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让什么走进地理课堂教学

让什么走进地理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2-06-27 00:10:01

①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快乐走进地理课堂的几点做法》

针对地理课的特点,
老师要多用地图讲学,把地理课讲活了,讲有趣了,就成为了快乐的课堂。

②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

一、精彩导入,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案例1】:八年级地理下册2.10《祖国宝岛—“台湾省” 》
同一课题,三节平行课,三位来自不同中学的教师,三种不同类型的课堂导入:
笔者作为其中的第一位上场的开课教师,在讲授“祖国宝岛—台湾省”时,采用了以下的导入方式:
(欣赏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鼓浪屿之波》,展示鼓浪屿日光岩图片。)
教师讲授:每当这悠扬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很多人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思乡之情,这是一首很多厦门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名叫《鼓浪屿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这首歌的歌词朴素而真挚,像老水手对亲人讲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屿与美丽的基隆港联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于哪里呢?
学生回答:台湾省
教师讲授:对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的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师2:以视频《七子之歌——台湾》导入,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教师3:以《反分裂国家法》引入,接着播放视频、图片等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无论是歌曲欣赏、视频资料,还是其它方式的导入,三位老师对该课的导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往往需要一个恰当的课堂导入。它或者给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感觉,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题,能为教学设计的层层深入做好流畅的衔接,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当然,课堂导入的用时要恰当,一般是3~5分钟,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教学内容。
二、优化教师课堂提问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安排提问环节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学设计如何完整出彩,教师的“独角戏”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学生主动参与、各抒己见的舞台,它终究是不成功的。课堂提问涉及问题的设计和问题抛出后的“后续处理”。
(一)问题设计清晰明了,目的明确。
【案例2】:七年级地理下册2.2《南亚》之“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在讲授《南亚》一节中的“南亚的位置和范围”时,其中一位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安排:先请同学用红笔画出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当学生将这些重要线条勾勒完后,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南亚位于哪些地理事物之间?大部分学生感觉一头雾水,举手回答者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这个问题问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脉、河流,又或是宽广的海洋?选择的余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导。倘若把这问题改成:“南亚位于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那么学生选择回答的内容就非常明确,也才有利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进程和方向。由此可见,课堂上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精心设计,具有明确的指向,陈述尽量具体化,突出启发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领。
(二)问题提出后,要学会等待、善于倾听
【案例3】:《祖国宝岛—“台湾省” 》之景观图片欣赏
有一位教师在用课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观图片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台湾风景如何?学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没有去过。接着该教师进一步设问: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学来自台湾,请举手一下。这时底下的那位台湾籍学生非常兴奋地举了手,并已做出要站上来发言的准备。可惜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他发言的机会,用了一句“哇,你这些地方都去过了,太让人羡慕了!”敷衍了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有一名台湾籍学生,为何不给他机会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呢?本来可以塑造的课堂教学亮点就这样无端地错过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发问或回答,切忌漠视与干涉;另外,问题提出后,不能一问完就马上叫人回答,要给学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间。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还应作中肯评价。
三、不可或缺的教学承转
(一)由已学知识承转到新知识:
【案例4】:《南亚》之“南亚的地形”
教师讲授:在讲南亚地形特点之前,我们回顾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那么,南亚的地形特点又如何呢?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教师概括总结: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区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这样的教学承转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已学知识,还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向更高的层次。
(二)由相互关联的两个知识点之间自然承转
【案例5】:《南亚》之“南亚的河流”
教师讲授:一般来讲,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势的塑造者。一条大河经过的地方会冲积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是由亚马孙河冲积形成的。那么,南亚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主要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的呢?
学生回答:印度河和恒河。
教师讲授:那这两条河流有没有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南亚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势制约,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区。南亚地形受河流影响,在中部塑造了广阔的冲积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一个个发现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成为新教学内容的起点。同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伴随每个承转引出的探究活动步步深入,让学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与河流”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地理课追求精细化教学,正是这些“功不可没”的教学承转保证了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学环节之间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转,终究不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过渡时应该简化处理。
四、合理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一些学习任务或活动,也是课堂教学落实基本知识点、强化重难点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材“活动”模块里的题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课堂练习,是对教材内容的及时补充,教师分发布置的课堂练习材料应该是在“活动”模块里的题目顺利完成的前提下进行,切忌喧宾夺主。
(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从标题到内容,都应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尽量新颖有趣、富于变化而又难度适中。
1、在标题用词方面,将传统的“填空题”改为 “这些知识你记住了吗?”,“单选题” 改为“你能找到正确答案吗?”,“连线题”改为“找搭档”,“读图题”改为“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吗?”,仅仅几个字的变化有时能于无形中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并通过练习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2、在内容选择方面,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除了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外,还可布置一些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发挥空间的题目。
(三)先小结后练习: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育成长期,接受知识容量较为有限,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大量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识,更别说灵活运用到题目中。因此,课堂练习前,教师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学生独立做练习前,教师对作业做适当的解释并先复习几个和课堂练习里相关的例子;学生开始做练习后,教师应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及时给那些解题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讲解。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在专业实践历练中不断加以锻造;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探究舞台,用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切实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③ 如何让地理教学多一点生活气息

1
浅 谈 地 理 教 学 生 活 化

【内容摘要】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现,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符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新理念。地理教学生活化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基础和实施策略方面提出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地理教学 生活化 理论基础 实施策略
《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使地理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改变过去单一地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状况。
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课堂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现,成为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避免过于理性化地进行抽象的地理原理教学的状况。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出发点,以生活化的教学为突破口,通过优化和整合教材,以生活化、大众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 一、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基础
1、理论基础
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
2、实践基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将地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由于符合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并树立了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使课堂教学氛围和谐、自然,收效较好。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1、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认识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使地理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在自身解读的基础上再进行提炼、大胆的变革、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内容生活化。多用学生熟悉却可能“熟视无睹”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为什么国内外运动员常到海埂训练基地集训?为什么“云南十八怪”里有“四季服装同穿戴”之说?为什么“出门要看天气”?又如: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开发,购房者购房各要考虑哪些地理要素?通过把这些生活实例适当的引入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而且教会学生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能,能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合作探究
传统的地理教学过多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学生的真实体验,新课程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关注生活,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构建开放式的地理新课堂。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例如初中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鼓励学生列举南北方地区在服饰、膳食结构、民居、民俗活动、出行交通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用类似“南稻北麦” 、“南水北旱”归纳区别南北之间的差异,并在情景设置中合作探究南北方地区差异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创新能力。
3、利用生活媒体,使生活地理化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正是通过这些媒体从接触地理、感知地理到关注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教师可以在平时训练学生用“地理眼”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收集地理新闻、地理信息、自然风光、自然现象等社会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在搭建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演讲平台中加以展示,然后针对一些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从地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讨

④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把握学生情感为核心,尽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德育充分进入地理教学课堂。在教学工作中,以详实深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以满怀激情的教学风格影响学生,最终达到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和谐统一。

⑤ 如何上好地理课

我高中是地理课代表,经验有四:
1。学好课本和笔记,不要偷懒
2。理论结合实际,空想不是办法。比如北半球冬天刮什么风,没学过地里的也应当知道。
3。多看地图。尤其是三角洲,海峡这样的局部地图都是要考的。
4。考试要看明白,想明白,不要所答非所问,白白丢分。也不要在非地里题上丢分。比如计算时区出错,方向弄错。
最重要的是看地图,我的学习经验,在你学习累的时候或者上厕所,没事的时候,就看地图,不是有本地图册吗》没事就看,当画看,对整个世界有个整体印象,在对区域地理进行对号入坐,掌握上课老师讲的自然地理的一些重要原理,关键是对地理要产生兴趣才可以学好。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学习时注意方法是“桥和船”,只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则可做到事半功倍。
一、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二、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1地图的阅读
要运用地图,首先必须会读地图。这也是考试大港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
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 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方法读图。如等高线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等高距为多少,何处为山峰,何处为山谷,何处为山脊线,何处为集水线,等等。究竟读哪几个方面要视题目要求而定。
2、地图运用
地图的运用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 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的空间分布及彼此相对位置关系。 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渐渐的在自己同形成有关国家与地区图。这样当时卷中出现某国家图形时,头脑中存储有关国家的图形会立刻浮现出来,经过联系、核对,片刻即可判断出该图所示国家。
(2) 运用地形图、记地势变化、地形区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状。 现行的图册中的地形图均为分层设色法所绘制,给人的感官刺激强,印象深,反复运读后,可在头脑中形成立体感很强的地形图,借此科教容易地记注大洲、国家、地区的地势起伏、地形区分布及受制于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状。
(3) 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则十分简单得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三、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四、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五、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六、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⑥ 如何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一堂好的课究竟是什么样子?从《灰姑娘的故事》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师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教师创设学生分析、讨论的探究性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共同来落实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使课堂成为欢乐的课堂。
通过《灰姑娘的故事》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到很大启发,我们应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改变的教学方式,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让课堂更精彩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探讨。
首先,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作为教师我们应明白一堂课为什么教(学生成长)、教什么(知识和技能)、怎么教(过程和方法)、什么用(价值)、得什么(情感)。注重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和方法教案设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使教学内容能有效的传达,加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之间的联动,突出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引导。
其次,创设情境、唤起热情
创设一种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使地理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爱学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给学生建立一个温暖的、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创设问题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联系生活,获取情境。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让学生扮演角色,融入情境,拉近学生和新知识的心理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全部主动参与能力、掌握各种地理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旅游景观审美特征》多媒体课件插入大量风景名胜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讲解旅游景观特征,同时案例分析了石阡旅游景观特征,使地理知识得以延伸。只要我们留心找情,精心设境,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境交融,浑然一体,就会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
其三、探究问题、抓重攻难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探究点”,设计探究层次,选择的“探究点”应是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我在旅游景观审美教学时,为了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问题导航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落实目标,释疑解难。让学生带着石阡有哪些着名景观,请说明景观特征,让学生去看书读图,查找资料,努力完成目标要求。对学习目标中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师生、生生互助解决,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问。
其四、渗透德育,引领做人
我在旅游景观审美教学时,转换角色,让学生做一个导游,我紧紧抓住教育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要求学生守时,要求学生注重自己的仪表。这种有针对性的即时引导比干巴巴的说教效果肯定要好。这样做,很好地体现了地理教学要渗透德育的要求。并且,学生的表演,也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增进教学趣味性的效果和目的。教师最后引导学生作为一个主管县旅游领导如何发展石阡旅游业,问题设置思维含量高,探究价值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通过旅游业成功的事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放弃机会,要敢于争取,要给自己创造机会。只要爱自己不懈奋斗,就会达到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自我意识,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容应对挫折、坚强不屈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的教学,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加强学生的品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我通过师生齐唱“欢迎你到泉都走”歌曲,城招天下客,投资石阡,建设石阡,将石阡变得更美丽。话外有音,耐心细致的引导,循循善诱的启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得到交友的重要性,从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增进了学生的交友意识和交友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的教学,突显了新课改重视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提高学生行为能力的理念。
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们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发出的由衷的掌声,我的心是甜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地理课堂的春天。

⑦ 如何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

如何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教学目标精确恰当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精确恰当,全面贯穿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控制、评价等功能,有效的教学始于认清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充分发挥目标的各种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的40分钟里要教什么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的学习,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要求?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课标要求为“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湘教版教材选择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作为例子,如果教师只把课堂重点放在田纳西河,那是绝对不能“达标”的。通过解读课标可知,课标并没有明确要求具体掌握哪一条河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学习田纳西河流域后,总结出流域开发的一般思路。然后,让学生利用分析流域的思路,对伏尔加河流域以及我国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开发的异同进行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内容教给学生,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得精确得当与否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决定了教学是否有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要紧密围绕新课程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识结构变成教学结构,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情况。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各地分别使用人教版、湘教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删减和替换,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上面提到,在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流域开发的总体分析思路。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把每一条河流都详细进行学习和探讨。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学生的世界区域地理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对美国的田纳西河较为陌生,我在实际教学中就曾用长江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替换田纳西河的案例。学生通过分析长江各河段的地理特征,得出河流各河段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

人文地理如何将生活实际融入课堂

在平常的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学生学不好地理,埋怨地理太难学了,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缺乏地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地理知识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教师如果能及时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之中,通过组织和引导把地理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价值,从而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那么,怎样使地理教学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为学生们的生活服务呢?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利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地理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可以根据专题内容选择,也可以将提纲交给学生独立搜寻完成。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发现过程,关键在引导,给同学多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图片、影片、虚拟实境)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学会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包括搜集、梳理、甄别、解释、应用、交流公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也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制图各要素应用、观察地理事象,制作区域地理模型及调查等等。例:让学生对县324国道交通情况了解,促使他们学会动口动手动脑,不断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实际问题。如在道路两侧按事先制订好的表格,让学生填写二小时内对来去方向的各种车辆、机动车型号、本市与外省车辆、时流量等作统计。直到交通队调查324国道工程建设及投资,道路长宽及经济效益等情况资料,将实地调查与统计资料汇编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小论文,提供给县有关部门参考。这样无疑对训练他们各种能力有极大好处,从活动中迎接困难挑战创新不断发展自己的才能智慧,从而使热爱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等科学素质得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得以形成。

也可通过乡土地理的思考,让学生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生活化地理教学有效途径---地理教材“本土化”

对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才能使地理课程具有“乡土元素”和“地方特色”,变得丰满而鲜活,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探究真理奠定基础;又可大大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如何对地理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呢?

1、替换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地理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地理要素、景观、事物等,优化教材、活化课堂,以达到教学过程的合理要求。例如:教学关于城市化”有关内容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投影我们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城市------自己的学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靠学校最近的城市其用地面积变化的地图来导入新课,然后再以点带面,探究城市化的本质规律。那么,“替换”与未替换相比,不仅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有亲切和具体;课堂上,他们的注意力将更加高度集中且探究学习“城市化之因”与城市化之果“等热情高涨、精神专注,甚至还可能促使一些同学产生了”利用课余假日时间到实地去访问、调查、考察等,进一步了解“自家”城市的发展变化的历史,并展望未来(城市规划)“的冲动到行动等等。而这样的热情、专注、欲望、冲动和行动等,的确又是非常宝贵的。

2、参照

“参照”是地理教学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文地理内容,我们都应时常与学生熟悉的学校所在地区的相应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内容进行并立对比,与教材中对应的内容进行并立对比,发现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的地理事物和规律形成深刻而透彻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家乡,有利于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养成。

例如:关于“地球上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特点”教学后,告诉学生我们家乡(如“的纬度约为北纬26度,惠安应处于什么风带:(西风带),那么,我们惠安是否常年吹西风呢?(否)为什么:这样通过比较对照,发现了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又如,对“农业地域类型”中的水稻种植业教学时,考虑到我们学生就是以大米为主食且我们家乡就属于水稻种植业,于是我让熟悉水稻种植的同学介绍水稻的生长习性、种植季节和方法、产量与消费等情况,供学生们“参照”,为学生分析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如: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时,考虑到我们惠安的交通发展很快,现在不仅有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海运等,而且对惠安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明显,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以惠安不同时期的交通条件下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为“参照”的案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巨大影响。

3、补充

我们身边总是有生动鲜活的内容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来加以完善,也就是与我们的学生一起对教材的进一步建设。“补充”主要是对教材中缺乏生动感性材料和案例支撑的部分内容,结合并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进行弥补、充实。

例如, “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城市功能分区逐步明显”叙述,但教材中没有相关例证。但是,现在我国正处于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各个功能区正在由“混杂”布置“向”分区逐渐分化明显”发展,如商业区里商业单位越来越多----商业集聚,而设立的开发区内工厂越来越多---工业集聚,这是“城市功能区形成”的生动实例。据此,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及时把发生在我们学生身边的这些变化补充到课堂上来,可以使教学变得“充实”和“丰满”,这样对学生了解城市功能区形成的现象,进而探究提示其变化的本质规律很有益处。

4、拓展

“拓展”是发挥学校周边地理环境中突出的、具有优势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发地理事物等,对教学内容的拓宽提高扩展。

例如,对我们地处沿海地区的惠安地质演变可加以拓展。把这一生动鲜活的地理事实引进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家乡地表沧海桑田变化,进而探究其主要成因、海岸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到等,这样就拓宽了教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从而产生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引入“生活中的地理”教学应注意的几方面

课前的预习准备

课前预习是运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的极其重要的准备阶段,老师将导学“生活中的地理”精心设计和编写好后,课前以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带着“地理案例”中的中心问题看书预习,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

课堂教学讨论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

开展课堂讨论时,要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让学生深入进行思维,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及时给出解答。以体现教师以导为主,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

课后应注重巩固落实

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未能完成理解,教师布置与“地理案例材料”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再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达到巩固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结合地理教育的实际特点,引领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地理课程,从教材里走向生活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 要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教师必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 及时将它转化为教学材料, 及时融人地理课堂中,同时也要关心学生需要,打破原有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与课外、校外、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体验相结合,也就是“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⑨ 如何加强地理课堂教学

一、创设融洽师生关系是构建有效地理课堂的前提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宽松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学习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这将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以前不良习惯的纠正。当然,这也需要学校、班主任、课任教师的共同配合,共同管理。那么怎样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古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教师应该理解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信任、亲情与爱护,这样才能便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交流,从而把学习氛围营造起来,”
二、课前准备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精通本学科,精心备课。教材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而且要对教材的图表、案例等进行提炼,并梳理知识间的条理关系,使知识理性化,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要依据课程标准,做到总体把握教材,注意学生知识学习的阶段性,总体把握章节之间的关系,知道所讲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融会贯通,既将现学知识原有的知识相联系,也能够为后继学习做准备。
专研教材的同时,我们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教师就要用心研究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另外每位教师还应备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特色
三、高效的课堂设计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关键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地理有效课堂的最重要途径。下面我就从上课的几个主要环节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1、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设计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更是这样,如果想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那么首先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充满兴趣,所以说,上课前的情景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有效地理课堂的情景设计怎么做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呢?
教师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既要抱着务实的态度,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具有“地理韵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地理知识的建构,从而真正发挥情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创设悬念情境,其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所学内容反思,促进独立思考。例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可以引用2003年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的案例来导入。,讲新加坡时,可以设问:赤道附近的典型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答: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全年高温多雨)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其气候特点呢?学生答:(全年高温多雨)那么新加坡的水资源会紧缺吗?学生往往回答是“充足的”,答案刚好相反,在学生的一片“嘘……”声中,教师引出新加坡的“地狭人稠”。
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地理的心脏”。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探索去学习,就必须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想象,要有挑战性。只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原有认知结构无法解决,即过去的手段和方式已不够用的情景中才需要思维。
再有,教师可用优美的语言来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教材中的不少章节,或描述了美妙的景色,或叙述了古老的景观。教师可以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为学生营造一个或优美或动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手段以其新颖的设计,赏心悦目的动画,奇妙的影响效果,能够制造一种与文章情境相应的氛围,先声夺人地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课堂的精髓所在,一节好课,应该有好的学习过程。如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对话互动,气氛活跃。
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得有好的课堂提问。而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学生的思考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所提出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思考能得到答案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提问可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一个主导作用,但不是一言堂。这样老师必得先明白这节课“该讲什么、怎样讲”。“该讲什么”就是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怎样讲”学生能讲的学生讲,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做的学生做。也就是说就是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课堂上“讲”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确、精炼和精彩。再次,课堂上的“讨论”。地理有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学习基础上的,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足够的谈论时间,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简单化、随意化。
3、查补缺漏提高能力的练习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地理教学法的重要原则之一。首先要精选练习的内容。精选的原则是:①从学生实际程度出发,面向多数兼顾两头;②以复习进度为依据,以认识规律为准绳,由浅入深,从易到难;③重点和难点部分要反复练,不选偏题怪题,否则要使学生迷失方向,丧失信心;④紧密结合教材。其次多练 "多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而且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再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最后要设置可拓展迁移性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
4、课堂小结
凡是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四.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媒体资源,是建构有效地理课堂的手段
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的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趣,更丰富,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本来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变得更“活”。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尽量把最多最好最生动的知识传达给学生。 但是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节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 地理教学地图、板画是一种图解式板书,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间的特征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多媒体可以设计出更加精美的板书、板图和板画,但是,边讲边画的效果却无法替代。如如:在讲洋流的时候,可以让教师在黑板上划出各大洲的轮廓,然后让学生填写各个洋流;在讲锋面与天气的时候,可在黑板上绘制冷锋、暖锋的示意图等。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更有利于学生识图、读图和画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学难点也将随之攻破。
总之,我们要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使之与教材完美的结合,这样我们才能建构更有效的地理课堂。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建构有效的地理课堂的途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他某个知识点更重要,因为他学会了方法,就能获取更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或为学生作出学习方法的示范;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专门的学法讲授和学法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对图表的判读,提高对信息的提取、分析与运用能力及将地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中注意地理语言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醒学生易写错的字词,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平时上课做练习或讲试卷的时候加强解题方法的点拨和解题技巧的总结,并做成专题,在平时教学中渗透解题思路,让学生看到类似题目就会想起答题思路和套路。
六、注重教学评价是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桥梁
教学评价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评价,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我们才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我们也能客观地判定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也正是教学评价追求的基本目的。这样,我们的地理课堂才能更有效。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不仅是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教育整体,还包括一些外部环境的研究等等,但只要我们在广泛地吸取传统的地理教育营养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我们的地理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的。

阅读全文

与让什么走进地理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