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旅游业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旅游业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发布时间:2022-01-18 22:58:04

⑴ 旅游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产业

旅游是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地理环境是旅游的物质载体,反过来,旅游活动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即反作用与地理环境。

因为旅游业涵盖吃住行游购娱6大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说他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产业

⑵ 旅游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旅游业对地理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
1,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浙江千岛湖林场。
2,推动野生动物和环境的保护、如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
二,负面影响
1,对动植物影响。2007狂欢火把节,在云南各地展开,场面盛大,持续十天之久。火把用幼松制成。
2,对水体的污染
3,对吸引物的破坏,如莫高窟旅游,过多的游客涌入,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墙体表面温度湿度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壁画及彩塑的颜料层的破坏引起变色
4,对旅游景观的破坏,对旅游地的开发,导致旅游景观的变化,如景区内的路面,建筑物,对景观的人为重塑。

⑶ 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比如,北方自然环境干燥,所以北方人豪爽;南方环境湿润,南方人多温婉。
多山地区,人们交流受阻,方言多且难懂,平原区交流充分,文化融合。
草原开阔,交通工具马;荒漠干旱,骆驼,南方多水,船。

⑷ 如何做到旅游业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因素更复杂,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2.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多谈“防”,少谈“治”,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
3.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因此,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一些旅游开发和发展似乎没有完全掌握和充分尊重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识,缺乏对居民直接参与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鼓励。
4.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5.加强科学研究
旅游科学是一门以应用型见长的交叉学科,旅游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中,应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治理,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6.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总之,旅游发展不应把自己同旅游环保敌对起来,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宏观保护和综合治理,我们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⑸ 举旅游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 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三、 课程设计思路

1.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4.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课时)七个模块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部分学校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设。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

5. 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

-------------------------------------------------------------------------------------------------------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 知识与技能

1. 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 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 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关于内容标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

⑴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⑵“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

⑶“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⑷“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必修课程

地理1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宇宙中的地球

l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l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l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l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l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l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l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l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l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l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l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l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l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l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l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l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l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l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l 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l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l 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l 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l 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

l 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l 用计算机设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水循环或洋流运动的动画。

l 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观看录像等)形式,说明某自然要素变化时,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l 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

l 有条件的学校,可对水井进行定点、定时观测,记录水位、水色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主要原因。

l 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l 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

地理2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人口与城市

l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l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l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l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l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l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l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l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l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l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l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l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l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l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l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l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l 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

l 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l 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或城市的文化差异。

l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l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l 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

l 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有关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的小论文,并展示交流。

l 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

l 结合实际,与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并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地理3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l 了解区域的含义。

l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l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l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l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l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l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l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l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l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l 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l 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l 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

l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l 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城镇建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l 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l 收看相关电视节目,如“DISCOVERY”(探索)等,了解在野外考察中GPS的功能。

l 用电子地图(网络或光盘形式)查询城镇、交通、旅游等信息。

说明:“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

选修课程

选修1 宇宙与地球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宇宙

l 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l 根据图表,概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l 举例说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l 运用天球坐标系简图,确定主要恒星的位置。

l 运用星图进行星空观察,说出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2.太阳系和地月系

l 了解太阳的圈层结构。

l 运用图表等资料、结合模拟演示,说明太阳系的组成以及九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l 简述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l 分析月相图,说明月相变化规律,并解释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3. 地球的演化

l 运用图表,说出地质年代的划分,以及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l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解释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

4.地表形态的变化

l 读地表景观图片,说出河流、海岸、黄土、冰川、风沙、喀斯特等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l 举例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l 观看有关宇宙与地球的影像资料,如“神奇的地球”等,交流观后感。“天体的来龙去脉” “宇宙与人”

l 收集探索“地外文明”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l 阅读星图,观察四季星空,辨认银河以及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金牛座、猎户座、狮子座等星座和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等恒星。

l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太阳活动和月球面貌。

l 连续观测半个月以上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l 组织一次野外地质考察活动,观察岩层及地质构造,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寻找化石,讨论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l 收集有关图片资料,举行一次专题讨论会,“重建”恐龙时代的地球环境。

l 读简单的地质构造图,说出地质构造类型,并绘制地质剖面示意图。

l 结合本地的地貌类型,开展关于地表形态形成及演化的研究性学习。

说明:“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和“根据图表,概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两项,旨在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永无止境,以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选修2 海洋地理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海洋和海岸带

l 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l 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l 运用图表,分析海 — 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l 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l 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l 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l 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l 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2.海洋开发

l 说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l 说出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l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l 举例说明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l 简述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l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l 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4. 海洋权益

l 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l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l 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l 收集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带影响的小论文。

l 围绕“厄尔尼诺现象利与弊”的辨题,运用材料,开展辩论。

l 沿海地区的学校,可调查本地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l 观看介绍海洋的影像资料或参观海洋科普场馆,以“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会。

l 收集资料,展示海洋空间开发的成果,并以诗歌、绘画、科幻小品等形式畅想未来的海洋空间开发。

l 在广泛收集图片等资料的基础上,举办小型展览,展示海洋及海岛的自然风光、珍稀动物、风土人情等。

选修3 旅游地理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l 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l 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l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3.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l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l 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着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l 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l 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4.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l 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l 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l 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5. 旅游与区域发展

l 阐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l 举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l 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l 收集世界和中国旅游景区的各种资料,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

l 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

l 上网查询并下载旅游景区的信息,设计一份模拟旅游活动方案。

l 设计一条本地“一日游”的旅游路线。

l 由学生自己担任“导游”,开展一次体验性的导游活动。

l 讨论到某地旅游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l 结合本地实际,组织一次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会。

l 将学生的游记、摄影作品、旅游纪念品等集中起来,进行展览交流。

选修4 城乡规划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l 举例说明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l 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l 举例说明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l 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l 举例说明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 城乡分布

l 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l 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l 举例说明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3. 城乡规划

l 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l 了解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l 理解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4.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l 了解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评价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l 说出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l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l 举例说明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l 在乡村集市上对赶集人进行调查,粗略估计集市的服务范围。

l 收集你所熟悉的城市的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其用地结构和功能分区,看一看有哪些利弊,又怎样加以改进。

l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讨论该城市的文化特色,以及如何保护城市文物和历史文化。

l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讨论该城市存在的城市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l 开展一次关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问卷调查,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l 运用有关资料,进行一次城乡规划的模拟练习。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提交规划方案,开展比较评价。

l 模拟“选房购房”活动:通过上网浏览、收集广告资料、实地调查考察等多种途径,对几处商品房的区位、布局、设施、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l 绘制社区主要的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的分布草图,分析其布局是否合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l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l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l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l 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l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l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l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l 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3. 自然灾害与环境

l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l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 防灾与减灾

l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l 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l 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l 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l 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

l 收集本地区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

⑹ 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又是如何影响旅游业发展的

1、交通
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旅游地点的最后选择,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选择“舍近求远”,或者是“舍易求难”,交通便利的旅游景区比交通闭塞的景点更占优势。同时,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出游半径和景点的客流量,对于那些危险系数高,交通状况差的景点,游客会相对稀少。
2、自然环境。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自然风光资源以名山奇峰、秀水胜景、天象气候、珍禽异兽、观赏植物为旅游业发展增光添彩。
3、气候
气象和气候各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巨大 。构成气象气候的各要素,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等,不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功能,而且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气象气候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气象气候景观。南北跨越五个气候带,地势高差数千米,就形成了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特点,可促进旅游季节均衡发展。

⑺ 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道传统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烫”更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真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曰”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言)。另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鲁迅留学时为御寒也有了爱吃辣的习惯。
我国北部是内蒙古高原,过去新鲜蔬菜对北方人是罕见了,鲁迅先生说“胶东的白菜运往北京,便用红头绳系了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美其名曰‘胶菜’”,就是指此。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当然,“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只是个笼统而又相对的说法,我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甚至在局部地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民族习俗和个人习性也有重要关系

⑻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自然的和人文的。 自然的旅游资源是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理环境孕育出旅游胜地,为旅游活动提供了对象。也可以说是基础。
另外旅游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对当地的地理活动必然会产生影响,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到旅游人员的个人行为。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或保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维持。等等,这些都是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⑼ 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1、地理环境为旅游活动提供了载体,没有一定的地理环境,旅游活动根本无法得以顺利的开展。
2、旅游活动会进一步的影响地理环境,不合理科学的旅游活动开展会对地理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3、科学发展开发旅游资源,规范游客的旅游活动有助于地理环境的未定和永续利用。

⑽ 旅游和环境之间存在三种关系是哪三种

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
1、独立关系
旅游与环境保护各自发展,互相没有接触和干扰,保持独立。
2、共生关系
旅游与环境保护互相支持,彼此收益。
3、冲突关系
当旅游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时,旅游与环境就发生冲突。

阅读全文

与旅游业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8