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和学生一同垒灶野炊,在美丽的夏季的夜晚,引导学生观察萤火虫的飞行轨迹,中秋时节,在野外空地上席地而坐或者坐在自家的庭院中观赏月景,春节期间,更容易引起乡情乡俗的生机勃发,乐趣无穷,处处都是乡情和乡景的乐园。要有意、有目的的布置各种题材的作文作业,让学生深刻感知生动鲜明的形象,指导学生练笔,描述欢乐的场面,表达愉悦的心情。总之,要激发学生关注家乡、深入观察家乡和了解家乡的热情,使学生具备表现浓浓的乡情、展现迷人的乡景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发,有韵味可体会。让丰富多彩的乡情和乡景成为活泼可爱、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有了源头活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内容充实,自然顺畅。
二、 要依据作文训练的特性,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指导学生写好乡情作文。
兴趣只是入门的先导,作文指导才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写好作文不仅要有热情,还要遵循规律,从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多写、多练,加以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观察、感受乡情乡景的时候,特别注重其中的细节、细微之处。以细节取胜,以细节感人。做到处处留心,处处有心,而不能象每天走过的台阶却说不出它的级数一样那样的熟视无睹。作文指导要学生因地制宜,多搞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体验。平时可出一些小题目,如从每次的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向你介绍一个有趣的老乡你会唱几首乡谣,能讲几个家乡传说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情感。
其次,要注重拟题的技巧。新鲜活泼的作文题目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本身就是激发写作兴趣和欲望的突破口。要把作文题目出在点燃乡情之火的心口上去。抽象的和大而空的题目,诸如《我的家乡》、《希望的田野》之类,只会让学生空喊出一些家乡美家乡好之类的空洞无味的话语和口号。要抓住一方水土的具体特点,具体事情,让学生感到有写头,有联想的余地,能真正的发挥出来。或热爱、赞美,或正视落后,立志改变;或亲情难忘;或展望未来,或为家乡骄傲。比如,《村里那棵树》、《穷山沟走出来的》《喜看家乡的头条新闻》、《父亲的蓑衣》、《麦子熟了》、《我为家乡献一策》、《再回首,乡村母校》等。也可以提供一些具体而典型的乡土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以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
最后,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要注重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东挪西凑的从别的地方借用太多的空话甚至是套话,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进行作文的写作,写出来的作文才是带有感情的,才能真正的打动人心,比如,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怀念,远方的游子对自己亲人的想念等等,也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好作文。
三、立意要有时代气息,在构思上要别具一格,别出心裁。
乡情作文大都是话题类作文。在体裁形式上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一般记叙文的写法,也可以采用日记、书信、新闻报道、访谈录、古白话等形式的作文,以增强形式上的活泼。在内容上,特别要注意避免流水账式的写法,一般情况下,在对乡情和乡景进行描写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到处都是美景,到处都是优点,可以写进自己作文的内容有很多很多,但是,如果将自己所记得的、有印象的大大小小的所有人事物景,不加重点、不加感悟的全部一古脑儿地都写到自己的作文里,这就形成了材料的堆垒,失去了重点,自然也就失去了作文的灵魂,是不符合话题类作文要求的。
总之,只有把握好乡情作文教学的特点,使乡情和乡景成为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才会文思涌动,挥洒自如,才能写出优秀动人的乡情作文来。

Ⅳ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

一、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学习有以下几点要求和 建议:1.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2.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 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如何 以乡土地理为载体进行综合性学习、开展出富有实效和新意的探究性实践 活动!课程形态的多样化是新思路,课程形态有两种模式可供借鉴。一是 单独设乡土地理课,教材中精选出专题性素材、提供众多的知识生长点, 横向可与其他学科联系,纵向可深入到研究型课程,从而构建出一个开放 的课程形态;二是与相关学科综合,设立乡土综合实践课程。这样可集中 有限的教学课时和各自为政的教师,优化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体现精简、 高效原则,提高教与学的综合效益。同时还有助于校园乡土文化氛围的形 成和学校特色的重新提升。因此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高度来认识乡土综合 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与之相关的学科整合问题、综合实践基地建设 问题、学生小课题研究指导问题亟待深入思考。 二、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活动相结合 乡土地理学习实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的途径,也是乡土地理教学实践性特点的要求。乡土研究活动是以小组或 个人形式参与的专题研究活动。我们对本校初三学生乡土地理学情的调 查:部分学生对家乡地名探源、历史人物、环境保护等研究性话题有浓厚 的兴趣。教学中可引导他们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或向学生提供 实践与探究课题,如盘县各乡镇民间谚语、天气状况、着名旅游资源(碧 云洞、盘县大洞等)、农业产业结构(畜牧业、成坡改梯、退耕还林等)、 主要自然灾害(暴雨,多山洪、泥石流等)、项目建设(响水煤矿、哮天 龙水库、松河煤矿、红果循环经济型煤焦化等),并进行具体指导。指导 学生深入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其过程一般应遵循如下几个步骤。确立阶段 调查研究具体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包括此次调查研究的人员、对象、时间、 地点、具体目标或指标、具体方式方法和步骤等。调查实施,这是整个调 查研究的非常关键的一环,是收集资料和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或信息的 必需途径,通过有组织的研究活动了解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文化建设等, 研究活动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在实践中发展其创新能 力。 三、乡土地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 “乡土地理”教学作为综合学习和素质培养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地 域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可能将所学到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 习;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 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 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 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如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穷落后 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观。在向学生介绍国情时,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 把本乡本土有利和不足的事实,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学生寄予殷切 期望,要求学生正视现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祖国的发展奋发图强, 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又如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 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 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 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造利 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 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 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 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 才能逐步确立。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 乡土地理的学习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实践。 总之,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密切联系当地经济建设实际,使教育更 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地理知识和应用实 践,为将来的再学习和深造打好基础,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的今天,乡土地理更值得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实践。

Ⅳ 如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研讨,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方法及操作实验,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可简单的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选取一些隐含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并为学生熟悉的典型实例,通过在对这些实例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地理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1)推动学生的地理思维。由于案例往往提供了地理事实材料和情景,学生要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需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同时通过举一反三、引申扩展、迁移模拟、类比评价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并让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提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案例分析的多元结果,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因此,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改变着单一通道的知识传递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信息传输,情感交流和意向沟通。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而且还需要表达和交流,这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小组成员间的共同合作,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和个体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
(3)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案例教学最明显的表征是师生互动,教学同步。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负有引导的责任。如何让学生进入问题情景,使用案例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案例提供了广泛的问题情景和自由的思考空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较大的发挥余地,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探究性案例。
(4)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教学通常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从而也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理论视野,把握案例的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着理论如何运用于学习实际,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城市规划问题,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工农业交通区位问题都可以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达到教学目的。
(5)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情感。阅读那些生动、逼真的案例,往往能迁动学生的情思,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更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励其情感,并使认识和情感有机结合,形成坚定的教学信念。
二、新课程标准对案例教学的要求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课程标准对案例教学的体现与现行教学大纲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实际上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二是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学的区域案例。虽然在大多数教材中,很可能仍选择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那些案例,但课程标准的开放对促进高中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开放和适应各地区具体地理情况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的实质。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课前:精心选编案例
要想在课堂上成功的使用案例教学法,课前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在选编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典型性和针对性。即所选取的教学案例要有利于学生得出预期的地理规律、结论,能反映地理事件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
(2)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即案例从背景的交代到问题情境的描述都应是相对完整的,有比较丰富的信息,能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并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3)情境性和可读性。案例的情境性是指案例能提供具体、翔实、典型的地理背景材料,易于让学生进入某种问题的特定情景之中,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思维与情景的交流沟通。案例的可读性是指案例能吸引学生阅读,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
(4)趣味性和难易性。趣味性是指案例应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难易性是指案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做到难易适当。太难的案例往往使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进而丧失参与的兴趣;太简单的案例,不仅降低了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无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
2.课堂:周密安排教学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相对稳定的的操作模式。在课堂上要明确教学目的,周密安排教学,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发挥组织者、催化者、引导者的作用,切实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提供和呈现案例。教师通过多元化方式将精心选择的案例展示出来,并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将置身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和多向思维的空间,为后面的讨论、交流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案例分析。具体而言,案例分析就是要坚持“三结合”和“三有”的原则——即“结合案例内容、结合所提问题、结合有关理论”以及“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3)总结评价案例,回归教学内容(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原理),经过分析案例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汇报分析结果,并组织学生评议。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4)案例迁移(拓展新案例,解决新问题),提升学习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不是案例本身的学习,而是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及应用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忽略知识和方法迁移的案例教学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而是“教案例”。
3.课后:及时进行反思
为了更好的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后要及时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是否深刻;讨论氛围是否和谐;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创新、不足之处何在等等。这样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的属性,有助于教学经验的理论化
四、目前案例教学中的误区和对策
目前案例教学常见的误区是:
(1)教学案例选择与编写不恰当。一方面,案例内容简单,理论含量不多,学生一看就懂,那么案例教学就会变成实例阅读课,也就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实际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选择的案例又不能太难、太复杂,案例的难度太大,超越学生的实际可接受性,绝大多数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无法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分析讨论便无从进行,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真实的故事;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和较多的主要人物直接引语;引人深思,有争论余地;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
(2)教师“教案例”,学生“背案例”。 教师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把案例素材当作知识体系来教,甚至要求学生背案例。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案例内容并进行深入研究,还要准备好案例讨论可能涉及到的知识。如果准备不充分,很容易陷入“教案例”的误区。
(3)案例教学忽略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这类错误经常发生在一些老教师的身上,穿新鞋走老路,照本宣科,知识至上,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沿袭最早的老教材补充不少内容,把案例素材当作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来教,且要求学生记背案例。其实案例教学的重点不是案例本身的学习,而是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及应用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忽略知识和方法迁移的案例教学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还是“教案例”。
(4)教师角色的误区:或担当“演说员”、或充当“仲裁员”、或放任自流。这类错误经常发生在一些新教师身上,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不自觉地陷入这样的角色误区:①或者放任自流,提供案例后便撒手不管,任学生自己去讨论、争论;②或者越俎代庖,担当“演说员”的角色,从头至尾只顾自己发表见解;③或者充当“仲裁员”,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有损于案例教学的效果,甚至直接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放任自流,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整个课堂将是一盘散沙;越俎代庖,学生成了纯粹的观众,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横断是非,容易损害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案例教学误区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1)选编以乡土地理、或学生熟悉的事例、或以教材活动课和问题研究改编的案例。①教师要注意经常收集、引用一些鲜活的、真实的事例,并把它加工成有一定背景,一定过程的情境呈现给学生,并注意案例的情节,所给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新奇,有探索欲望。②“活动”和“问题研究”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精选“活动和问题研究”作为拓展案例,可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实现知识迁移。“我国西北地区”是人教版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所选择的典型案例,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和“前苏联垦荒区”是两个拓展案例,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修大坝”是“河流的综合开发”很好的拓展案例。
(2)研读课标,避免“教案例”。 例如人教版地理必修Ⅲ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标的要求之一是:“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材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四方面比较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从农业和二、三产业比较生产活动差异。如果“教案例”,学生会认为所有的区域比较都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类似分析。让学生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矿产资源等方面;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政策、科教、文化、市场、历史基础等方面。为避免“教案例”,使案例教学顺利、有序进行,教师对学生分析案例可能遇到的障碍要做到“心中有数”,设想学生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可把上课需用的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去查资料和就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3)注重知识和方法迁移。例如在传统工业区的典型案例鲁尔区教学中,通过分析其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探究其综合整治措施。但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从案例中提取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资源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而探究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的主要对策,因此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案例教学中,运用拓展案例是实现思维迁移的有效手段。在“荒漠化的防治”一节,两个拓展案例(“红色荒漠化”和“石质荒漠化”)能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迁移。同样都是荒漠化问题,尽管自然环境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但自然条件中的不利因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却是导致荒漠化问题的共同原因,这是分析不同地域荒漠化原因的共同思维方法。同时,在教学上还应增加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拓展案例,如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侵蚀,以促进不同类型生态环境问题间的思维迁移、方法迁移、知识迁移。
(4)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案例教学是在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案例教学如果涉及区域地理知识,学生相关地理知识薄弱,必然影响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是精选的经典案例,示范性强,地域覆盖面广。因此案例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地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特点,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或增补相关背景资料,降低教学难度。例如,在人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教学中,可以反复以学生所在城市或附近熟悉的城市——西安市为例进行分析教学。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的教学中,完全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本地案例加以分析,或作为教材的补充。
案例教学开放性强,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探究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所以案例教学有其局限性,而传统教学方式也有其优势。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案例教学,应针对教学内容,区别选择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中也应渗透其他教学方式。
(5)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即教师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要善于当好“三导”角色即“导航、导游、导演”。即既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地诱导学生,或给予提示、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充当争论反角,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不发生偏题或跑题,同时也使讨论中的争论能深入开展下去,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在案例分析讨论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讨论。教师要避免自己成为讨论的中心,要善于控制案例讨论过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鼓励“百家争鸣”。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作简短的评论,但一般不直接进行判断,最好没有导向性。教师要尽量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除非只有惟一正确的答案或全班都不能得出答案。对于学生向老师提出的诸如“究竟谁的说法正确”、“正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教师不妨“糊涂”一些,宜用“某某的说法很有见地,不过某某的观点也很有道理”之类的话语来回答,而不要正面直接回答,更不要斩钉截铁地下断语。这是因为有些问题本来就没有什么“惟一正确的”答案,教师的见解更不见得就是“标准的”、“最佳的”。更何况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他们记住一两个正确的结论。待案例讨论全部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案例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结合学生对案例分析和交流的情况,概括几种有代表性的分析思路和对策,明确其依据,着重说明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焦点,并运用相关原理和学生已有的认识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给学生提供参考。总之,作为“总导演”的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一种独特的学习形式,它可以极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选择和决策,还要重视让学生从案例学习讨论中获得某种经历、感悟和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Ⅵ 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与文化资源,研发农文化乡土课程

为了让孩子们认识脚下的土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空间及群体,从而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民族情感,明确自己生活的价值和努力的方向。我们向景洪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提出《挖掘乡土文化开发农村学校地方课程资源的研究》一课题,已得到专家组的审批、立项。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应试教育自8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应试教育,把教育的真正活力和生命力全部都抹杀了,学生成了分数和考试的奴隶,对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知之甚少,对厮守在土地上的人民在认识、情感、心理上产生了疏离感、陌生感,这不仅能导致民族的危机,更严重的是会导致人自身存在的危机。
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着名教育和文化学者杨东平认为:基础教育应立足本土,来源生活,如果只是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和统一,将成为缺乏生活联系的无根教育。民间参与乡土教材编写是自下而上的教育探讨,讨论这个问题对国民的基本素质、情感、文化、价值的养成都有重大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课题—《挖掘乡土文化开发农村学校地方课程资源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及应用将对我乡孩子乃至全民自身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乡土文化的概念:乡土文化就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从生活中撷取和养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化生活。
乡土教材的概念:乡土教材是指国家统编教材以外的所有教材。它是各地在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范围外,结合学校所在地方的实际和特点而编写的教材。乡土教材的内容往往涵盖当地的历史革沿、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族风情习俗、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等。
乡土教材的特点:(1)乡土性特点:乡土教材应有浓郁的“乡土味”、“乡土气息”,选材的范围应集中在本乡本土范围之内,鲜明地突出当地独特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概况。乡土性特色还表现在能充分运用乡土素材生动贴切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时代性特点:乡土教材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色。在反映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等人文、社会状况时要采用最新的资料,使之具有时代气息。特别应充分反映出近十余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当地社会面貌的变化,并通过展示当地未来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来反映出时代特征。(3)实践性特点:乡土教材必须具有引导学生投身于课外实践活动的功能。乡土教材的课文不必一览无遗的叙述,而应留有一定的余地要求学生对乡土地理、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等进行观察和调查,由此得出学生自己的结论。作业的设计更应体现出实践活动的要求。(4)可读性特点:乡土教材可有相当部分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或阅读,文字编辑和图像设计都应充分考虑到可读性,以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学习的兴趣。(5)实用性特点:考虑到乡土文化教育能更好地为当地建设服务,教材应有较强的实用性。结合当地的实际需要,渗透一些生产劳动知识,传授一些有用的技能,使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建设中能发挥一些作用。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为我们的下一代整理一份完整、详实、涵盖家乡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文、民族等发展的《知识读本》,并将其应用在地方课程教学之中,使本土化、民主化的教育在学校课堂中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2、让孩子们认识脚下的土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空间及群体。
3、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民族情感,明确自己生活的价值和努力的方向。
?????4、为勐旺乡全民素质的发展夯实基础。
四、研究的内容
第一: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革沿。主要向孩子们介绍家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历史发展情况。让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建立学生和家乡的情感认同。
第二:介绍三大民族(瑶族、基诺族、傣族)的宗教信仰、节庆及婚嫁丧葬习俗。增加孩子对家乡的感情,因为孩子的思维主要是感性思维。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找到自信和未来。
第三:家乡的自然资源。通过图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家乡的美丽、丰富的物产。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现有的动植物资源,教育孩子们从我做起保护资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热爱家乡,为家乡而行动。让学生通过感受,很自然地产生保护的愿望和观念并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出来。
五、研究的原则
1、坚持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事实,教育为主”的原则。
3、身体力行,深入基层,收集最详实的资料,整理最真实详细的知识读本,丰厚孩子学习与发展的羽翼。
六、研究对象
???我乡的三大民族(瑶族、基诺族、傣族)群众。
七、课题研究组机构及职责
(一)研究组机构
课题组组长—吴记伟
副组长——邹文学??岩??腊??纪光冰
各民族文化研究小组
傣族文化组:??????组长:岩?腊?????????成员:玉丙叫
瑶族文化组:??????组长:彭?忠?????????成员:盘??波
基诺族文化组:????组长:石知保
???????????????????????成员:李保生、叶定妹、叶春花
资料编辑组:??????组长:纪光冰
???????????????????????成员:黄?晨、李连梅、杨梅珍
(二)研究组成员职责
???????1、组长:起草课题《申报书》、《实施方案》,组织全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
2、副组长:协助组长监督、调控,并带领各组成员开展研究工作。
3、各民族文化研究小组:按照总体实施步骤,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了解,收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按规定时间段上交课题负责人。
4、在课题负责人的指导下,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发布。
八、研究起止时间
?2011年3月—2013年10月
九、研究方法及操作途径
1、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行动研究,个案分析。研究实行分层操作,将文本知识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是研究结果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2、操作途径为:
(1)深入基层走访调查,收集与勐旺三大民族有关的资料。
(2)整理图片、影像、实物、文字等。
(3)结合地方教育教学实际编辑地方教材。
(4)建立博客,发布图文信息。
十、研究步骤
具体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2011年10—2012年3月:对勐旺乡地理位置、人文情况、民族人口布局、文化历史革沿等进行摸底调查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13年3月:1、深入调查、收集瑶族在勐旺乡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生活习性,婚嫁、节庆、丧葬习俗以及信仰等资料。2、深入调查、收集傣族在勐旺乡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生活习性,婚嫁、节庆、丧葬习俗以及信仰等资料。3、深入调查、收集基诺族在勐旺乡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生活习性,婚嫁、节庆、丧葬习俗以及信仰等资料
第三阶段:2013年3月—10月:1、研究勐旺乡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对勐旺乡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及发展方向。2、整理三大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文字、影像资料。3、网站发布课题组各种研究资料、信息。4、撰编教材。
十一、课题的最终成果形式
????1、编辑乡土教材
2、网站发布开题研究资料,展示勐旺少数民族资源。

Ⅶ 乡土素材

乡土素材是指从本地区小区域的具体自然环境及工业生产布局、农业生产布局、城镇乡村的形成与布局、人民的生活、交通、旅游等方面内容,按照地理学科的内在知识体系或从组成地理。环境的自然及人文要素着手,挖掘一些具有乡土特色的学习素材。

人文地理如何将生活实际融入课堂

在平常的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学生学不好地理,埋怨地理太难学了,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缺乏地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地理知识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教师如果能及时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之中,通过组织和引导把地理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价值,从而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那么,怎样使地理教学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为学生们的生活服务呢?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利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地理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可以根据专题内容选择,也可以将提纲交给学生独立搜寻完成。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发现过程,关键在引导,给同学多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图片、影片、虚拟实境)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学会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包括搜集、梳理、甄别、解释、应用、交流公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也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制图各要素应用、观察地理事象,制作区域地理模型及调查等等。例:让学生对县324国道交通情况了解,促使他们学会动口动手动脑,不断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实际问题。如在道路两侧按事先制订好的表格,让学生填写二小时内对来去方向的各种车辆、机动车型号、本市与外省车辆、时流量等作统计。直到交通队调查324国道工程建设及投资,道路长宽及经济效益等情况资料,将实地调查与统计资料汇编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小论文,提供给县有关部门参考。这样无疑对训练他们各种能力有极大好处,从活动中迎接困难挑战创新不断发展自己的才能智慧,从而使热爱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等科学素质得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得以形成。

也可通过乡土地理的思考,让学生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生活化地理教学有效途径---地理教材“本土化”

对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才能使地理课程具有“乡土元素”和“地方特色”,变得丰满而鲜活,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探究真理奠定基础;又可大大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如何对地理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呢?

1、替换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地理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地理要素、景观、事物等,优化教材、活化课堂,以达到教学过程的合理要求。例如:教学关于城市化”有关内容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投影我们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城市------自己的学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靠学校最近的城市其用地面积变化的地图来导入新课,然后再以点带面,探究城市化的本质规律。那么,“替换”与未替换相比,不仅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有亲切和具体;课堂上,他们的注意力将更加高度集中且探究学习“城市化之因”与城市化之果“等热情高涨、精神专注,甚至还可能促使一些同学产生了”利用课余假日时间到实地去访问、调查、考察等,进一步了解“自家”城市的发展变化的历史,并展望未来(城市规划)“的冲动到行动等等。而这样的热情、专注、欲望、冲动和行动等,的确又是非常宝贵的。

2、参照

“参照”是地理教学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文地理内容,我们都应时常与学生熟悉的学校所在地区的相应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内容进行并立对比,与教材中对应的内容进行并立对比,发现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的地理事物和规律形成深刻而透彻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家乡,有利于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养成。

例如:关于“地球上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特点”教学后,告诉学生我们家乡(如“的纬度约为北纬26度,惠安应处于什么风带:(西风带),那么,我们惠安是否常年吹西风呢?(否)为什么:这样通过比较对照,发现了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又如,对“农业地域类型”中的水稻种植业教学时,考虑到我们学生就是以大米为主食且我们家乡就属于水稻种植业,于是我让熟悉水稻种植的同学介绍水稻的生长习性、种植季节和方法、产量与消费等情况,供学生们“参照”,为学生分析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如: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时,考虑到我们惠安的交通发展很快,现在不仅有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海运等,而且对惠安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明显,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以惠安不同时期的交通条件下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为“参照”的案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巨大影响。

3、补充

我们身边总是有生动鲜活的内容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来加以完善,也就是与我们的学生一起对教材的进一步建设。“补充”主要是对教材中缺乏生动感性材料和案例支撑的部分内容,结合并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进行弥补、充实。

例如, “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城市功能分区逐步明显”叙述,但教材中没有相关例证。但是,现在我国正处于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各个功能区正在由“混杂”布置“向”分区逐渐分化明显”发展,如商业区里商业单位越来越多----商业集聚,而设立的开发区内工厂越来越多---工业集聚,这是“城市功能区形成”的生动实例。据此,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及时把发生在我们学生身边的这些变化补充到课堂上来,可以使教学变得“充实”和“丰满”,这样对学生了解城市功能区形成的现象,进而探究提示其变化的本质规律很有益处。

4、拓展

“拓展”是发挥学校周边地理环境中突出的、具有优势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发地理事物等,对教学内容的拓宽提高扩展。

例如,对我们地处沿海地区的惠安地质演变可加以拓展。把这一生动鲜活的地理事实引进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家乡地表沧海桑田变化,进而探究其主要成因、海岸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到等,这样就拓宽了教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从而产生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引入“生活中的地理”教学应注意的几方面

课前的预习准备

课前预习是运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的极其重要的准备阶段,老师将导学“生活中的地理”精心设计和编写好后,课前以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带着“地理案例”中的中心问题看书预习,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

课堂教学讨论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

开展课堂讨论时,要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让学生深入进行思维,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及时给出解答。以体现教师以导为主,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

课后应注重巩固落实

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未能完成理解,教师布置与“地理案例材料”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再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达到巩固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结合地理教育的实际特点,引领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地理课程,从教材里走向生活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 要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教师必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 及时将它转化为教学材料, 及时融人地理课堂中,同时也要关心学生需要,打破原有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与课外、校外、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体验相结合,也就是“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Ⅸ 地理观课报告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地理观课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7地理观课报告1】

我有幸聆听了5个课题(自然地理课题:《地球的运动》、《中国的土地资源》、《长江》,人文地理课题:《高新技术产业》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选手们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多人次的指导,水平的确很高,为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导向。从各位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同时深感自己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

大多选手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尤其是不局限于一个版本的教材。注意挖掘乡土地理素材,选手们设计的案例和例子很多涉及到聊城本地的资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现实。这一点来自泰安的老师体现格外突出,其《高新技术产业》的讲授就是分析聊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并配以诺基亚手机和碳纤维自行车借以引导和分析,实例选取针对性强,贴近学生生活,抓住一个细微点,以点带面,讲透讲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我认为这一点在今后的讲课活动中至关重要,照本宣科的课越来越得不到认可。新的教学观念带来了教材使用的新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师必须摈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从现实生活的切身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本次听课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来的淋漓尽致。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这一课题时,有的从是聊城一年四季树木的变化导入,有的是从聊城放假时间的调整上导入,有的是从聊城一年四季小明楼房影子的照射情况导入等等,他们都是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甚至能对不理解的问题,也敢于向老师提出疑问,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灵活多样的课堂环节设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也尽情展示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除了常规的教学环节,不少选手设计了学生反思反馈、关注家乡问题探究;除了传统环节名称外,一些选手设计的环节名称更能时尚、醒目,比如我行我秀、我的地盘我做主、观世博知世界、农业考察第一站、摸家底、看现状、板块运动表演等等。如“你问我答”等环节设计,不仅检测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奠定了课堂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学生主动参与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

四、课件制作精良、巧妙,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灵活每个老师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不仅直观性强,而且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尤其是来自青岛的张日平老师将土地类型图做成了动画的形式,随着课件中小男孩的脚步移动跳出相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在讲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时,中国地形图与干湿地区图层层叠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还比如杨青老师在讲长江时,讲到每一段时都会有该段的局部放大图和景观图弹跳出来。课件设计精巧,运用适时且流畅,有耳目一新的快感。

五、精心设计板书内容,凸显教学主题如烟台的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在讲《高新技术产业》时,现场板画中国版图,令人感叹其功底之深厚,尤其是课堂小结环节,教师设计的板书既体现了本节课的主题内容,还显示了学习本部分内容要借助的学习手段(读图、识图、分析、分布、作用)简单的板书寓意深刻、全面、思路清晰透彻、让人佩服:板书还可以这样设计,真是神了!

当然,省地理优质不知是这些优点,比如还有:教学设计理念先进,关注了新课标的要求,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带动学习方式转变的时代要求、教师的激情投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场效应”、灵活组织、调控课堂,波澜不惊中见智慧等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通过听省地理优质课,我深刻进行了反思:在以后地理教学中,逐步学习以上地理教师的优点,还将从以下方面向进行改进,促进课堂教学。

1、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并对教案再设计

教学中应先依据自己的教案设计一节课,然后坐下来好好地反思,把刚讲过的课过滤一下,如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活动方面是否有突破,学生主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否得到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是否到位,及时记录下来,进行重新再设计,以便更好地进行其他班级的教学。

2、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

现在的地理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教师如果能获得一些成功的反思,就能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感悟,从偶然的收获走向成功。如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的一种尝试,力图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

3、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俗语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样,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休,他们总会有闪光点的出现,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这些独特的风解,激励学生这种求异思维,同时在课后反思学生的这些有独特见解的内光点,就能够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

4、反思教学中的遗憾

课堂教学总是伴随着遗憾的教学,课前教师精心周密的设计,而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总会留下许多的遗憾。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但能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也许一个新的教学灵感就诞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的先锋。

【2017地理观课报告2】

在这次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看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说课、授课、反思和评价等,学习到了不少新颖、灵活、实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我受益匪浅。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要好好把握每次研修的机会,不断充实提高自我。以前在学校听同事的课或者外出学习,只是盲目的看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点、课堂氛围、和知识掌握的效果,当时感觉收获很多,但记忆很快褪去。现在看来,是因为没有深入的根据维度进行系统的分析。此次,培训平台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维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技术规范、总体评价。可以一一对照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改进。下面是我的三点就观课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怀揣自己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梦想,认真对待每次学习的机会

通过研修平台,看到那么多的优秀老师精彩的授课,梦想哪天也会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有梦想,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努力的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激发内心的洪荒之力来实现自己成为优秀教师的梦。每位老师的课认真的、完完整整的',甚至反反复复的仔细观看,思考每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老师适时引导,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借助优秀教师的经验,多思考每节课的精华,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提炼和修饰,来更好的教学。

二 、观课,思考”教与学“各自的地位

观看了来自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刘应莉老师的关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节课,让我收获很多。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主题思想很明确,那就是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解决世界气候类型和分布的知识。用慧眼识图的环节引入,先把一幅气候图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认识图例、找到不同颜色图例位置、再仔细看看每种不同颜色所对应的位置,最后学生自己说出每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和位置。通过这个步骤,不仅让学生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也突出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加上老师的引导,课堂上的互动为学生找到了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证明了自我总结的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就是课改理念的实践。另外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世界气候分布知识的热情,那就是动手拼拼图。相信很多人都会喜欢拼图游戏,在游戏中感受、理解、掌握看似枯燥的气候类型分布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再次验证,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导师。

三、小小建议与整体感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稍微能否再拓展一下,例如在讲解气候分布整体规律的同时,可以重点指出某几个部位,让学生深刻体会特定小位置的气候。例如中国的气候有哪些?地中海周围?非洲好望角?阿拉伯半岛?等等这些以后地理重点地区气候的特例,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既要学会看放大的整个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也要学会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某些重要位置的气候类型分布,对以后学习帮助会很大。

整体感受就是设计灵活多样,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教学效果收获颇多。刘老师的这节课,按照气候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分组、列表的形式,教会了学生正确学习的方法,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图、说图、用图的能力,教学效果达到极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请教,多多学习交流,不断改进。

阅读全文

与学生如何搜集乡土地理素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